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军火之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部分(第1页)

不过第二天当李韦德去火车站买了车票,坐上去往德累斯顿的列车时,却赫然发现了一个相识的人。

“爱琴,你怎么会在这?”李韦德纳闷的看着,坐在自己座位旁边的美丽女孩爱琴。

“为什么不会呢?我父母家就住在德累斯顿啊!”爱琴眨着她的那双海蓝色的大眼睛,一脸无辜而又天真的表情,“倒是基德先生您,怎么会丢下科尔曼先生和戴恩先生,去德累斯顿呢?”

(科尔曼自然是乔尔的化名查理·科尔曼,戴恩是丹尼的化名巴迪·戴恩)

“呃……我是听很多德国朋友强烈推荐这个城市,说它是个让有品位的人感到舒服的地方,便想去看看。而查理和巴迪他们两个没兴趣,于是我便独自前往了。”李韦德灵机一动,胡乱编了一个理由。

“真的吗?太好了!德累斯顿可是我的家乡,很高兴从基德先生您口中听到对它的好感,欢迎您去那里作客。”爱琴一脸高兴的样子,似乎相信了李韦德所说的理由。

“叫我的名字杰伊吧!不用叫基德先生和使用敬语了,我们算是朋友了,我不也是只叫你的名字爱琴么?”李韦德面露微笑的说道。

“好的,基德……哦不对,是杰伊。”爱琴脸颊微微泛红,改了称呼。

李韦德点点头,笑颜以对。

这时只听一声“呜……”的汽鸣声,火车到点开始启动了。

第二十一章 克格勃的邀请

从东柏林到德累斯顿是有一段路程的。从车窗望去,东德境内离首都越远,景况越荒凉。陈旧的工厂厂房显得灰溜溜的,四外乱堆着废旧的机器零件和垃圾、煤渣。虽然因为还是冬天,农田旷野还是一片荒芜没有种植作物,但土地显然并没有细心平整,想必这样田地种出来的作物也会因肥力不均而参差不齐的。偶尔经过一个村落,也看不出什么新气象,连站在路边观望的村民都有点神情呆滞。

窗外是枯燥荒凉的,但窗内却是气氛良好。有美女相伴聊着天,在欢声笑语中路途都似乎变短了,不知不觉中李韦德就发现,火车已然到达了德累斯顿火车站。

德累斯顿果然是德国的文化名城。出了火车站就可以看到许多马的雕塑,从车站通往中心小广场的整条街上排了就有二十几座。这些马都是同样的造型动态,但是表面上是不同的图案。这和以前请艺术家们在柏林熊或伦敦牛上作各种创作看来是一样的,不过李韦德觉得还是柏林熊或伦敦牛的造型来得更好看一些。

“杰伊,你第一次来德累斯顿,我还是带你去找家旅馆吧!”当听到李韦德说要在德累斯顿停留几天,一出火车站爱琴便自告奋勇的招呼道。

“好吧!”看着爱琴一脸热切的目光,盛意难却,李韦德只好点点头,不过他也确实第一次来德累斯顿,先让爱琴领路找家旅馆安顿下来,也确实省了不少工夫。

听到李韦德答应了,爱琴是喜笑颜开,不过紧接着脸上又露出遗憾的表情,“可惜我父母家太小了住不下,不然你干脆到我家住几天得了。”

“不用了,哪能就这样贸然打扰呢?”李韦德心中有点冒汗,本来他还想询问爱琴住在德累斯顿哪里呢,现在也不好多问了。

德累斯顿街头地面上满是铁轨线路,这种有轨电车都是很老式的那种。车票一般是在车站处的售票亭上买,然后上车时再在车上的打卡机上打一下。坐车的时候也经常碰到戴着红袖章查票的巡警,到底是东德这样的共产主义国家,所以连票也查得紧。

乘坐着路面有轨电车,在周周折折的换车换了好几次后,李韦德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旅馆住下。由于有爱琴这个当地人作领路者,一路还算顺利。

找好安顿之所后,爱琴便告辞离开。因为已经到了中午,李韦德也随后出了旅馆去吃午餐,顺便也到德累斯顿的街头逛逛。

德累斯顿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同时它的建筑特征又很象布拉格。易北河从城市中流过,市内的著名景点和老建筑物大都集中在河的两岸。除兹威阁宫外,其他的一系列古建筑物,如教堂、歌剧院、博物馆、纪念馆等也都在这附近,所以非常集中。

