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朝的另类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部分(第1页)

铨、太仆寺少卿张春等人的大义凛然,清朝汗王、帝君们油然起敬,叹息道:“我从史传中得知文天祥事迹,以为是天降神人,今见张春,乃知文天祥确有其人啊!”(皇太极)。

皇太极也疑惑过,问汉人谋士范文程:“我见中原名将多矣,只要战败势劣,大多倒戈投降,而那些文臣儒士,却多不为所屈,杀身报国,此何原因?”

范文程答:“文臣读圣贤书,忠孝名节,皆其平生所学,所以才危而忘身,一心赴国难,此乃国家养士之报。”

皇太极深以为然,并开始督促诸王贝勒宗室子弟及旗主贵族子弟学习儒家典籍。代代相承,至于乾隆。所以,这位清帝所展现出的进步历史观,恰恰是汉文化陶养所致。

“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堂堂中华,数千年礼义廉耻之邦,长久来支撑我们伟大民族屹立不倒的真髓,正是无数仁人义士胸中那一股浩然之气!

拾肆

2

冲冠一怒报红颜―――明清易世之际“刽子手”枭雄李成栋的反反复复

每每读明末历史,总为史可法、张煌言、陈子壮、夏完淳、瞿式耜、何腾蛟、李定国等等这些明王朝的忠臣赤子扼腕叹息,也常常因马士英、阮大铖、马吉翔、孙可望、刘承胤、陈邦傅等等奸臣佞贼而切齿欲碎。至于吴三桂、耿精忠、尚可信这样一直食明朝俸禄最终而又因个人私利反复多端的“贰臣”,无论生前死后,都为人们所不齿。上述诸人,黑白忠奸分明,一生事业易辨。就连曾为明朝浴血苦战,最后在内外交困之下不得不降附清廷并“竭尽忠心”的祖大寿、洪承畴等人,也早在乾隆帝年间被明白无误地列入《贰臣传》,棺盖而论定。

毋须多言,恭事二主再诚心,道德上的污点无论如何难以拭揩干净。因此,忠心耿耿与首鼠两端,气宇轩昂与猬琐低贱,刚毅伟岸与懦弱虚伪,坚贞爽直与狡诈奸滑,皆淋漓尽致,一眼望穿。

在波澜壮阔、血肉横飞的明、清交替之际,惟独有一个人的一生历程难以用“忠”或“奸”加以定夺,更难以用“好”或“坏”来对他个人加以形容——“扬州十日”大屠杀中有他为清兵卖力杀戮的前驱身影,“嘉定三屠”则完全是由他一人屠刀上举发号施令而造成的惨剧;他是击灭南明诸帝之一隆武帝朱聿键的“首功”之将,还是生擒绍武帝朱聿粤的“不替”功臣;赫赫战功,此人又是满清攻灭南明江浙、福建、两广等广大地区的第一功臣。

不可思议的是,恰恰是忽然一念之间,这个人良心发现,摇身一变,成为南明永历帝的不贰忠臣,与金声桓、王得仁一起在南中国“反正”,重新成为明朝的“忠臣义士”。而且,重换明朝装束之后,他蹈死不顾,为明王朝死而后已。

最后,为了报答一位红颜而死,这位曾经杀人不眨眼的三心二意的将军,竟能置安危于不顾,乱流趋敌,赴水而亡,最终被南明天子亲口谥“忠烈”二字,赠太傅、宁夏王——这个人,就是臭名昭著、大名鼎鼎、难以定论的明末大人物:李成栋!

“诸贼”出身乱世沉浮

——李成栋“出山”的时局

据明末大儒王夫之《永历实录》记载,李成栋是陕西宁夏人,字廷玉,起身群盗,后被明朝官军招降,官至都督同知。显然,这位好汉是明末大起义中的佼佼者,乃李自成勇将、绰号“翻山鹞”高杰的属下。李成栋自己也有个外号,名“李诃子”。虽是盗贼出身,李成栋在“义军”中干活时间应该不长。何者?从他的顶头上司高杰就可以推断得出。

高杰,陕西米脂人,与李自成是老乡。“老乡骗老乡,两眼泪汪汪”。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10月,明将贺人龙围李自成于陇州。困急之下,李自成派高杰假装向贺人龙约降。不久,贺人龙的军使与高杰来往密切,似乎假戏成真。

