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南宋之我主沉浮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部分(第1页)

。。。

陆秀夫侃侃而谈,若是寻常的官员,听见这样的建议,一定是会点头称赞,且认真思索甚至采纳建议的,可惜吴邵刚压根不一样。

穿越的吴邵刚,明白其中道理,尽管说吏员和公人是官府之中最底层的存在,但他们同样属于官僚队伍的一员,若是对他们动手,就意味着对整个官僚队伍动手,这会直接触动官僚阶层的利益,遭遇到官僚集团强烈的反扑。

可是不动手,那就只能够等着王朝灭亡。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一旦官僚的队伍出现重大问题,且不进行大规模的变革,这个王朝的衰败和灭亡指日可待。

古往今来的史书之中,也深切点名了这个道理,遗憾的是,掌控权力的官僚集团,自身出现重大问题之后,哪怕是放任王朝灭亡,也不可能牵动自身之利益,历史上的变革家,特别是触动到官僚阶层的变革家,结局无疑都是悲惨的,譬如说商鞅等人,包括宋朝的王安石。

吴邵刚是穿越之人,对历史有着深切且独特的认识,他非常清楚,大宋王朝延续几百年,官僚集团的队伍已经十分强大,其中的弊端数不胜数,若是不能够整治官僚集团之中业已出现的重大问题,那么他这个明白事理的穿越之人,也将和历史上的南宋王朝一样,最终泯灭于无形,任何的雄心壮志都是灰飞烟灭。

傻子都清楚吴邵刚的目光,不仅仅是对准吏员和公人的,下一步肯定会牵涉到各级的官员,恐怕陆秀夫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故而出言提醒的。

吴邵刚没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不可能要求官吏清廉如水,更不可能要求各级的官吏与百姓同甘共苦,那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各级的官员经过了辛辛苦苦的打拼,好不容易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了官员队伍之中的一员,若是不能够改善自身的生活,甚至比寻常百姓不如,那还有谁去读书,还有谁愿意进入到官府之中做事情。

大宋的官吏体制,颇有些********的味道,吴邵刚的目光,也是对准这一块的。

官员富足的生活必须保证,在这个前提之下,再行要求官员清廉,要求他们履行自身之职责,而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制度来保证。

所以说,吴邵刚这个小小的举措,背后牵涉的是无比重大的问题,那是关乎到吴邵刚根基的,是不是能够真正的立足,是不是能够与蒙古的忽必烈甚至是大宋的皇帝抗衡,就要看吴邵刚是不是能够彻底的整顿官僚队伍,打造出来一支精干的队伍。

看着陆秀夫,吴邵刚内心异常的遗憾和失落。

其实他对陆秀夫是寄予厚望的,想想历史上的陆秀夫,能够抱着幼帝纵身一跳,用生命来诠释什么是忠贞,可见其骨子里是刚强的,若是能够为他吴邵刚所用,在推行官僚制度大变革的过程之中,也是能够发挥出来巨大作用的。

可惜陆秀夫不是这方面的人才,或者说陆秀夫参加了科举考试,已经是进士的身份,很多的认识已经固定,不可能出现巨大的转变了。

终于,等到陆秀夫说完之后,吴邵刚开口了。

“陆司马,你所说的话语,的确是有一些道理的,我亦不能够完全反驳,不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想必你也是明白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之道理,你更是清楚的。”

“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何谓得民心,不知道从多少古人嘴里形容过,我的理解就是,各级官吏做事情之时,心里真正想着老百姓,各级官吏拿着俸禄之时,想到老百姓是衣食父母,那样的情况之下,就能够真正得民心,哪怕是有些事情做错了,老百姓也是能够谅解的,各级官府也是能够得到老百姓拥护的。”

“陆司马,你在建康府多年,想必也见过了诸多的事情,我大宋府州县之官吏,他们的所作所为,你至少耳闻,激动昂扬的话语,我不想说,但我知道一点,我大宋之老百姓,不仅仅是畏惧官府,甚至是憎恨官府,若是我大宋朝廷出现任何的闪失,怕是没有百姓愿意站出来,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根子就在各级官府的官吏和公人的身上。”

“整顿各级的官府,首先从吏员与公人身上开始,这也是我深思熟虑的,若不是考虑到潼川府路遭遇过战火,我的举措会更加的激烈。”

“只有各级的官府真正将百姓之利益放在心上,百姓才会支持我们官府。”

“做不到这一点,什么打败蒙古鞑子、恢复我大汉之江山,铸造我大汉之辉煌,都是过眼云烟,根本不可能实现。”

。。。

吴邵刚一边说,一边观察陆秀夫的神情。

可惜的是,陆秀夫的脸上,依旧表现出不服气的神情。

只是吴邵刚说完之后,陆秀夫没有继续开口。

吴邵刚终于决定要有限的放弃了,他知道自身短时间之内,无法争取到陆秀夫心服口服的支持,更不可能让陆秀夫死心塌地的为自身做事情。

至于说将来如何,吴邵刚没有想那么多,他需要做好的是眼前的事情,一件件的去落实。

陆秀夫离开了厢房。

吴邵刚走到门口,看着陆秀夫的背影,神情颇为萧索。

他已经认定,不管是文天祥、陆秀夫还是张世杰,这所谓的南宋三杰,不过是时代出现的产物,他们不一定有着特别远大的抱负,更不可能真正的看清楚世事之中的弊端,他们不可能成为改革家,更不会倾尽全力支持改革。

说到底,南宋三杰只不过是全身心于这个即将被剿灭的南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