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殿下让我还他清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一章(第2页)

胡蔓草可是钩吻,民间俗称断肠草的?

常纪隐约听过这个,跟着不安:这东西能要人命,王爷要这个干什么?

民间以讹传讹,毒性并不如传闻凶险。萧朔平静道,适量用些,病况脉象皆可以假乱真,事后以三黄汤灌服解毒即可。

此时不比当初,皇上还要假意维持对他的纵容恩宠,咬破舌根,用一口血便能半真半假糊弄过去。

若再闹出些病,借故回去,定然会交由太医院诊脉甄别。

他若有云琅的家传功法,运功自震心脉就是了,也不必还在此处耽搁这些工夫。

萧朔压不下脑海里翻覆的念头,尽力耐了性子,朝洪公公伸手。

洪公公扫了一眼常纪,走得近了些,悄声:殿下总该想想小侯爷。

洪公公低声道:是药三分毒,殿下用了此物,若叫小侯爷知道了,只怕

不会叫他知道。萧朔紧锁着眉,出宫后寻个机会,将解药灌了就是。

他今日出门时,已与云琅约好了回府,到了时候,便必须回去。

若是再耽搁下去,云琅定然要在宫外想办法。

萧朔此时心绪太乱,一时理不顺云琅会选哪一种,却无论如何也不想再让云琅用一次碧水丹。

好不容易才拦住他,好不容易养得有了些起色。

好不容易才叫那双眼睛里,隐约重新有了些光亮。

不能再留云琅一个。

萧朔心中纷乱,他已有些时日不曾犯过头疼,此时脑中又全无章法地尽数翻绞起来,越发烦躁:快些,不必磨蹭了。

洪公公进退两难,还要再劝,忽然听见人声,皇上身边的传旨太监竟带人急匆匆走了过来。

常纪神色微变,将两人挡了,过去将人拦住:这么晚了,可是圣上又有吩咐?

圣上口谕,琰王虽然不知进退、悍然搅乱朝堂,却毕竟是为国事,行虽无状,情有可原。

传旨太监被他拦在殿外,见常纪没有让开的意思,也只得站定了,低声道:小惩大诫便不再另行处置了,叫回府禁闭,自行反省。

常纪听得半喜半忧,拦在殿口,反倒不敢立时全信:圣上可有明旨诏书?

传旨太监摇了摇头:没有,只是口谕,圣上旨意下得急

没有旨意,如何放得?

常纪见过宫中手段,仍不放心:若是今日叫琰王回去了,明日又说琰王不遵皇命,擅离了皇宫怎么办?

此事无人佐证,传旨太监虽然是皇上身边的人,但叫琰王在殿内反省是过了明诏、叫起居舍人记下来了的。

虽不至有人胆大包天,在宫里假传圣旨,可朝令夕改实在突兀。若是皇上真有意再拿此事打磨臣下一遭,也够琰王一受。

传旨太监只是奉命来递话,也不知就里,一阵为难:可皇上确实就只是下了口谕,将军再要,也编不出明诏来啊。

令牌、令箭呢?常纪皱了眉,哪怕有样凭证,能代圣命,末将也好开门放人。

传旨太监也是头一遭什么都没带,被他追问,才觉的确反常:也没有

两人一时僵持,立在殿口,竟谁也不知该如何处置。

常纪并非不想让琰王回府,只是事出突然,终归怕此中有诈。尚在踌躇,洪公公已自殿角拐了出来。

宫中伺候的太监内侍,彼此都认得。传旨太监见了他,眼睛一亮:您老怎么在这儿?

传旨太监头一回传这样的旨进退两难地卡着,难受得很,拉着洪公公不放:您帮着劝劝常将军,此事虽说不合规制,可琰王莫非不急着回去?大家都行个方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也就过去了?

洪公公被他拉着,笑吟吟点了点头,却又自袖子里递了个极精致的玉把件过去。

传旨太监愣了下,又惊又喜:可是有什么事?如何就劳动您这般

咱们在宫中伺候的,哪有这些好东西?

洪公公笑了笑:这是琰王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