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天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6章(第2页)

王郢眉毛一耸,忙拱手道:“犬子无状,言语失礼,还请肃王殿下勿要与他计较!”

他本以为儿子与夏侯渝怎么也算个连襟,听说顾氏在闺中时便与儿媳妇比较亲近,将王令带上,说不定还可以缓和气氛,谁知道王令一出口便得罪人,效果反而大打折扣了。

夏侯渝摆摆手,轻笑一声:“王相不必如此,其实令郎这么问,倒也无可厚非,从前我在魏国,的确是人人都瞧不起,还记得当时每到冬天,发放下来的炭,都是人家拣剩下的,烧起来烟尘四起,我更是年年旧衣,难有换新的时候,贵国先帝日理万机,想必不会记得我这样小小的人物,是以我每每耻于出门,便生怕被他人嘲笑。”

说起自己旧日的窘境,夏侯渝面色淡然,并无半分不适,反是王郢老脸微红,听出他在说“日理万机”的时候特意加重了语调。

当日夏侯渝在魏国受冷落,他也不是没有耳闻,可诚如夏侯渝自己所说,当时谁会为了一个小小的质子去出头呢,连王郢这等被外人交口称赞的贤相,不也同样没将他放在心上?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我反而要感谢贵国先帝才是。”

他话锋一转,“若非有那段日子的磋磨,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会更加珍惜以后,反观自小就生于富贵温柔乡的贵介公子,固然天赋过人,但若以此自满,不善加利用,顶多也只能充作一文人耳,王相觉得我所说的,是否有理?”

他虽然是对着王郢说话,眼睛却时不时看向王令,王令何其聪明,自然知道他在说自己,面色不由有点难堪,想要开口反驳,却直接被其父一只手按在肩膀上,以示警告。

“肃王殿下所言甚是,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以后的天下,老朽已经垂垂老矣,这以后的天下,还是要看你们年轻人的了!”

王郢倒没觉得夏侯渝这番话是特意在针对自己儿子,因为对方所说都是事实,怪只怪魏国当年有眼不识泰山,轻慢了对方,人家现在春风得意,调侃两句也并不过分。

夏侯渝反是温言道:“老丞相客气了,我临行前,陛下曾再三交代,老丞相乃魏国栋梁,让我不可怠慢,还让我转达他对老丞相的问候。当年人称魏国有文王武程,可惜程载已死,王相老当益壮,它日仍可继续为新朝效力。”

王郢摇头道:“多谢陛下垂爱,老朽受宠若惊,只是廉颇老矣,我近来眼花耳鸣,颇有力不从心之感,怕是不服老都不行了!”

夏侯渝笑了笑,没再多言,又对王令笑道:“方才我多说了两句,王郎君不会就生气了罢?”

王令勉强一笑:“没有的事。”

夏侯渝:“我妻甚为想念姐妹,来时特地嘱咐过我,让我问候大姐姐他们,未知他们现在可好?”

王令:“甚好,甚好!”

夏侯渝见他言语敷衍,心道夫妻俩感情怕只是平平,便不再多问。

一行人入了皇宫,王郢原是想让王令陪夏侯渝进宫,此时却已改变了主意,没让王令跟着,而是亲自将夏侯渝送到大政殿。

杨谷早就等候在门口,见状忙迎上来:“这位便是肃王殿下罢,陛下有命,令奴婢在此恭迎!”

夏侯渝含笑点头:“有劳。”

王郢道:“殿下与陛下面谈,里面自有书记官,老朽不便在旁,就在外面等候。”

夏侯渝:“王相慢走。”

他这次来,代表的是齐国,自然随身也带了书记官,好随时记录和谈内容,再拟为正式条文。

杨谷微微躬身,手朝内一引:“肃王殿下请。”

夏侯渝带着书记官随他进去,一眼就看见魏临,后者穿着礼服端坐正中,双手放在膝盖上,表情平淡,目光也正好注视着他们。

杨谷:“陛下,这位便是肃王殿下。”

夏侯渝拱手行礼:“夏侯渝见过陛下。”

魏临凝视了他片刻:“我将为亡国之君,肃王何必多礼?”

夏侯渝落落大方:“魏国一日未灭,陛下就一日还是魏国的陛下,行礼是应有之义,否则反是失礼了。”

魏临微微抬手:“请坐下说话。”

“多谢陛下。”

夏侯渝依言坐下。

魏临:“一别多年,肃王变化许多。”

夏侯渝笑道:“当年尚且年幼,加上日子过得拮据,只在赴宴时方能大快朵颐,想来因此显得有些瘦小了,随着年岁一长,容貌自然也就随之变化。”

魏临:“当日是我魏国亏待了你。”

夏侯渝摇摇头:“魏国的确亏待了我,不过那与魏国关系不大,若非齐国将我送来为质,我也不至于受那些苦,话说回来,小时候受些苦,未必就没有好处,陛下不必感到抱歉。”

魏临对夏侯渝的印象,仅止于当年看花灯时,众人在*庄的那一面之缘,后来虽然在宴会上屡屡遇见,可真正论起来,两人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彼时魏临正为了自己的处境而焦头烂额,费尽心思想要稳固地位,如何会去对夏侯渝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