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无双夜二之统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部分(第1页)

随后,当董卓的命令传达至尚书台时,周毖得知此事便赶忙前来劝谏董卓,说:“启禀相国,依属下之见,悬赏缉拿袁绍之举并不妥当。”

董卓不解地问:“此话怎讲?”

周毖说:“一直以来,袁家在士人间名望甚重,深得人心;即便是悬赏檄文发下去了,恐怕也不会有人愿意响应朝廷;届时一旦打草惊蛇,便反而会将事情弄巧成拙;既然本来就是无功用之举,倒不如作个顺水人情,封袁绍一个官爵,也可将其监管起来;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还望相国能以大局为重。”

董卓不禁沉吟了下,问一旁的奉先说:“奉先,你以为如何?”

奉先点头道:“周尚书所虑也不无道理;倘若袁绍接受了朝廷的封赏,便表示他愿意臣服,届时也不好再出尔反尔举兵反叛;倘若他不愿意接受,再发下悬赏也不迟;另外,还可对袁家其他后人予以提拔擢升,如此更能向天下人显示出相国您的胸襟与气度来。”

周毖不由赞同道:“吕主簿所言甚是啊!”

董卓便点了点头说:“既然如此,那便依你二人所言。”

随后,尚书台便发下诏书,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加封邟乡侯;任命袁术为后将军,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

原本事情到这一步就该落下帷幕的,却没想到接下来竟又起了变故。(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 裂变(九)

话说,十二月的天已经挺冷了,再过不了几日应当就要下雪了。年迈的袁隗此刻看起来满是沧桑之色,也许是因为政治斗争已经让他心力交瘁了吧。

袁基忽然走了进来,恭身说:“叔父,侄儿为您带来了一人,不知您是否愿意见上一见?”

袁隗问:“带了谁来啊?”

“吴先生,请进来吧。”袁基没有直接答话,而是转身让那人走了进来。

却见那人一袭白衣,面露微笑,神态自若,举止优雅,稍稍欠了下身说:“吴某人见过太傅。”

袁隗闻言不由神色一动,忙道:“是你?你不是传闻中的墨家巨子吴心吗?”

吴心微笑道:“太傅好眼力,正是在下。”

袁隗不由忙起身道:“哎呀,失礼失礼,吴先生快快请坐。”

吴心说:“多谢太傅。”

袁隗又道:“来人呐,看茶。”

“诺。”一旁的侍者应声而去。

旋即,袁隗不禁问:“听闻吴先生有通天之智谋,能尽掌天下大势于手中;正所谓此生不识吴某人,虽是英雄也枉然;不知,可否请先生为老身指点一二?”

吴心笑笑说:“太傅言下之意,是想让吴某人为您出谋划策,来挽回当下的颓势,是吗?”

袁隗点头说:“正是正是。”

“唔。”却见吴心沉吟了下,又说:“待吴某人想一想。”

袁隗闻言,不禁问:“不知先生有什么要求吗?”

吴心摇了摇头说:“没有。”

袁隗便又问:“那先生为何要犹豫呢?”

吴心回道:“吴某人并非是在犹豫,吴某人只是在考虑,要让事情接下来朝着哪一方面去发展。”

二人不禁相互看了看,似乎有些不解。袁隗便又问:“先生此话是为何意?”

吴心笑笑说:“没什么;吴某人今有一计,若太傅肯用之,情势必当立时扭转。”

“喔?”袁隗闻言神色一动。忙道:“先生请快快说来。”

吴心便说:“太傅可上奏天子,将袁氏一门在朝中的门生尽数调派至各州郡任职;然后再暗中发下檄文,联合举行讨伐董卓,且联络四方豪杰响应;如此,情势必将立时扭转。”

这时,袁基不禁恍然道:“对啊,如今朝中的情势已没有扭转的余地了,与其在这里苦苦支撑,还不如将人手都调派出去掌控地方政权,而后招兵买马。一样可以挽回败势啊!哎呀,先生可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