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南宋之我主沉浮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3部分(第1页)

忽必烈早就已经知晓,吴邵刚这一次也是亲自率领大军作战。

两军相隔十里地安营扎寨,这已经违背了作战的规矩,双方的军营相距至少应该在三十里左右的距离,如此就算是遭遇到了溃败的局面,营地里面还有调整的几乎,相隔十里地的两路大军,交锋厮杀开始之后,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够是硬碰硬了。

可若是相隔在十里地之内,甚至是五里地,那就完全是破釜沉舟的做法,双方的将士只能够拼命的搏杀,没有后退的选择,除非是全面性的溃败。

吴邵刚为什么会这样做,难不成是有着十足的信心吗。

如此的作战部署,不符合常理。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是忽必烈的认为,产生这样的认识,也是受到汉人大臣的影响,当初的山东之叛乱,已经给忽必烈敲响了警钟。

忽必烈命令斥候加紧侦查,同时命令十五万蒙古铁骑的将士,悉数做好厮杀的准备。

蒙古铁骑最佳的冲锋距离,就是五里地,战马能够在这段距离之内保持最大的冲击力,形成一股骇人的气势,军士就更不用说了,正处于最为亢奋的状态,如此状态之下,首先发起进攻的一方,几乎就能够保证作战的胜利。

难道明军不明白这一点,难道说吴邵刚不知道这个常识吗。

两天时间过去,明军安营扎寨的地方,距离营地只有七里地了。

忽必烈必须要做出决定了,是静观其变,还是派遣大军厮杀。

时间到了第三天的凌晨,明军依旧在朝着前方慢慢的移动,刹那间,忽必烈做出了判断,明军与蒙军之间,相隔的距离应该是五里地,恐怕最终的决战就要到来了。

一大早,明军刚开始移动的时候,哈必赤就前往中军帐来请命了,不仅仅是哈必赤,就连合丹与兀良合台等人,悉数都来到了中军帐。

时间还不到卯时,但天色已经开始逐渐的发亮。

忽必烈还在犹豫,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

究竟犹豫什么,忽必烈自身都说不清楚。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看着已经按捺不住的哈必赤,以及脸色逐渐变得坚毅的合丹,忽必烈沉默不语,斥候禀报的情形已经很清楚,明军还在朝着前方缓慢的移动,虽说速度很慢,但整体的移动是很明显的。

因为天色不是太亮,也因为两军相距太近了,斥候无法侦查到最为详尽的情况,但他们可以完全肯定,那就是明军与军营之间的距离愈发的近了。

蒙古铁骑与新附军的军士,全部都做好了准备,只要忽必烈一声令下,立即会发起最为勐烈的冲锋。

当忽必烈还在犹豫的时候,合丹亲王也忍不住了,开始进言,建议大军立即发起冲锋。

合丹亲王是此番作战的副帅,地位仅次于忽必烈,哈必赤不过是排名在合丹之后的副帅。

一直都没有开口的唯有兀良合台。

终于,忽必烈好像是下定了决定,开始发布命令了。。。

吴邵刚已经处于最为进展的状态之中,大军从丑时就开始行动了,移动的速度非常慢,几乎算是蜗牛的速度,但绝不能够停下来。

大军朝着前方缓慢的移动,其目的就是吸引蒙军斥候的目光,而掩盖另外一路快速行动的大军鼎坤军。

最后一天的移动,鼎坤炮部署到位,才是最为关键的,大战即将展开,按照吴邵刚的圣旨,以及吕文德等人的布置,大战将在卯时左右展开,到了那个时候,鼎坤炮已经完全布置好,可以对蒙军的军营发起惊天动地的怒吼。

但这一切都有前提,那就是蒙军在丑时到卯时这个时间段,不会突然发起对明军大规模的进攻,这个时候鼎坤炮尚未摆好,无法发生炮弹,一旦蒙军与明军厮杀在一切,则鼎坤炮将失去作用,毕竟炮弹是不长眼睛的,不过专门轰炸与明军厮杀在一起的蒙军军士。

时间的推移,对于吴邵刚来说是一种煎熬,胜败在此一举。

因为是黑夜行动,吴邵刚总算是有一丝的把握,那就是蒙军不会在黑夜的时候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而且夜色也能够最大限度掩饰鼎坤军的行动。

尽管所有将士都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时刻准备抗击蒙军的冲锋,可是蒙古铁骑若是真的发起了冲锋,五里地的距离正是他们发威的时候,两军交战,明军必定处于巨大的劣势。

很多时候,优势与劣势只是在瞬间就转化了。

从子时开始,吴邵刚几乎就没有合眼,子时三刻吃饭的时候,吴邵刚也没有胃口。

斥候穿梭不停的禀报侦查到的情况。

蔡思伟、张炳辉、张珏、常明全、张世杰以及马龙等人,早就去指挥大军去了,留在中军帐的是张文谦、吕文焕以及袁世春等人。

吴邵刚一度走出中军帐,看着蒙军军营的方向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