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拜将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章 火烧沂河(第1页)

第89章火烧沂河

宽阔雄伟的城门,在一进一出的人潮擦肩而过时,竟也显得格外狭窄了。

一匹匹战马,几乎是擦着入城百姓的衣襟飞驰而出。

入城的百姓,齐齐目送着羽林军子弟跨马出城,脖子不断向身后转动、回望。

一时间,城门洞中,寂静无声。

昏黄的斜照如同庄严而肃穆的光影,追随在羽林军身后,留下长长的倒影。

人群之中,传来低低的抽泣声。

悲伤,恐惧,如同浪涛一般,淹没了所有人。

她们第一次看到,那位在民间故事中战无不胜的战神,戚玉霜。

在她身后,飘扬着赤红的大旗,上面用银钩铁画的大字,书写着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字——

“戚”!

这位百姓心中宛如神明的戚大将军,正带领着为数不多的军队,跨马出西门,迎向了犬戎大军到来的方向。

——仿佛,夸父逐日、蚍蜉撼树。

人群之中,有人终于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惶惧,发出一声巨大的抽泣,大声喊道:

“大将军,千万保重啊!”

这一声呐喊,仿佛在一瞬间点燃了人潮中迭起的情绪,无数人掩面哭泣,高声的呼喊一浪高过一浪,被城门洞重重叠叠地回响放大,听在耳中,如同身后掀起的不息浪潮:

“大将军,保重!”

“戚将军,请千万——保重!”

他们无数次听过她的威名,对她抱有着盲目到近乎无条件的信任。仿佛有戚玉霜在,京城就会像故事里北疆的一座座城关一样,永远不会被犬戎攻破。

戚玉霜伏在马背上,手指微微一颤,眼睛霎时间有些发酸。

前方,是仇敌大军,背后,是黎民百姓。

她曾经一次又一次将北疆的百姓挡在身后,为他们力战沙场,用鲜血浇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骁山长城。

如今,是京城的百姓,在期盼着她的胜利,在等待着她的归来。

她生在将门,世受皇恩,食民之禄——为的就是马革裹尸,以血还报的这一天。

她从来就没有退路,这是她自愿背负的。

但戚玉霜没有回头。

就在羽林军最后一匹马踏出城的一刻,京城最后一扇大门,轰然合拢了。

……

京郊,青屏山。

十里青屏山,并非是以其青翠之色而得名,相反,是以这一“屏”字而得以命名的。

蜿蜒曲折的青屏山脉,如同一道屏风,障立在宽阔无垠的洛江平原上,三面环抱,将京城围抱在当中。

虽然青屏山山势并不巍峨险峻,但却为身处平原腹地的京城,树立起了最后一道脆弱的屏障,年复一年地挡下自西北吹拂而来的旷远绵渺的狂风。

唯一一道可供风势通过的峡谷,名为:“扼虎口。”

扼虎口,是通过青屏山,一路向东前往京城,最为重要的咽喉门户。

此刻,戚玉霜与八千羽林军,就站在扼虎口两侧的山崖之上。

这八千羽林军的校尉冯稼,没有敢与杨陵并排,而是立于戚玉霜身后半步的位置。

在众人紧张沉肃的氛围之中,冯稼挠了挠脑袋,似乎想要略微缓解这种令人心脏都感到不适的沉闷,憨笑一声,说道:

“当年在镇北关中,末将就想要追随大将军出战迎敌,可惜大将军未曾用末将等人。不想今日,竟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他并非赵鼎这等依靠姻亲升任的羽林军将领,却也与窦克孝不同,没有窦存锡那样威名赫赫的父亲与一身出众的本领。

冯稼出身寒微,乃是京郊农户之子,少时家中贫困,实在是喂不饱这半大少年,于是含泪将他送去参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