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起长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7章 风定长安二十一(第1页)

定下考官后,李忱又着手完善科举制,增殿试而废吏部复试。

并下诏将进试科考试前的“通榜”废黜,凡是应进士举者,皆要通过礼部贡院省试,再也无法通过“温卷”将自己的文章以及诗赋送给朝中有文学声望的大臣观看,并以此推荐给主考官,从而获得更大概率的登第。

此诏一出,所有举人与生徒皆只有应试一条路可以走,极大的保证了公平性,以及减少了朝中的结党。

庶人子弟以及寒门子弟皆以为喜,而宦官贵族之家则相反。

皇帝对科举制的改动,以及修改了恩萌的力度,如此便触动了贵族的利益,也引来了士族的不满。

兴元二年春,于礼部贡院举行省试,由宰相崔裕与礼部侍郎刘曾儒为知贡举事,其策论最后一题,由皇帝御笔。

春闱当日,身着襕衫的乡贡举人以及生徒皆拥挤在贡院门口,在一声嘹亮的晨钟下,所有举人轻吐一口气,向贡院大门走去。

新君第一榜的举人足有数千之多,其队伍排到了坊外的大街上。

青红官员坐在椅子上分发牌号,门口还有官吏在搜身,以防夹带。

待钟声响起后,举人们已全部入内落座,贡院大门也被上了锁,禁军看守在贡院外维持秩序,驱赶闲杂人。

贡院内也有维持秩序的禁军以及官吏,省试将持续三天,今年的科举,为常科中最难考,却又是天下读书人都向往的进士科。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赋,其中,本朝以策论最为重要,由天子亲自出题。

——紫宸殿——

禁军护送护送着礼部官员抵达紫宸殿,李忱坐在御座上,看着桌前空荡荡的纸张,随后提笔写下了策论的试题。

为防止泄题,李忱便在开考后才决定策论的题目,随后将其密封,交由宦官送往礼部贡院封锁。

宦官将试题锁进一个匣子内,在禁军的护送下出宫前往贡院。

宦官前脚刚走,苏皇后带着皇长女李钰踏入了紫宸殿。

“阿爷。”

李钰跑到皇帝跟前,“阿爷都不来看钰儿的马术。”

李忱放下笔,宠溺的摸了摸她的头,“阿爷今天有事要忙。”

“是因为春闱,要为朝廷招贤纳士吗?”

李钰懂事的说道,“春闱每年都有,阿爷可不能累坏了身子。”

李忱开怀大笑,随后便抱起李钰,与之讲解了科举之制。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国家才能繁荣。”

“这科举,便是集天下有识之士,辅佐君主治理国家,为君主出谋划策。”

李钰思索了一番后,“阿爷既然说是天下,那么为何只有男子,而没有女子呢,瑾舟姑母与寿安姑母,难道不是有识之士?”

“钰儿的很多东西都是他们教的,有时候,觉得他们比先生的学问还要多。”

李钰又道。

听到李钰的话,李忱望着妻子大笑了起来,在皇子与皇女之间,李忱本就偏爱这个聪明伶俐的长女,而对于皇长子则过问极少,但也仍按培养储君的方式培养皇长子。

李钰在众人的熏陶与培养之下,并没有让李忱失望,她低头向女儿解释道:“所以这个天下,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公正。”

“钰儿明白了,阿爷想做的是让天下得到真正的公平。”

李钰顺着父亲的话说道。

李忱再次大笑,并夸赞道:“真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