如此以来,李自成不喜反忧,疑窦顿起。

高杰一表人材,资貌瑰伟。这位美男子一次偶然到军资仓库去支粮米,与李自成的老婆邢氏“一见钟情”。邢氏勇武多智,兼掌军资,因李自成日日在外攻城掠地,很少有时间亲热。见到高杰相貌堂堂,又是一口流利的家乡话,很快就勾搭成奸。都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看来高杰这条米脂的汉子也不错。

妇人本性多疑。邢氏给李自成戴顶大绿帽,自己反而先着慌,就撺掇高杰向明朝官军投降。当时的李自成还不成气候,占山为寇的一支毛贼武装而已。高杰本来与明将贺人龙关系不错(贺人龙也是米脂老乡),趁机带着李大嫂(邢氏)及一帮兵士归降明朝,一变而成为受招安的“官军”。

在这些摇身一变的军士当中,就肯定包括日后大名鼎鼎的李成栋。

高杰由“贼”变成“官军”后,非常能干,数次大败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等人。即使后来他的老上司贺人龙、孙传庭等人或为朝廷诛死或为贼兵所害,惟独高杰能独善其身不败,一直保存“有生力量”。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廷授高杰为总兵,命其驰救山西。天下纷乱之际,高杰盗贼本性重犯,面对势若山来的李自成农民军连战连北,但在败退途中仍纵兵大掠,一丁点儿没有“官军”气象。相反,当时的李自成倒一改昔日凶残面貌,爱民如子,加上许多知识分子出身的书生帮忙,宣传搞得不错,老百姓乐呵呵地瞎唱:“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后,高杰率兵南遁。南明的弘光帝(福王朱由崧)封他为兴平伯,以扬州为驻地。

由于高杰部队抢掠的恶名远扬,扬州士民把四城紧闭,防贼一样紧守,不让高杰部队入城。高杰震怒,勒兵攻城。同时,他还派兵在扬州城外到处抢掠妇女,奸淫抢劫,无恶不作。这一切使得他臭名远扬。

如果在平日,不用等御史纠劾,朝廷早会有人挟旨而来,光是高杰攻城抢掠人民的罪过就够杀他一百个脑袋了。但当其时也,内忧外困,南明小朝廷正倚重武将,而且弘光帝又深感其“推戴之功”。无奈之余,史可法也从中“和稀泥”,把瓜州让给高杰部队进驻。

高杰知道扬州城他很难攻下,就顺势收下史可法的“人情”。不久,他奉弘光朝廷命令,移镇徐州。

高杰本性强横,与“兄弟部队”如黄得功、刘泽清等明领关系恶劣,不能协同作战。即使如此,高杰最后也深为史可法的忠义所感动,真的与之商议“恢复”之业。他自告奋勇,领兵奔赴归德,直逼荆、襄之地。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2月,高杰抵达归德,命令驻守睢州的明朝总兵许定国来拜见自己。

乱世之际,武人都想拥兵自重,最怕的是被人调离原先的守地。如果鱼儿离开水,武人离开自己的军队,则恐羽翼尽失,任人宰割。因此,高杰的到来让许定国非常担心。最重要的是,wωw奇Qisuu書网高杰还在李自成手下当“贼头”时,有一次他率兵袭取许定国的老家太康,曾惨杀这位明将的家里不少人。如此深仇大恨,许定国自然不会忘却。

许定国先卑辞下意装孙子,推诿睢州军务缠身不能前往。同时,他派人送信要高杰到睢州来“视察”他自己的工作。

高杰欣然接受,按时赴约。其属下李成栋等人都劝他不要这么轻信许定国,但高杰轻视许定国,不听劝告,仅率少数随从入城。

酒席宴间,高杰喝得高兴,觉得自己是方镇大员,出言肆意,吆五喝六,严命许定国到期外出移军,并令他送子弟于高杰军中为人质。

许定国心中虽然又疑又恨又气恼,表面却一口应承下来。趁高杰欢笑之际,许定国送上数位绝色美妓侍寝。不仅如此,他还给高杰身边的数十个亲兵每人“配送”两个美女。

高杰酒酣之余,回到客舍纵酒狂欢。而后,他又累又乏,呼呼大睡。

半夜,忽然一声炮响,许定国兵士争相挥刀闯入。高杰身边数十个亲随听见炮声吓得光着屁股爬起想拿兵器抵抗,但是夜间的颠狂很害人,四肢无力之余,他们都被身边“配送”的美人一人压住一只胳膊死死按住。

须臾之间,个个人头落地。

高杰自己,迷迷糊糊被士兵拖入许定国帐中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