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107 第一百零七章(第1页)

汉立后实行郡县制, 一郡长官为郡守, 景帝时改官名为太守。县之长官为令、长,治万户以上为县令,治下不足万户则为县长, 县尉和县丞均为其下佐官。

长安之外, 各县无论大小都只设一名县丞。县尉则不然, 小县设一尉,大县通常有左、右两尉。

沙陵县地处要冲, 常年要面对北方的匈奴。每逢战时, 县中官吏都要抄起刀子奔赴战场。哪怕亭下的邮人,只要有些年纪,身上带着刀痕,必然都曾和胡骑拼命。

县尉平时掌管捕盗治安, 战时则充为军侯, 掌五百边军。鉴于边郡的情况,更多时候, 军侯才是本职,县尉更像是兼任。

赵嘉接到绶带官印, 依照魏悦的指点, 先到军中报道,其后才至官寺交接。

一般而言,县令都是从外县调遣, 县尉没有类似的讲究, 包括县中少吏, 很多都出自云中郡乃至沙陵本县。

这让赵嘉消去部分紧张。

大家都是熟人,自己此番赴任应该不会太难。

旨意送达时,春耕已经开始。赵嘉从畜场前往官寺途中,道路两侧都是绿油油一片。有边民开垦的田地,也有新发的青草。

草丛里不时传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或是奔出一两只小兽,或是跃起几只羽毛斑斓的飞禽。

通往官寺的道路经过修整,积雪融化之后,并不似往年一般泥泞。

春耕开始前的几日,附近村寨的百姓都会赶着大车,或是拉着拖车,在路上频繁往来,车上大多载着农具,还有部分是官寺发下的良种。

力田每日早出晚归,至各乡传达官寺贴出的告示,劝说耕种,提醒边民莫要耽误农时。

三老带人四处搜寻闲汉无赖,用皮鞭和棍棒实行教化,“劝”其各自归家务农。手段稍显暴力,效果却非同一般。就赵嘉所知,经鹿老劝服的闲汉就有不下十名。

游徼亭长率人捕捉盗匪游侠,抓到之后,审明其罪,不囚牢中,尽数押到田间实行劳动改造。

边郡连遭兵祸,劳动力不足。这样的壮劳力出现在眼前,自然不会被轻易放过。

以理服人不管用,那就以力服人。甭管在外郡时是什么身份,到了云中郡,只要被查明罪状,就得乖乖扛起耒耜耕田。

凶徒们不是没生过歹意,也不是没想过逃跑,奈何魏太守亲自下令,逃跑即斩,铁塔一般的军伍站在田头,刀光雪亮,众人行动之前必须掂量一下,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脑袋禁不禁砍。

为最大程度消除隐患,各县的县丞都被召入郡城,由周决曹集中授课,回去后专门管理抓来的劳力。

据悉,阳寿县丞领悟得最为透彻,试用在凶徒身上的结果分外喜人,甚至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架势。

周决曹见才心喜,若非阳寿和沙陵一样没了县令,县尉尚未赴任,少吏也只剩下一半,必然会请示魏太守,将阳寿县丞调入郡内,重点进行培养。

赵嘉策马行过田头,和相熟的军伍打过招呼,视线移到田中,发现除了乡民、佣耕和抓来的凶徒,部分边军也除掉皮甲,在田陇间帮忙。

“力田刚刚来过,说是请老农看过天候,过几日会有雨。另外,还要组织人手搜集牛粪。”

王什长走上地头,放下锄头,一边和身旁的乡民说话,一边掀起上衣的下摆擦了擦汗。抬头看见赵嘉,当即笑道,“赵郎君这是要去官寺?”

因还要赶时间,赵嘉点了点头,没有多言,同对方拱手之后,即打马飞奔而去。

王什长站在田头,接过孩童递来的清水,仰头一饮而尽。反手抹掉嘴边的水渍,抓起之前放在田边的皮甲,三两下套在身上,和对面走来的一什边军交接,返回城内轮值。

赵嘉抵达县城时,恰好遇见一名市吏。

之前往城内交赋,赵嘉曾和对方打过照面,彼此不算陌生。市吏已知赵嘉将为新县尉,当即上前拱手。

市吏腰佩短刀,身后跟着数名狱卒,狱卒都握着绳子,绳索一端捆着做商贾打扮的壮年男子,几人都是鼻青脸肿,衣服也有些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