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无双夜二之统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部分(第1页)

我则说:“一个人的忠义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让这个人心甘情愿地为你将事情办好;只要能够为你将事情办好,那么这个人对你来说就是忠义之人;反之,就算一个对你再愚忠,却总是把你的事情搞砸,你还不如让他哪边凉快哪边呆着去呢。”

曹操立时一脸恍然,似乎已经听懂了我话里的意思。他点了点头说:“原来如此。”

我轻笑了下,便又说:“你是一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样的人该干什么样的事;凭你现在所拥有的能力,是根本无法与朝廷对抗的;即使拥有袁绍那样丰厚的身家,也不过就是一只秋后的蚂蚱而已;安心地做好你自己的事情,不论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不过就是一句称呼而已,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只有将当下的事情做好了,才是最实在的。”

曹操点头说:“孟德明白,多些阁下指教。”

我便又说:“好了,不多说了,我也该上路了。”

曹操便又拱手说:“阁下走好。”

而后,我便又继续往北行去。

等我走得远了,一旁的曹仁不禁问曹操说:“族兄,为何要对那少然这般客气?”

曹操却笑了下说:“子孝,有很多事情你还不明白;虽说少然曾与咱们为敌,但那只因他原本的立场与咱们对立罢了;而如今他已辞官归隐,便不能再算作是咱们的敌人;他是一位不世出的高人,咱们要向他请教,自然就得客气一些才好。”

这时,一旁的曹洪说:“此人数次与咱们交手,次次都能打得咱们丢盔弃甲,的确如从兄方才所言用兵如神;只是方才没能向他讨教用兵之道,倒是有些可惜了。”

曹操却笑笑说:“方才我与他交谈之时,言语中已悟得其用兵之道;故而,子廉无需觉着可惜。”

“喔?”众人闻言,不禁一阵惊奇。一旁的夏侯渊不由赶忙问:“不知是什么用兵之道,曹将军可否说来听听?”

曹操顿时笑道:“呵呵,天机不可泄露。”

呵,我的用兵之道?这些人可真有意思,我的用兵之道又岂是你们能轻易窥测的?更有趣的是这个曹操,还天机不可泄露,搞得自己跟个世外高人似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连环(一)

对于我的辞官归隐,各方面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

董卓感到有些突然和失落,他没有想到我会不辞而别,也为不能将我继续留下效力而感到惋惜。

袁绍感到很是惊喜,认为我的离开将是他逆袭的关键。并认为当下的年号初平与他的字本初相合,是命运预示着他未来的日子会顺顺平平。

孙坚则感到有些狐疑,不明内情的他还以为我做了什么惹董卓不高兴的事情,所以就被董卓给撵走了。继而,在薛聪的一番鼓捣下,他又有了举兵起事的想法。而后,他又派薛聪再去鼓捣袁术跟他联手,袁术则也应允了再一同起事的计划。

先前派去传达委任刘虞为太傅的使者,在前往的途中不凑巧遇到了黄巾军攻掠郡县。诏命没能顺利传达,使者还受了伤,便只得又退了回来。

对此,徐荣向董卓推荐了自己的同乡公孙度,作为传达诏命的使者。董卓便委任公孙度为辽东郡太守,在前往辽东赴任之时,顺便将诏命传达给刘虞。而后,诏命顺利送达。

说起徐荣,由于先前击溃曹操之时他立了战功,我见他统军的水准还不错,便将他提升为中郎将。

当袁绍听说刘虞已经被委任为太傅,便与韩馥私下里商议,当迎立刘虞为帝,才好能与董卓分庭抗争。

而后,袁绍又与其他人商议,却遭到了曹操、鲍信等一些人的大力反对。曹操认为另立皇帝非但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会让天下人认为想要图谋不轨的人不是董卓,而是他们这些自称义军的人。

袁绍则不以为意,自顾与韩馥私下里找人刻制了一枚玉玺,而后又拿给曹操看。曹操见状,表面上不以为意,心下里却认为就算是刻十枚玉玺。也改变不了此举失败的定局。

在袁绍看来,只要拥有了帝王的名份,天下人就自会听从自己的号召。而在曹操看来,只有真正有才能的人,才可以得民心,而后得到天下。所谓名份,若没有民心,不过都是虚名而已。

随后,袁绍又写信给袁术,询问他对于此事的看法。袁术对于此举则拿捏不准。便去询问孙坚的意思。孙坚则认为他们举兵的目的是为了讨伐逆贼,又如何可以变成图谋篡逆?倘若依照袁绍的意思去做,他们这些人岂非真的变成董卓口中的叛军了吗?于是,袁术便回信表示反对,还说自己只知道诛灭董卓这个逆贼,其它的什么都不知道。

尽管多数人都不赞成此举,袁绍与韩馥还是决定要拥立刘虞为新帝。于是,等到翌年正月,他们便委派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为使者。带上玉玺前往蓟县向刘虞表达他们的意愿。

对此,刘虞心下有所动容,本有些许接受的想法。然而,公孙瓒却极力地反对。并建议刘虞将来使收斩,以断绝关东联军的不轨意图。刘虞本也是个爱慕好名声的人,他也顾忌自己会背上篡逆的骂名,为后世所诟病。而后。他便厉声将使者给斥责了一顿,表明了自己对于汉室的忠贞,让这帮人不要以此番谋逆之举来玷污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