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人不可貌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章(第2页)

做完这段采访,赵鹏关掉摄像,看了眼时间,呼出一口气:“这天色看起来像是要下雪了。”

今年的天气比较怪异,以往这个时候,早就大雪纷飞了,然而今年除了下过一场小雪以外,连雨夹雪都没见过。

“唔。”

颜溪拉了拉头上的帽子,跺着脚道,“赵哥,我们回台里。”

两人被冻得缩进车里,才敢解下身上的帽子围巾手套,赵鹏道:“一大早拍的这些素材,与我们这期要做的题材完全相反,能用上吗?”

“怎么不能用,我觉得这些素材挺好的,”颜溪倒是觉得,这些孩子灿烂的笑脸,还有那些小可爱般的烦恼,是十分珍贵的素材,“亲子关系,又不仅仅是矛盾的一面,温馨和谐也挺好。”

颜溪做节目有自己的坚持,她一直觉得,一味的批判或是夸奖,都不算是好事。情绪比较敏感的人,在看电视的时候,会很容易产生共情。比如有些小孩看到新闻里父母虐待自己孩子,把这段内容记在了心底,如果某一天他犯了错,父母略微责备他几句,他就会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受虐待的小孩,然后性格与内心都会产生变化,这对小孩子而言,并不是好事。

而一些大人在看节目时,如果能从一些父母身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这就将是最大的收获。

中午主持完新闻,吃完饭,颜溪又拖着赵鹏出外勤,一出门颜溪就忍不住把头缩进围巾里,实在是太冷了。

“小颜啊,不是赵哥跟你吹,你没进台之前,我一周有一半时间是待在台里吹空调,你来了我就天天往外面跑,皮肤都黑了一大圈,”赵鹏扛着摄像机坐进车里,转头对颜溪道,“你怎么受得了这种天气的?”

“我也受不了啊,”颜溪冻得牙齿打颤,“一切都为了工作嘛。”

“台里不是特意给咱们这档节目,安排了采集素材的外景记者吗?”

提到上面的策略,赵鹏语气有些冷淡,“你何必想不开,自己还来受这个罪。”

“有些节目我自己跑素材更有意思,不过就是麻烦赵哥了。”

颜溪朝赵鹏灿烂一笑,“我跟你合作惯了,我也比较喜欢你的拍摄角度。”

“看在你这么拍马屁的份上,我也只能陪你遭罪了,”赵鹏轻哼一声,“反正除了你,其他有头有脸的主持人,也看不上跟我一起合作。”

当年他不小心得罪了某个大腕儿,这些年被下放到地方台混日子,之前一个一口“赵哥”“赵老师”的那些人,各个都跑得飞快。像颜溪这种年纪轻轻,已经混到大节目里面的主持人,台里想跟她合作的人肯定一大把,但她出外勤的时候,偏偏还带着自己,并且摆着晚辈的姿态,无非是讲义气重感情,这样的人在名利场里已经不多见了。

“谁说的,我们赵哥这摄影技术,多厉害多牛。”

颜溪笑嘻嘻地吹捧,“这只能证明一件事。”

“什么?”

赵鹏转头看她。

“说明我眼光特别好。”

赵鹏:“小颜,你这脸皮越来越厚了。”

“这证明着我的成长。”

赵鹏:……

遥想当初颜溪刚进台的时候,他跟她斗嘴输赢还是五五开,现在他已经屡战屡败了,可见主持人是个多么磨练脸皮的工作。

颜溪并没有直接拍摄留守儿童以及受家暴儿童,而是采访了这些孩子的街坊邻居,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让观众了解到他们的现状。

留守儿童的得到的大部分评价都是:懂事、能吃苦、性格内向、读书认真刻苦或是调皮、夜不归宿、打架。

受到严重家暴的儿童除了有人同情可怜或是夸奖他们懂事外,甚至还有部分□□,诸如胆子小、成绩差或是脾气不好,性格孤僻等等。

颜溪联系到一个留守在家,遭受过亲戚虐待的年轻人。他今年只有十八岁,但是早在几年前就放弃了学业,颜溪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网吧里玩游戏。

这个头发有些油腻,外套上也沾着污迹的年轻人,面对镜头十分别扭,直到颜溪再三保证,会给他的脸打马赛克,语音也会变音处理后,他才自在一些。

走出网吧,见他冻得瑟瑟发抖,颜溪在附近找了一家热饮店,坐下来跟他慢慢聊。

颜溪问他,恨不恨虐待他的亲戚时,年轻人点头:“当然恨,我甚至想回去打他们一顿,不过现在不想了。”

“为什么?”

颜溪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大男孩,把自己面前的点心往他面前推了推,但是这个孩子有些害羞,并不好意思拿起来吃。

“不想回到那个地方,现在我在外面打工,有钱花,有网上,有吃有喝,一辈子都不想那个破地方。”

年轻人捧着奶茶杯,神情中有几分自得,但又有一种强撑出来的勇气,“再说打人犯法,万一被抓进去,我妈又会哭。”

“那你恨你的爸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