这些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表面的大理石受到重工业的污染以及战争的创伤,所以大多是黑压压的一片。由于二战后期,盟军大举空袭德国,德累斯顿受到重创,而二战结束后苏联统治下的东德政府并没有修复很多受损的建筑,所以有些建筑至今还是一片黑色的残墙断壁,印证了战争的残酷,更为这个城市增加了沧桑之感。

吃过午餐,漫步在德累斯顿街头,李韦德一路打量着这个城市,心中考虑着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去作,该去寻找怎样的人物才适合,下午是不是就要去郊外的苏军德累斯顿基地探察一番。

******************************

转眼又过去三天,李韦德依然是毫无进展。

苏军德累斯顿基地那,李韦德是前去探查了一番,不过那里戒备森严,别说里面防护的是密不透风,军事基地周围更是坚壁清野,围绕着宽宽的隔离带,什么风吹草动如外人侵入是一目了然,而基地里除了执行任务外很少有军人进出,就更别提非军人的其他人了,想要混进去是难上加难,可总不能李韦德就这么上门过去说“我要跟你们的长官说话”吧?那恐怕等来的只能是苏联克格勃的审问。

苏军德累斯顿基地那不行,李韦德又把眼光收回到了德累斯顿市的政府部门。因为和苏军基地在同一个市,市政府部门的高官多少会有点在苏军基地相识相交的朋友,如果通过他们的介绍也许能够建立通道;另一方面因为此地为重要战略要地,苏联方面也必然派遣很多人员安插在市政府部门,或许也能够找到合适的关键人物呢。

不过接着李韦德就又头痛了,因为市政府部门内东德籍的官员们,和东柏林的官员们一样怕事,不敢和李韦德有所接触,往往李韦德一靠近他们一和他们开口说话,他们见到陌生人就跟见的鬼似的转头就跑,哪怕在场的并没有任何其他人也是这样,更别说坐下来详谈了。

而市政府部门内苏联方面派遣过来的人员呢?李韦德严重的缺少相关情报,像这样的人员外界哪能知道?既然不知道哪些人是,李韦德怎么进行接触?而且又不知道这些人到底干什么的,万一不凑巧,李韦德接触到的那人,正好是苏联方面派来的克格勃的成员呢?

这些人当中肯定是有人是克格勃的成员。李韦德所要干的是借着驻德苏军裁军,走私裁军遗留的军火,可在苏联只有国家才有权利贩卖军火,私人走私军火绝对是违法的,就这么明目张胆的给克格勃得知那还得了?

还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啊!李韦德心里想到。

在美国绝大部分事物都是可以私人所有的,这其中就包括军火买卖方面。虽然在美国签署的国际条约上,由美国或美军处,私人贩卖军火给外国也是违法的,但其实实际情况中这种事情很多,国家有关部门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可以说地下军火走私,反而是对美国公开合法的军火交易的有利补充,联邦政府只是对国内军火交易或国外军火流入国内控制的严格而已。

而苏联则不同,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国家里,几乎一切事物都是国家所有的(人民所有只是空话),反对几乎一切的私有,而军火买卖方面更是不例外。军火武器等军火物资的买卖,只能由国家相关部门来掌握,国家不允许私人买卖。当然这也不是说就不会发生私人贩卖,如果通过重要的关键人物的话,也是有私人买卖军火的情况发生的,但这毕竟很少很少。

李韦德这次,是因为遇到苏联外驻军队裁军的特殊事件。裁军所遗留下的军火武器,一般是归当地驻军部队处理的,因为对国家机构来说,运输军火毕竟不划算,还不如批量生产新的。既然是归当地驻军部队处理,如果寻找到合适的关键人物建立渠道,私下的贩卖军火是可能的,这也是李韦德为什么跑过来做这笔生意的缘故。

但毕竟是在苏联势力的地盘,这种事情只能偷偷去做,和极少部分的人当面洽谈,不可能公开化的去做。所以李韦德对于这笔生意的一切行动,来东德到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秘密的悄悄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