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起长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5章 胡曲三十九(第1页)

长平王李淑见局势扭转,站在指挥台上高兴的说道:“不愧是国朝的神通大将。”

“李将军勇猛无敌,确实是国之幸事,然而对于大王而言,能臣太过于忠主而不忠君,未必是一件好事。”

苏荷从旁提醒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武将性情刚直,难敌宦海之深。”

苏荷酷似李忱的说辞让李淑直直愣住,他看着前军所向披靡的李司言,唐军已是胜利之势,长安近在咫尺,然而李淑却感到越发的愁苦,“寡人会尽全力保全这些忠臣良将,不让人才凋零。”

收复故都的确是一大喜事,但是建平王的死也让李淑彻底明白,君王父子间的争斗,已经无法避免,终会在太平之时再一次开启。

没有了战争,他又该如何保全这些舍命追随于他的武将。

厮杀声响彻天地,由李司言率领的前军,犹如杀神,锐不可当。

燕军以少对多,早在两军对阵前,便设下了埋伏,想从后方偷袭,以形成夹击之势,然而对此,苏荷早有防备。

朔方左厢兵马使李怀恩奉命率回纥精兵忽然从侧翼杀出,伏兵反应不及,死伤殆尽,而阵前交战的前军也被李司言挫败,叛军锐气尽消,再没了反抗之勇,纷纷向后败退。

苏荷见叛军欲退回城内,当即下令更改号鼓,前军大将李司言闻鼓声,于是与李怀恩配合,率领回纥军绕至叛军阵后,将叛军退路拦截,与大军两面夹击。

大战整整持续了半天,从晌午杀到入夜,此战,唐军歼敌六万余人,血水染红沣水,叛军与唐军的尸体填满了沟堑,最终,叛军大败而逃。

叛军大将只得率领残兵退入长安城中,此时已至黄昏,天将入幕,将士们经过几个时辰的激战,早已精疲力竭。

叮叮叮!——随着鸣金收兵,沣水之战与夕阳一起落幕。

西山处,霞光万道,那抹红色,与地上血水融为一体,激战过后的黄土地,万籁俱静。

活下来的士兵,已累得无法开口,他们拖着疲倦的身体,卸下满是刀痕的铠甲,有的所幸躺在了尸堆上,有人因得胜而大笑,也有人因在此战中失去了至亲好友而大哭。

经过短暂的歇息,战场上出现了一些打扫寻找伤员的士兵,他们抬着担架,搜寻着存活的伤兵。

不管是唐军还是叛军,在对战过后,受伤无法行动的都被抬到了营地救治,这是苏荷下的令,为此,得到救治的叛军伤员无不感恩戴德。

李司言与李怀恩见叛军大将逃入了长安城,于是骑马来到长平王李淑跟前,“河东与陕郡相继失守,长安孤立无援,叛军一定会逃离长安,请大王允许末将率两百骑兵追击,必将叛军大将陆守忠、李贵仁、田震等擒来献与我王。”

李淑深知沣水一战,燕军得力大将几乎都来了,他犹豫的看了看一众唐军将士,摇头道:“将军经过一日苦战,皆已疲劳,今夜暂且休息,等明天再说吧。”

李怀恩十分不解,进一步劝说道:“大王,那李贵仁与陆守忠以及田震都是叛军中的骁勇名将,今天他们在沣水被我们击败,麾下士卒死伤殆尽,这是天赐良机,王为何要放弃如此机会,让他们逃走呢?”

“长安已是孤城,他们若从东面逃走,必会为朝廷安排在陕郡的兵马拦截,将军不必过于担忧。”

长平王回道。

李怀恩挑眉,“如果放他们逃回洛阳,必成大患,届时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朝廷又将陷入困境,到那时再后悔就迟了,兵贵神速,王为何一定要等到明天?”

“将军率兵追击,亦有凶险,沣水之战虽胜,但叛军根基仍在,朝廷不能再有损失。”

长平王道。

“王…”

“好了。”

长平王打断了李怀恩,“将军回营歇息吧,攻夺长安不容有失。”

说罢,长平王挥了挥手,便有左右亲卫将李怀恩带离。

“大王,不可让陆守忠等人逃走啊…”李怀恩便退便道。

直至回到营中,李怀恩数次请奏追击,然而长平王却始终不肯答应。

至第二日天明,有城中细作入营来报。

“启禀元帅,副帅,陆守忠与李贵仁以及田震等叛军大将于今日日出前出城向东逃离。”

李怀恩听后气愤不已,他看着长平王,“末将不理解,长安难以孤守,叛军必会逃离,大王为何不让追击?”

“李将军!”

苏荷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