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智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部分(第1页)

剩?004年11月谭智加入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框架传媒,就任董事长……2003年5月江南春则放下了小有成绩的“永怡传播”,在风险投资的强力支撑下创办分众传媒,并迅速崛起,2005年7月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上市……

现在,中国商业楼宇视频媒体的首创者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和中国公寓电梯平面媒体市场上的领导者框架传媒公司董事长谭智,两个年龄相差十几岁,却同为新媒体行业的领军人物,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的电话交谈,预示着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故事的发生呢?它将为中国的户外广告市场带来一场怎样的变局?

江南春第一次出手

江南春和谭智的那个电话后的第3个月,日历翻到2005年10月16日这一页。这一天,全国各主要财经媒体、新闻网站,以及众多国际媒体同时发布了这样一条新闻:

“中国最大的户外广告网络运营商分众传媒今天宣布,将以3960万美元现金以及价值5540万美元的普通股(每股分众传媒美国存托凭证价值美元,相当于10股普通股),收购框架传媒Framedia公司的全部股份。此外,如果Framedia公司2006年的业绩达到一定的标准,分众传媒还将再支付价值8800万美元的普通股。按照上述条款,这一交易涉及的总金额最高可达亿美元,预计将于2005年底完成。

框架传媒是国内开发中高档公寓电梯平面广告最早的运营商之一。该公司在高档住宅区的电梯和公共空间安装配置框架,并出售框架空间给广告客户。2005年框架传媒发起全国电梯平面媒体市场的整合运动,成功整合了原框架传媒、朗媒传播等9家电梯平面媒体公司,并与其他30多个主要城市形成策略联盟,媒体网络遍布全国,这使框架拥有了中国主要城市90%以上的电梯平面媒体资源,为国内外300余家知名品牌提供高质量的媒体投放服务。”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起并购案,改变行业格局(2)

关于此次收购的意义,媒体上公开的说法是:通过这一交易,分众传媒面向广告客户提供综合媒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将得到加强,在中国户外广告市场的领先地位也将进一步得到巩固。这一说明当然正确,却略显简单。而学术界、管理界以及更多的企业界人士对这起涉及资金高达亿美元的收购案则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和评价,其关注程度已远远超过了3个月后,金额超过3亿美元的,分众对于中国第二大楼宇电梯视频广告商—— 聚众的全资收购案。这样一起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本算不上是超级交易的案例,为什么在行业内外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

根据哈佛商学院案例中心的一份资料介绍,这起收购案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操作时间短

2005年1月,谭智携汉能投资、IDGVC及部分私人投资者进入框架传媒,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开始借助资本的力量进行行业整合。从2005年2月份开始,至同年9月份,8个月之内框架传媒一举并购了全国所有8家主要的竞争对手,从而使新的框架传媒在电梯平面媒体市场上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年10月,框架传媒以亿美元的价格整体出售给分众传媒。框架传媒从开始行业整合到整体出售只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创下了中国企业界收购整合速度的一个惊人纪录。

第二,收购金额高,且资本的增值速度快

这起收购案是分众传媒于2005年7月13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在国内的第一次大手笔收购,而且时间仅仅在分众传媒IPO 3个月后。采用现金加股权的收购方式,这起收购的协议金额高达亿美元。

随着分众传媒的股价在纳斯达克的一再攀升,一年后当这起收购案履约时,其实际金额已经高达亿美元。而框架传媒也从2005年初的3200万元人民币估值(经独立第三方财务顾问公司评估),到同年10月份一跃以超过15亿元人民币的价值出售,创造了一个资本迅速整合并急速膨胀的奇迹。

第三,该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户外广告媒体的产业竞争格局

在这起收购案发生之前,户外电视媒体的产业代表是分众传媒及聚众传媒,二者在商业楼宇内的竞争十分惨烈,这两家企业几乎平分了户外电视媒体的整个市场。而框架传媒是电梯平面媒体唯一的领跑者,也同时位列电梯广告市场的第三名。

随着分众传媒率先在纳斯达克上市,进而闪电收购框架传媒这一战略性举措,对聚众传媒的发展走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分众传媒在2006年1月以亿美元成功整合聚众传媒。正是分众传媒对框架传媒这起收购案,使胜利的天平迅速倒向了分众传媒,从股东到管理层都普遍认同这起联合的价值。这对后来分众收购聚众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同时也触发了分众随后更大、更广泛的行业并购与整合的举措。

第四,收购方及被收购方对该次收购的结果都非常满意

这起收购完成之后,分众传媒的股价在纳斯达克一路飙升,截止到2006年5月6日,分众传媒的股价已经从收购时的20多美元,一举超越了60美元。到2006年年底,当这起收购案的相关各方已经可以开始行权退出时,分众股价已达到每股80美元。被收购方框架传媒,由于2006年全年的业绩出色,实际成交价格随着分众股价的上涨已远远超过了当时宣布的亿美元。框架传媒的投资方、原股东(包括被框架收购的8家公司的股东)和员工无一例外地对该起收购非常满意。

从分众传媒的角度出发,仅仅以3960万美元现金及部分股票的代价获得了中国电梯平面媒体将近90%的市场份额,其公司市值也随着股价上扬而翻了近4倍—— 2006年子公司框架传媒为分众传媒贡献了20%以上的利润,成为刺激分众股价一路上扬的关键因素之一。分众传媒对于框架传媒的收购获得了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其公司股东也对这次收购非常满意。

相对于国际上企业间并购案70%的失败率,该起收购案的成功意义尤为突出。因而此次收购案堪称一场“没有输家的博弈”。

江南春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收购框架,是一次战略层面上的打造。”从表面上看,收购框架传媒只是使分众在原有的广告网络基础上,又新增了高档公寓平面广告媒介资源—— 框架传媒集中于公寓受众,而分众定位于写字楼受众,二者相得益彰;分众的液晶广告屏在电梯间,而框架传媒的广告框在电梯轿箱内,两种方式也有很强的互补性。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收购框架成为分众传媒打造“户外生活圈媒体群”关键性的第一步。

一起并购案,改变行业格局(3)

正是有了对框架传媒的顺利整合,电梯广告“三国争霸”的局面即刻瓦解,江南春和他的分众传媒也从这起收购案中获得了鼓舞与信心。于是毫无悬念地,就有了随后对聚众传媒的“二度整合”,以及之后分众对于凯威点告、好耶广告的整体收购等一系列的大手笔。从某种意义上说,收购整合在分众已经成为了一种长期的战略,甚至是一种商业习惯,而这正是起源于框架、分众的第一次握手。

至此,我们已经不难理解,为什么江南春会在即将敲响纳斯达克开市钟声的前一个小时,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急不可待地给谭智打了那个“神秘电话”。

商业楼宇广告二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