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无双夜二之统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部分(第1页)

,还是会毫不客气的。

说起来,在董卓被诛杀之后,荀攸的死罪就被免除了。我知道他也是个比较有才智的人,因而就推荐他做了议郎,为朝廷出谋划策。

此刻,荀攸见王允不肯采纳奉先提出的建议,心下了然这人是在排斥异己。于是,他就适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任命我为车骑将军,率军驻扎在陕县以朝廷的名义来招抚董卓旧部,以防他们找借口发动叛乱。

荀攸的这个建议,不论对于朝廷,还是对于奉先我们来说,都可谓是比较有利的。若是任命我为车骑将军去招抚董卓旧部,凭我当初在董卓手下的威望,必然是可以招降那些凉州军的。而如此以来,我的手中就会拥有强大的兵权,届时朝政之事也将不再完全由王允来做主了。

然而,王允又怎能不知个中利弊呢?所以,他也当即拒绝了这个看似正确的建议。而他的理由则是:“关东诸将是心向朝廷的;倘若再将大军留驻陕县,虽然安抚了凉州人,但却会使诸将心生疑虑;故而,此举是行不通的。”

荀攸不禁暗自摇头,却又进行了一番分析:“关东诸将能生什么疑虑?他们若真的心向朝廷,就不会自相攻伐了;更何况即使他们心生疑虑又能如何,如今董贼已被诛除,他们还敢率兵攻打朝廷不成?”

对于荀攸的这番分析,不少大臣都点头表示赞同。然而不管怎么说,王允却始终没有同意荀攸的提议。而后,王允与士孙瑞等尚书台的大臣们商议了一番,决定颁下诏书让那些人解散部众各自回家。

要让他们解散部众各自回家?开什么玩笑,那些人能听你的才怪了咧。对于王允的决策,不以为然的并不止我一个,但所有人都无可奈何。

等到散朝了之后,荀攸又特意来找奉先我们俩商议对策。只见他略带叹息地说:“温侯,卫将军,公达以为王司徒此番决议,实在有些欠妥;倘若不及时想出应对之策,恐怕将要生出祸乱的啊。”

奉先我二人不禁相视一望,而后都笑着摇了摇头。

对此,荀攸不解道:“二位为何发笑啊,是公达说错了什么吗?”

奉先摇头说:“不,你说的没错;然而王司徒刚愎自用,怎个都不肯听取他人的建议;即使我们可以想出对策,只怕他也不会听的。”

荀攸不禁沉吟了下,却说:“难不成,真要眼睁睁地看着朝廷毁在他的手中吗?”

我则说:“那倒也不至于,最坏情况也不过就是跟西凉军打一仗罢了。”

荀攸便说:“既然始终还是要打一仗,何不先发制人呢?”

奉先闻言不禁神色一动,忙问:“喔?公达言下之意是?”

荀攸回道:“可请求天子下一道诏书,随即派遣一名骁将为使者,率兵前往陕县诏杀牛辅;倘若牛辅不肯伏法,便率军发动袭击,将其攻杀。”

对于荀攸的这番提议,我心下觉着是可以的。既然王允觉得忠言逆耳,那我们就干脆不跟他商议了,也许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看来这个荀攸确实挺有战略眼光的,难怪在未来会助曹操一臂之力,立下不小的功劳。

此刻,奉先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说:“嗯,我觉着公达的提议很不错,贤弟以为呢?”

我也点头说:“可以,就按照公达提议的去做,由我亲自率军去诛杀牛辅。”

奉先便说:“好,我这就入宫觐见天子,请他下一道讨贼诏书。”

我不禁说:“先不急,等王允将解散凉州军的诏令颁布了以后,看看结果再说。”

奉先点头说:“如此也好。”

对于我二人能够如此轻易地接受这番提议,让荀攸的心里感到很是高兴。在此时的他看来,倘若以后能在奉先或是我的手下效力的话,必然会是前途一片光明的。然而,事实上虽然也确实如此,但未来的路却不一定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章 西京事变(十)

此时,长安城中有人散布了一则谣言,说是朝廷要诛杀所有的凉州人。城中的士族及城外的百姓都纷纷谈论起了此事,不几日便将谣言传播开了去。正好朝廷让凉州军解散部众的诏令也适时下达了,此举却立时引起了凉州军各部将领的警惕。

随后,凉州军中也有传言说:“蔡邕只因当初受过董公的信任与厚待,便被牵连致死;如今朝廷既没有明说要赦免我们,却又突然要解散我们的部众;倘若众人今日将部众解散,明日便要成为砧板上任其宰杀的鱼肉了。”

凉州军的将领们听到谣言后都信以为真,于是为了自保全都不敢遵从诏命而将部众解散。对于他们拥兵自重的做法,则立时引起了朝中公卿的不安。众臣不禁又为此齐聚朝堂,商议起了应对之策。之后,一帮子人争论了半天,也没能商议出个所以然来。

对于先前在长安城中散布谣言的人,我自是心中有数的,可我就是不打算说出来。我要让这件事情发展到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无法挽救的地步时,再出来收拾烂摊子。别问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只能说我不得不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