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唐一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部分(第2页)

“区区微攻劳烦将军亲自来迎,末将实在不敢当。”卢照辞从马上跳了下来。虽然卢照辞位居高位,但是也知道此刻不是夸耀的时候,大兴城内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巴不得让自己犯错误呢?更何况,这里李神通乃是李渊的族弟,一旦等到自己娶了李家女子后,自己还得对他喊上一声族叔呢。这个时候更是不敢端架子了。

“族叔。”李智云从卢照辞身后钻了出来,亲切喊了一声。

“不错,有我李氏血脉的风范。”李神通虽然也看不起庶子,但是李智云却是不同,不但是李渊之子,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旁边还团结着一批人,眼前的卢照辞就隐隐是其中一员。日后必定是文帝时期卫王的角色,还是不要得罪的好。所以也亲切的打了一声招呼。

“末将屈突通见过宗正卿。”在潼关的时候,房玄龄早就向屈突通介绍了大兴城内的诸多文武将领,这李神通虽然才能不行,但是李渊入大兴后,就任命他为宗正卿,这原本应该是杨家人干的事情,如今却成了李家人干了,明显的就是为抢班夺权而准备的。

“老将军之名,某可是闻名已久啊!”李神通望着这位头发银白色老将军,深深的叹了口气,将军虽老,但是本领不凡,让自己的堂兄一出手,就是兵部尚书的职位。其优厚还在卢照辞之上。

“老矣!老矣!”屈突通连连摆手道。他倒不是谦虚之意,自从河东城开始,到前不久的潼关,见卢照辞用兵,感觉天下用兵者何其多,但是能超过卢照辞却没有多少。心中直感叹自己已老。

“走,大丞相已经在武德殿内设宴款待诸位将军。”李神通哈哈大笑道:“这秦国公前日从三辅归来,打败了薛举,加上卢将军此来,刚好是双喜临门啊!真是可喜可贺啊!”周围的众大臣也都纷纷点头。可不是可喜可贺的吗?如今大兴城中,已经有了留言,说大丞相功盖盖世,应该剑履上殿、赞拜不名了。

这是啥意思啊!自从华夏历代大一统王朝之中,以前也只有萧何、王莽、董卓、曹操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有这种待遇。

想想看,在文武百官都是手无寸铁,而且仅靠袜子减少金殿上地板砖对脚丫子的伤害的时候,能够带着一明晃晃的宝剑,穿着一双高贵的靴子也是一件蛮拉风的事情。

不过,众人都知道,这拉风不是目的,李渊之所以频繁升官、提高待遇的根本目的是完成受禅让前的程序而已。

这我华夏都是礼仪之邦,大家都是有修养的文明人,什么事情都要讲究程序的。要登上皇帝的宝座,李渊这位作为当今义宁天子的表叔还得慢慢来。反正那张椅子是跑不掉的。所以李渊有足够的耐心的。

武德殿内,众将云集,满是朱紫之色。李建成与李世民分列左右,然后就是出征刚刚回来的李智云,而卢照辞因为是首功之臣,坐在李世民的下首,两张几案相隔不远。

“照辞,过上一些时日,我可是要称你为妹婿了。”李世民端着酒盅,对卢照辞笑道。

“见过兄长。”卢照辞望着李世民那一脸的笑容,心中说不出的别扭。来的时候,他可是听说了,李世民在三辅斩了薛举上千颗人头,一直追到垅坻才回头,可是李渊也仅仅是夸赞了一番而已,跟是没有召集群臣,大宴宾客。他就不相信此刻的李世民心中高兴。脸上更是堆满着笑容,喊自己为妹婿。

“哎,本来我还以为我家观音俾有个能干的妹婿了,看来,是没有这个福分了。”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惋惜之色。

“观音俾?”卢照辞想了好久才想起来,那长孙无垢的小名好像叫做观音俾。能做她的妹婿,显然是指当初长孙无忌亲自上门提亲之事。当下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道:“末将也未曾知晓,原来末将婚事早就有大丞相和家祖做主,倒是让二公子失望了。”靠,你不要找我发火啊,有本事你去找你老子去。卢照辞心中暗骂道。

果然李世民面色微微一变,正待转移话题,忽然对面传来一阵清朗的声音,接着就见一个英俊的年轻人,面带笑容走了过来,对卢照辞拱手道:“卢郎,恭喜得胜还朝。请!”

