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拜将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常乐公主 双更合一(第1页)

第55章常乐公主(双更合一)

“常乐公主”这四个字一出,天奉帝本就僵硬的面色,顿时猛地阴沉了下来。

这个名字,可谓是平生比较看得开的天奉帝胸中少有的心结了。

如今的京城之中,许多年轻一辈,也许听到常乐公主之名,并不那么熟悉。但若是放到三十年前,常乐公主“京城第一美人”的盛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先帝幼女,天奉帝之妹,天姿国色,世所罕见,名动京城!

常乐公主自出生之日起,就被先帝捧在手心里,千娇万宠地长大。在赐定公主封号之时,先帝斟酌良久,避开了大孟立国以来比较通用的以大为美的“阳”、“平”、“定”、“昌”等字,亲手拟定了一个最为简单的封号——“常乐”。

不求体现她身份的尊荣高贵,只求这个女儿常乐无忧,顺心如意。

先帝对这个幼女的疼宠,几乎到了溺爱的地步。

从小到大,常乐公主的妆容服饰均有专人服侍,几乎是一日一新,每次临席赴宴,无不成为京中女子风靡效仿的存在。

在先帝五十寿宴上,常乐公主以一曲《宫词》清歌献寿,声如百灵,配以独创的绿袖折腰舞,惊艳四座。

从此,《宫词》与绿袖折腰舞成为了京中风靡数十年的曲乐舞蹈,上到世家贵女,下到歌楼舞馆,几乎人人能唱,人人能舞。

就是这样一支著名的《宫词》曲乐,在宴上人人惊艳不能自已之时,先帝却面色骤沉,当场一言不发,未做任何评价。

散席后,先帝长叹一声,对左右亲近之人言道:

“常乐年幼,歌中何以言此不详之语!朕百年之后,我儿常乐……恐难善终。”

果然,这支《宫词》,仿佛是一语成谶,照见了这位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常乐公主后半生的命运。

先帝驾崩后,天奉帝少年登基,根基不稳。此时,娄邪单于刚刚弑杀客铁老单于,登临王位。娄邪单于统一三部,野心勃勃。犬戎三部兵力在娄邪单于的高压统治之下,前所未有地凝聚起来,如同一只锋芒毕露的猛虎,对大孟北疆乃至全境虎视眈眈。

天奉帝此时还未及冠,对朝中盘根错节的势力尚还不能稳稳压住,听闻犬戎大军在北疆集结,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肝胆俱裂。

当时的辅政重臣,分为两派。

以老镇国公戚玄为首的武将一派,建议天奉帝一战立威,趁着娄邪单于刚刚弑主即位,立足未稳,犬戎三部尚未完全齐心之时,抢先派兵出骁山击犬戎,杀灭他们的气焰,让犬戎三部重新陷于分裂与内斗当中。如果此战能够成功,犬戎几年内将再不敢侵扰北疆——这也可以为大孟争取一定的喘息的时间。

而另一派以中书令陶丰为首的文臣,却力主和谈,建议天奉帝先拖延时间,与犬戎讲和。一旦开战,胜负尚未可知,即使获得胜利,也是劳民伤财,大伤元气。若是战败,则大孟更是陷于被动的境地,犬戎如果越过骁山,将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长驱直入,那时候京城也就危险了。

就在两派争执胶着,天奉帝左右摇摆不定时,犬戎送来了一封国书,与数位美人。

那封娄邪单于亲笔签署的国书,言辞十分恳切,似乎并没有传闻中弑杀旧主,威震犬戎三部的霸道与狠辣。

娄邪单于在国书中,语气平淡地解释了这几位美人的来历:

为两国修好,娄邪单于愿意送他的几个妹妹来到大孟,入宫侍奉大孟皇帝。

但他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要求:

他的几个妹妹嫁与大孟皇帝为妾妃,大孟也要有所表示——娄邪单于诚心求娶大孟第一美人,天奉帝的亲妹常乐公主为妻,嫁入犬戎。从此以后,只要娄邪单于在位一日,就绝不会进犯大孟一步。

消息一出,满朝文武陷入了沉默。

犬戎这一手笔,看似公平,甚至犬戎一方吃了些小亏——毕竟,犬戎单于送来了几位亲妹妹入宫侍奉天奉帝,说是为妃,都是好听的,不过任大孟发落处置罢了。但娄邪单于对此并不介意,反而是有礼有节地以一国之王的身份,求娶天奉帝的亲妹妹为正妻。

看起来,仿佛是主动让利,让大孟站在了居高临下的地位,掌握了主动权。

但稍微了解犬戎的人都知道,犬戎部族内,婚姻关系极为混乱,子承父妻、兄夺弟妻的乱。伦关系比比皆是,娄邪单于的妹妹没有一个是他的母妃所生,甚至大部分连名字都没有,平时就像是低贱的侍女一样在营中做活。

这样的“妹妹”,送来大孟一百个,恐怕娄邪单于也不会有丝毫的介意。

但娄邪单于想要求娶的常乐公主是什么人?先帝的掌上明珠,宫中唯一的公主,何等的金尊玉贵,天之骄女?

老镇国公戚玄等武将爆发了更为强烈的反对,但陶丰等人反而私下说动了天奉帝与犬戎和谈。

——毕竟再尊贵,也不过是一位公主,生在天家,前半生享受了无尽的荣华富贵,为国为社稷做出一点牺牲,不也是常理中的事情吗?

这封来自娄邪单于的国书,仿佛是最后一根稻草般,终于将天奉帝心中的天平压倒向了其中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