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起长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6章 风定长安十(第1页)

应德二年,冬

——朔方——

清晨扫去了疲倦,先醒来的苏荷,就像是只喂不饱的野兽,她侧躺在榻上,看着熟睡的李忱,忍不住伸手撩拨她的秀发。

随着时间的迁移,李忱白皙的脸,越发的俊俏,苏荷满心欢喜的看着,似乎怎么也不够,她拉着李忱骨节分明的手。

心中的鱼火随着这份欢喜与跳动开始燃烧,她刚要压上前,李忱便醒了。

“吵醒你了?”

苏荷小心翼翼的问道。

李忱睁开双眼,看着妻子那双充满了鱼火的双眼与不安分的手。

渭水河畔,善男信女将从钓鱼翁手中买来的两条灰色鱼儿放生,白皙的手拍打着河面,两条得水的鱼儿在渭水中追逐嬉戏,时而贴合,时而分开,他们争相跃出水面,拍打着浪花,随后一同向渭水深处游入,河畔传来了悦耳的轻吟,鼓舞着鱼儿向前,共赴云雨,天色变得暗淡,天空开始降雨,河水暴涨,逆流而上的鱼儿受到阻碍,却越发的勇猛向前,最后来到一处河坝,在相互鼓舞之下,最终,她们越过了这座障碍,获得了新生。

明明是寒冬,二人却不觉冷意,反而还有些燥热,李忱披头散发的趴在床上,苏荷看了一眼屋内没有结冰的水漏,“我该去处理军务了,今天要察视边防,不能陪你用早膳了。”

苏荷说完便裹上衣物起身,离开前,她特意将炉子里的炭火添足了才出门。

屋外的积雪已没过了脚踝,再等几日,便能有膝盖那般高了。

-------------------------------

应德二年冬,皇帝李淑将先帝十四子接入宫中交由孝真大长公主抚养,赐名李瀚。

正值盛年的皇帝,却忽然畏惧起了寒冬,就连早朝都改到了紫宸殿。

散朝之后,李淑偶尔会前往明义殿探望崔皇后,明义殿虽为中宫所居,却十分的清冷。

除却宫人宦官,与之作伴的便只有一只白猫。

“妾见过陛下。”

李淑扶起崔氏,“皇后不必如此拘谨。”

崔皇后看着李淑的气色,“陛下正值盛年,身子骨…”

“国事虽重,可也要爱惜身体才是。”

崔皇后又道。

李淑点点头,他坐下道:“我想将岳丈调回朝中,继续担任宰执。”

崔皇后听到,皱起了眉头,“妇人本不该干政,然而此事涉及到妾的生父,妾不得不说一句。”

“陛下已立妾为后,妾父为外戚,不应权重。”

崔皇后提醒道。

“我看中的,是岳丈侍三朝为相的才能,不能因为是外戚的缘故而错失贤才。”

李淑回道,“我信任你,他们能教出这般好的女儿,我自然也信任崔家。”

崔皇后惊住,她盯着李淑看了好一会儿,虽然明白李淑对自己有的更多的是责任而没有情,但这对于大多内宅不幸的女子来说,要好太多。

虽居于大内,但李淑并没有让她困守宫城,反而时常派人来关怀,让她出宫散心。

“妾都听陛下的。”

应德二年末,李淑召归在地方的崔裕,迁吏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为宰相。

此举孝真公主虽有不满,但因南衙十六卫之事也未做阻拦。

--------------------------------

应德三年,正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