“谢大公子。”卢照辞赶紧站起身来。端起眼前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李建成。

“大兄。”李世民虽然很是恼火,李建成突然前来打岔,搅了他拉拢卢照辞的好事,但是也不得不站起身来,朝李建成拱了拱手。这两兄弟二人虽然私下里早就开始你争我夺了的,但是明面上还维持着兄恭弟顺的模样。

“二郎,你虽然是我李家第一名将,但是与照辞这样的天下名将相比较,还是差了一点。以后要认真研读兵书,这样才能为我李家建功立业。”李建成声音平和,但是在李世民耳中却是如同狠狠的扇了他一个耳光一样。但是偏偏又不能说什么,他虽然战功卓著,但是与卢照辞相比较,确实是差了几分,也不由的他不服。

“二公子胸怀韬略,非照辞能比之。”卢照辞心中微微一动,赶紧朝二人拱了拱手。这种事情还是少掺杂的好。

丹陛上的李渊看的分明,微微皱了皱眉头,又朝一边正在打量四周的李智云一眼,双眼中又露出一丝异样来。

第050章 杨广之死

义宁二年正月初一,在李渊一帮心腹的策划下,义宁天子杨侑终于下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成功的向禅让称帝又迈进了一大步。

而卢照辞也开始了他的大计,花了巨资,在终南山下买了数百顷地皮,在上面盖起了数百栋建筑来,正是作为书院所在。又让房玄龄写了牌匾,叫做做终南书院。卢照辞自领书院山长之职,而房玄龄、孔颍达都成博士,就是远在龙门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也愿意前来,而在大兴城内太学诸多博士也应邀前往任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卢照辞的名望,更多的是因为终南书院中藏书甚多,更为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藏书都是由同一的纸张,同一的字体,仿佛是印刷而成,不但纸张雪白,更为重要的是,字迹清楚,相当的好认,书卷打开之时,尚有一丝清新的浓墨气息。更是让人惊讶不已。

这些日子,朝中无事,虽然卢照辞婚期将近,但是卢氏是何等的家族,这些事情自然是有族人运作,而卢照辞本身就对这包办婚姻有些抵触,加上书院事情众多,当下一头扎进了书院中。虽然这些书院建筑还有一部分没有建成,但是却阻挡不住关中的寒门学子前来读书的心情。如今才三月份,在书院中就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山松竹林之中,不时可看见有学子行走其间,或为作画,或为辩解诗文等等。在这里,不但能得到名家的指点,更为重要的是,这里除了收一些基本的生活费外,根本不用支付其他的费用,深的广大的寒门弟子欢喜。而这书院背后的主人卢照辞,更是位列大将军,乃是大丞相的女婿,日后若是朝廷开了科举,借的一份推荐,必能青云直上。

“大兄,有情报来了。”书房内,卢照辞手执书本,正仔细的研读着。这些日子,他都在不断的吸取着古代文学的精华,如今手上的这本就是大儒王通所做的《元经》三十一篇。这是王绩带来的,当他听说卢照辞制造了神奇的印刷的工具,一天之内,能印刷数百本这样的书籍,赶紧将大儒王通所写的书籍尽数搬了过来,诸如《礼论》、《元经》、《续诗》、《易赞》等等,这些文学珍宝都被卢照辞一一刊印,不过数月之间,就传遍了中原各地。

“阿郎,请看。”跟在卢照英身后乃是卢青云那肥胖的身躯。

“什么事情?”卢照辞皱了皱眉头,如今随着李渊称帝的日期越来越近,李建成和李世民哥俩的斗争也越来越明显,大兴城中的文臣武将无不被双方拉拢,而隐隐为朝中外军将领之首的卢照辞更是二人的首选目标,无奈之下,卢照辞才躲到书院中来。

“杨广归天了。”卢照英脸上露出一丝兴奋来。

“杨广归天了?”卢照辞一阵失神,手中的《元经》落在地上都没有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