足迹
拜将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夜探帅府(第1页)

第12章夜探帅府

天奉帝着实是个好命的人。还未及冠,先帝就两腿一蹬,驭龙宾天了。他即位时年纪尚小,对治国一窍不通,成日里脑子里都是如何玩得痛快——毕竟唯一能管教他的人没了,半大少年当上皇帝,可不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幸亏他爹给他留下一班能臣勇将为他保驾护航,让他一路玩到了及冠之年。待天奉帝真正管起朝政来,才发现那真是千头万绪,令人头大如麻。

还没等他把朝政军政抓在手里,犬戎就在一个冬夜大军奇袭北疆,为他镇守北部边境的戚家诸将满门殉国,朝中无人可托。正当他以为自己只能眼睁睁看着犬戎南下打到京城的时候,戚家最后的世子戚定远——也就是后来的戚老将军,戴孝出征,将犬戎逐出骁山之外,大孟才有了数十年和平与繁荣,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免于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外敌的问题。

可惜七年前戚定远兵败邙谷,不久郁郁而终。戚家两代都没有真正地打败犬戎,让天奉帝有些怀疑他们的本事,区区一个蛮夷小国,为什么数十年都拿不下来?

大孟朝中,武将大多世袭武职,天奉帝这么一怀疑,就把所有人都怀疑进去了。幸而此时,在邙谷之战中平安归来的汪合出现在了他的视野里。

在十万大军全部覆没的情况下,这位年轻的将军竟成功带着手下的一支部队杀出重围,保住了手下大半兵士,不得不称之为一个奇迹。

天奉帝赏赐之余,也命人将汪合的身世呈了上来——此人并非将门出身,乃是北疆平民之后,这一点,极为微妙地契合住了天奉帝那一点犹疑的心思。

加之汪合善会揣摩人心,深知他的心意。天奉帝将亲外甥女燕平郡主许配给了汪合,从那以后,无论是这些年对犬戎用兵,还是这次御驾亲征,都是汪合全权操持,让他放心不少。

登基时靠老臣,年轻时靠戚家,如今又有汪合主持军务。天奉帝这半生靠这个、靠那个,就是没靠过自己。于此他心里也有数,曾经不止一次感叹过,如果他没有生在帝王家,一定是个天生好命的富贵闲人,万事自有旁人操心——一代又一代名将为他的江山殚精竭虑,让他免除了太多的烦恼。

此时也不出所料,天奉帝下意识地转头寻求汪合的意见,汪合立于帝侧,神态十分自然,对周显的话并没有展现出太多的惊讶,沉思了一下,道:“微臣这就派快马前去蒙崖关探查。犬戎出现在临阳,未必是突破了骁山防线,临阳地处骁山支脉之上,阿木赤可能是想要带兵走小路奇袭,幸而太子聪慧,也是临阳军民一心,临危不惧,才挡住了犬戎的突袭。若令阿木赤越过临阳,则镇北关危矣。”

戚玉霜告诉周显的“蒙崖关可能失守,当派大军前去阻击犬戎大军”的安排,似乎被他提前料到一般,轻巧地先一步说了出来。

周显口中准备要说出的话,就这么被挡在了唇齿之间。他眉头不着痕迹地微微一蹙:小路奇袭?

他刚欲再度开口,旁边的中书侍郎高良眉头却忽然问道:“太子口中说的,这位救命恩人,兼又为守城功臣的女英雄,是何身份?”

高良其人,忝居中书侍郎,没为社稷献出几条良策,反倒是天天在皇帝身边奉承拍马。京中人有童谣云:“勿生男,生男老死田垄间。生女如花献春殿,父兄高坐绮罗筵。”

说的正是高家。

高家本是开国大将高禁之后,可惜后继无人,早早衰落。不想到高良这一辈,居然生出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妹妹。天奉帝还是皇子时,在街上偶遇高氏,一见倾心,当即向先帝请旨纳入府中。皇帝登基后,高氏被封为四妃之首,抢在皇后前第一个生下了大皇子。随着皇后薨逝,她在宫中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接连诞下两位公主,被晋为贵妃,代理六宫,一时风光无两。

天奉帝也笑呵呵地看向周显:“是啊,这位女英雄,姓甚名谁?”

周显面色不变,淡淡道:“姓陈名双,陈家村人士。”

天奉帝感兴趣地直起身:“人在何处?”

周显不愿多说:“已经离开了。”

“哦……”高良体贴到连叹息都帮天奉帝感叹完了,“真是可惜啊。”

可惜之情被高良表达出来,天奉帝也就没再表示什么,挥了挥手。汪合的眼神却有些深沉:“一介女子,有这样的本领,实在是罕见啊。”

他话里的意味有些深沉,余音轻轻落在氤氲环绕的龙涎香中,听不真切。

周显道:“汪将军,以那天临阳城前犬戎骑兵的数量,恐怕走小道奇袭,是行不通的。”

汪合愣了一下,似乎没有想到一向不关注军务的太子居然对这方面有所了解,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和缓地解释道:“太子年轻,恐怕对敌军数量没有概念。以骑兵之速,翻山越岭也是很快的,当务之急,还是先去蒙崖关探查,再做打算也不迟。”

周显眉头微微蹙起:以戚玉霜的说法,犬戎大军断然无法借小道输送如此多的骑兵兵力,定然是通过关隘而来。为何汪合口气如此笃定?

他还没有来得及再说什么,就听到天奉帝盖棺定论:“就依汪爱卿所言去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