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部分(第1页)

先后投下两枚原子弹,使广岛及长崎,顿时成为废墟;随又提出警告,日本若不立即投降,下一个目标是东京。这虽然只算是最后通谍,却预告着,日本已经别无选择了。

在此之前,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曾发表「波茨坦公告」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一枚原子弹是于8月6日投下广岛;第二枚原子弹继于8月8日投下长崎;同日,苏联及时地正式对日本宣战,并加入「波茨坦公告」;次日,更多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及向朝鲜北部和库页岛进军。毛泽东亦随即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声明。又8月10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连下七道命令,要各地红军及游击队迅速向当地日军伪军据点进行全面反攻,准备接受日军投降,檄收武器,尤其要在东北范围内配合苏联红军出击。

8月11日,蒋介石亦下达如下三道命令:一、要各战区司令依其指示推进;二、要第十八集团军(即*红军)总司令朱德原地驻防待命;三、要各地伪军(即南京伪政府军)维持地方治安,不得擅自迁移,或受任何部队改编。

8月14日,盟军统帅麦克阿瑟指定中国战区(除东三省外)的日军,包括台湾地区,均向中国政府投降。又美国于8月10日曾命令其驻华美军总司令魏德迈协助中国政府受降。当时美国所指的中国政府是重庆国民政府。

又同一日,苏联与国民党领导的重庆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内有四个附件,其中最突出是,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持,国民政府同意让外蒙古独立。

8月15日,日本天皇对外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投降;后于9月2日,在东京湾一美国军舰上正式签写降书。这的确是一个极大喜讯,中国人抗战最后胜利了。但因为在中国全国境内仍然有逾百万日军。又由于他们实际上占据着不少城市,这就涉及下一步的如何交接问题。国共双方各有打算,美苏两国亦打主意。各展行动,争分夺秒。

先从国共立场而言,这是个转折点,关键全在接收。事实上中国东部沿海的大片土地,基本上仍被日军占据。谁都想到,日军一旦撤离,谁先到,谁占驻;包括剩余军备,亦将归其所有。这不仅是从日军的手中取回被占的国土国民,更可以同时利用这特殊机会增添其掌政势力。于是,中国战时的两个抗战大后方,至此又化为两个竞争对立面,各施命令,抢城据地,务必尽快地把其属下的武装部队开进这些日占地区。在这样的同一目标和策略下,居重庆的蒋介石本占尽国际上和外交上的绝对优势;可是,处延安的毛泽东却大得地理人和之便,因为当时的日占区亦是*一向指挥的敌后游击区,这是两个战场造成,因此要调动附近八路军和新四军轻而易举,说到就到。

于是,为防这一意外变化,重庆得美国的援助,一方面先在外交上安排了重庆政府与日本谈判在中国的受降程序。8月21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来华,并决议把中国全境划为十五个受降区,全由国民党的军队主持交接。8月23日,又再补充两点:「一、全部武器,交受降指定军队前,日军应负责防御;二、任何据点,如非国民党的军队接收占领,日军应负责收回,再交给国民党军队。」最后并于9月9日,日军在南京举行「中国战区」投降仪式。另一方面,从9月初至10月中,美国曾动员在华的空军协助空运国民党军队,配合进驻交接后的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地;与此同时,美国力促蒋介石与*展开和谈。

所以,这阶段的8月下旬,蒋介石三度电邀毛泽东,要他亲到重庆进行谈判。又暗中推动其安内政策,并向军队派发剿匪手册。至于*方面,也采两手应对。朱德一面率先发动红军与新四军进兵包围沿海各大城市,并曾通电驻防日军向他投降,但被美国赶紧空运国民党军阻止。另一方面,毛泽东决应约率团亲赴重庆,免得被蒋介石借口发动内战。这就是后来闻名中外的重庆国共和谈。

其实国共双方,表面展开和谈,背后都在备战。9月中旬,*红军在晋察冀豫区域内进行自卫反击,大败阎锡山的部队,据称收复大批市镇。9月15日,*中央设东北局,由彭真及*等组成。9月19日,*中央并对当时的局势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作战策略。其主要目的是,既要阻止国民党军北进,又要大力消灭日伪余军,先控制热河和察哈尔,再而发展和控制东北。

美国方面,亦因目睹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想搞平衡,自海登陆。9月30日美军占塘沽;10月10日据青岛;然后派出海空大队进驻北平;至11月11日登陆秦皇岛。

又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曾几度聚会,前后经过长达四十三天谈判,终于达成所谓「双十协议」,其实无具体可行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一、双方同意和平建国;二、各党派的地位平等;三、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四、*承认蒋的领导。」但是,翌日,毛泽东即飞返延安。国共双方依据时局发展,随把焦点放到如何争夺东北。

10月13日,重庆政府与苏联接触及谈判有关下一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管东北问题。因为一时难有结果。于是美国再伸援手,除了空军,另派海舰,助蒋介石输送军队。从10月中旬起,国民党辖下至少有九支军被空载或海运到华北、华中、东北各主要大城市进行接收防守任务。

至10月底,国共双方,在晋察冀豫区再度交锋。因为国军企图沿平汉铁路向北上;而又红军早有命令力保江北地盘。此役国民党军失利。11月,蒋介石在重庆召开军事会议,计划六个月内可瓦解八路军主力,之后再采分区围剿直至全歼。这无疑也就是发动内战前奏。但于此时,*中央东北局已经以*为总司令组成东北*联军,除原有八路军及新四军之外,尚吸收了东北抗日联军及东北自卫军等游击队,把总部设佳木斯,初建时号称10万,继而迅速扩大,几个月增至50万。另外,苏军遍布东北。

就在12月中旬,美国改变初衷。据称因不愿涉入中国的内战,突派遣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声言「调处」国共内争。在随后八个月,国共还有一番谈谈打打过渡。

第4章,第6节:美国调停,来龙去脉

陈天璇《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现代史

第4章,第6节:美国调停,来龙去脉

第4章,第6节:

美国调停,来龙去脉

在日本投降后那三个月,国共其实已经几次开火,即使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聚会谈判期间也仍发生,双十协议发布后曾稍停,然而不久之后又再继续。年底美国叫双方停,并帕特使来华居中调处。国共内战因而压后。

事情应是这样开始:因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其对华政策,表示不愿涉入中国内战,但又希望国共暂时停战,并提出派遣总统特使马歇尔到中国协助调处双方纠纷。翌日,美、英、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亦发表不干涉中国内政的公报,并且同意美、苏两国在华军队尽速撤离。之后不久,因国共无异议,马歇尔遂抵华。而且针对当时国共间的迫切问题,随即推动两项议案:一、务要国共尽快停止战斗;二、敦促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其实这依然是蒋毛「双十协议」的主要内容与问题瘀结。因为国共之争,缘于谁当领导,以及中国今后走什么路。那时两方两党各有各的政纲,所代表的利益明显不同。例如,蒋欲富者续富;毛要穷人翻身。这走向根本上对立。

但若能双方协议停战,至少能使内争暂时不再恶化;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就是打消一党独尊的第一步。

至少,先别打,大家谈。看看可以怎办?其实,美国也并没有提出任何明确纲领。国共双方所以姑且同意,皆因彼此需要时间部署。因此,在随后的八个月内,都在争分夺秒准备,务要为下一场的生死决战创造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