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婆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2页)

儿媳接着说:“怎么,你打算让他们都住在家里?不行!你知道我买的那地毯都是几万块钱的,那花瓶都是高仿的,这些东西那么贵,他们弄坏了怎么办!还有那个什么姨夫还抽烟,烟灰都弄地上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讨厌家里有外人,睡觉都不踏实。”

儿子说:“我跟他们说,东西小心点就行了。房子不是有钟点工打扫吗,又不要你动手。这么大的房子,楼上楼下的,又不是住不开。他们白天出去玩,就晚上回来睡觉。你就将就几天吧!”

儿媳不依不饶:“难怪当初买房子你非要跃层,敢情那时就想好了,为亲友团预备下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像大宅门似的,婆媳同堂、姻亲成群的!”

我听了这些话一下不知如何是好,进去怕儿子难堪,不进去,怕两个人一直僵持,影响小夫妻感情。

晚上还是去酒店吃的饭,儿媳面子上还算客气。我悄悄把儿子拉到一边,跟儿子说:“我们出去住旅馆吧,要不这么一大家子人在家住着,太能吵,也影响你们上班。”儿子一听急了:“自己有家住什么旅馆,家那么多房间,又不是住不开!”

亲戚们只玩了两天,就纷纷说挂念家,要回家。我知道他们也看出儿媳的态度来了,但也不好说破,这两天大家也没玩好。亲戚们走了,儿子执意留下我住几天。对于几个亲戚我的心里不是滋味,觉得对不住他们,当年要是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娘俩哪能有今天啊。

解 语 婆 婆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是因为家务事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故事中的孙婆婆经历的事情,其实便是谁说谁有理。因为婆婆跟儿媳的立场和角度不同,也就造成了看法不一。 。。

儿媳让婆婆难做人(2)

从孙婆婆这个角度来讲,自己将孩子养大不容易,没有当年的亲戚的帮忙就没有自己跟儿子的今天,的确应该感恩,现在条件好了,有所回报也是应该的。并且当初孙婆婆的出发点是好的,一是儿子出息了,回报一下当年对自己有帮助的亲戚;二是怕影响儿子的工作,跟亲戚们一起游玩,儿子也放心,自己也开心。

但是,从儿媳这个角度来看,儿媳也有自己的道理。婆婆家的革命史,儿媳是不知道的,她以一个对这个家庭历史毫无所知的新人身份来到这个家庭,除了婆婆是自己丈夫母亲外,对她来讲别的人似乎跟她并没有什么关系。另外,试想,不管哪个新儿媳一下班回家突然发现家里多了七八口子人,说要吃住在自己家,第一反应肯定会不舒服。因为,作为家里的女主人,家里来客人了,势必要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个人生活完全被打乱,作为女主人肯定要操心招待,要陪上时间、精力还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来应付客人,招待好了大家都满意,招待不好落个坏名声,对儿媳来说的确是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因此,孙婆婆去儿子家是无可厚非的,回报亲戚也是应该的,但这个事情在做的时候,应该注意几点:

首先,对于儿子这边,孙婆婆需要让儿子做好儿媳的思想工作,最起码要先请示儿媳……新家的女主人,去之前要跟妻子商量一下,并且告诉妻子家里要来的亲戚与自己家的关系,让妻子在情感上接受他们,并且心理上也好有个思想准备,否则这么一大家子人说来就来了,儿媳会觉得你们不尊重我,会有家里突来不速之客之感。

其次,要充分理解儿媳,这种带着一大家子人去儿子儿媳家住的情况尽量不要发生。儿子的家里,儿媳才是新家的主人,应该尽量地考虑到儿媳的感受,这些亲戚们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但到了儿媳那,就成了客人,就必须客气招待,现在都市生活原本就节奏快,人的心理压力比较大,上班的时候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回到自己的家里还不能完全放松,一大家子人需要来应酬,会让儿媳觉得很辛苦。

因此,作为婆婆应该理解儿媳,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尽量主动提出带亲戚去旅馆住,不要给儿子和儿媳添不必要的麻烦。总而言之,理解万岁吧,婆媳之间原本也没什么矛盾,只是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已,所以遇事就多为对方着想一下,多沟通多理解,多包容多体谅,也就没有多少“家务事”需要断了。

2  说话办事要处处小心

周大妈的儿子是一家外企公司的主管,工作能力突出。儿媳是国外留学的“海归派”,收入也不菲。儿子儿媳工作好,早早就在上海买了房子,过起了小资的生活。周大妈为此很高兴,并且儿子儿媳也孝顺,每次回家都给周大妈不少钱,让她自己零花,街坊邻居很是羡慕,大家都知道周大妈有个很出息的儿子。为此,周大妈也很知足,觉得有这样的儿子、儿媳也算没白辛苦了一辈子。

很快儿子对妈妈说跟儿媳商量了,要接妈过去安享晚年。街坊邻居知道了,更是羡慕周大妈去大上海享福了。周大妈也偷偷地乐不拢口。

到了上海跟儿子儿媳一起生活后,很快,周大妈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

周大妈知道他们上班很辛苦,每天早上都早起给他们做早饭,做好早饭喊他们起床。儿子都吃得津津有味,但儿媳罗娟却似乎并不喜欢婆婆做的早饭,不是嫌鸡蛋不应该用油炸,就是嫌油条没营养,或说韭菜盒子吃了反胃,说国外早餐都是牛奶、麦片、面包、橙汁什么的,不仅自己不吃婆婆的早饭,久了还不让丈夫吃婆婆做的早饭,说这样的饮食不科学。周大妈就很委屈,觉得这早饭咋就不科学了,儿子一直吃自己做的早饭长大的,这不也挺有出息的,况且原先吃得都还没有这好呢。 。 想看书来

儿媳让婆婆难做人(3)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大妈发现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缺点。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盘里的菜吃完了,周大妈觉得里面的汤倒掉可惜,就用馒头蘸着吃,最后将盘底擦了擦。儿媳看到了厌恶地说:“你这样吃饭恶心不恶心,我看着都没有食欲了!还有,以后吃饭能不能不要嘴巴吧嗒吧嗒地响,这要是在国外,都笑死个人了!”周大妈一下愣了。儿子也生气了,对儿媳说:“有你这么跟老人说话的吗!”儿媳摔了筷子,就去了自己房间。从此以后,周大妈感觉自己每次吃饭都像是在受刑。

让周大妈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儿媳不同意婆婆叫她“罗娟”,要叫她的英文名字Lucy(露茜)。她就觉得喊她“小娟”特土特别扭。周大妈以后连喊人都小心翼翼。

有一天,周大妈跟小区的老太太在路上走,突然看到儿媳,婆婆就打招呼似的叫了两声:“小娟儿,小娟儿!”儿媳像没看到她一样,拉着同事直接走了。老太太问:“你儿媳咋不理你呢?”周大妈讪讪地说:“可能没听见吧。”回到家后,周大妈没想到迎接她的竟是狂风暴雨,儿媳铁青着个脸,说:“我告诉你多少遍了,我叫露茜!你知道你让我在同事面前多没面子吗……”周大妈连忙赔不是,说自己老了,糊涂了,下次一定记得。

周大妈每天在儿子家都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吃饭要小心,说话要小心,做什么都要小心翼翼的,唯恐惹儿媳不高兴。最后想了想,还是跟儿子说自己在上海住不惯,楼太高了,自己闷得慌,想老家的老邻居们了。儿子再三挽留,但周大妈执意要回,也只好将周大妈送回了老家。在老家的周大妈暗暗发愁,将来肯定还是要跟着儿子生活的,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