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无双夜二之统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部分(第1页)

曹操一听奉先这样问,先是愣了下,旋即却一时沉吟不语。

奉先见曹操有些动摇了,便又对一旁的刘备说:“玄德,卿为座上客,我为阶下囚,难道不能为我说句话吗?”

曹操闻言神色一动,旋即笑说:“呵呵,奉先有什么话只管与孤明说便是,何须劳烦使君;来人呐,为吕将军松绑。”

“且慢!”这时,一旁的主簿王必突然出言阻止,旋即又趋步上前说:“曹公,您难道忘记方才魏续已被您下令斩首了吗?”

曹操一听,顿时回过了神。却见他沉吟了下,又说:“哎呀,孤倒是有意放你一马,可主簿却认为不可,该怎么办呢?”

奉先便又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堪忧;若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曹操不禁沉吟着说:“唔,吕将军所言不无道理。”

这时,一旁的刘备突然说:“不可,明公难道忘记吕布与丁建阳及董太师之间的事了吗?”

曹操点了点头说:“使君说的是啊。”

奉先看着刘备,不屑地嗤了句:“怕只有你这小子才是最不讲信义的人吧。”

最终,奉先不再请求宽恕,而是甘愿等待受死。对于他的作为,我不由微起了嘴角。当初苏秦被刺客所杀,而后在临死之前设下一桩计谋为自己报了仇。奉先此番向曹操求饶的做法,也可谓算是如出一辙。然而,在场的除了吴心之外,再也没有几人能够明白其用意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 揭秘历史(十三)

随即,曹操又问陈宫说:“公台平生自谓智谋有余,如今不知还有何话可说?”

陈宫则看了一眼奉先,说:“是此人先前不肯听我之言,才会落入今日的下场;若肯听我之言突围离去,被擒之人是谁只怕还不一定呢。”

却听高顺突然说:“事已至此,哪来那么多怨言?莫说吕将军不听你之言,换了我也不会听,大不了就是一死罢了!”

陈宫听了高顺的话,立时沉吟不已,旋即又说:“你说的对,大不了就是一死而已,死有何惧!”

曹操闻言,立时感到有些意外,不禁问:“你若死了,你的老母怎么办?”

陈宫则说:“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我老母能否活命,在于明公,而不在于陈宫。”

曹操不禁又问:“那你的妻儿又该怎么办呢?”

陈宫又说:“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嗣;我妻儿能否活命,在于明公,而不在于陈宫。”

曹操顿时默然,心下仿佛一时不知该作何感想。

此时,一旁的荀攸、郭嘉二人也是沉默不语,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心底的思绪却是有些复杂的。他们开始感到有些迷惘了,对于成败的认知也开始颠覆了。

旋即陈宫又说:“无信义之人,终究难成大业;曹公,请下令行刑吧。”

蓦然间,曹操被陈宫此时所表现出的气度感染了,禁不住眼眶有些湿润了起来。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是否真是对的,成败对于一个人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最后,曹操下令将奉先、陈宫、高顺三人处死,其余人等愿意归降的就予以留用,不愿归降的便放其离去。

吴心带着墨家子弟离开之后,从此开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并潜心为我的圣贤之道寻找合适的传承者。不久后,他收了一名天资聪颖的弟子名叫司马懿,将圣贤之道悉数传授。

此后,荀攸、郭嘉、陈登与我们通谋的事情突然曝露。但曹操却事先不动声色,往后待到大局渐定之时,才寻机将三人逐一除掉。

先是临官渡之战爆发时,曹操心下顾虑孙策会从后方偷袭徐州,便让郭嘉为他想个法子除掉孙策。郭嘉心下虽然有些无奈,却也只得服从。他道:“孙策在江东甚得人心,且江东之人都乐于为他效命。故而他在出行之时常常轻于防备;听说他喜好轻装外出打猎,若派遣几名死士前往刺杀,取其性命翻手之间耳。”

于是,曹操便从武卫军中挑选了几名剑客,让他们前往江东寻机刺杀孙策。其中有一个叫王图的,长得玉树临风,剑术甚为高超。不曾想他竟是来莺儿早年在芳泽阁时的情郎,此刻重聚难免又会擦出火花来。

然而,在此番临出发前。由于二人私会延误了时间,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此曝露。这让曹操感到很是恼怒。原本曹操打算杀掉王图,但在来莺儿以死哀求之下,曹操才最终决定改变了主意。许诺只要两人能够完成自己交付给他们的任务,就开恩成全他们。

后来,王图与两名同伴伪装成许贡的门客,前往刺杀了孙策。但遗憾的是他没能活着回来。而来莺儿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训练出一批和她一样艺色俱佳的歌女。但当她得知了王图的死讯后,一时间伤心欲绝。便请曹操赐她一死。

这时,曹操心下蓦然生出了一丝悸动,对于二人之间的情谊似乎甚有些感动。于是,他就骗来莺儿说王图没死,已经回到家乡去了。随即,来莺儿便朝他拜了拜,然后独自离去。

建安四年,官渡之战以曹操一方获胜而告终。第二年,他便将陈登从广陵调往东郡出任太守一职。过了不久,陈登突然死去,时年三十九岁,其死因不为外人所知。

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河北,又远征乌桓,命郭嘉随军出征。而后平息了乌桓之乱,在回军的途中他也突然死去,时年三十八岁。

对于陈登、郭嘉的先后离世,荀攸是唯一清楚内情的人。他不禁心下苦笑,明白终有一日下一个会轮到他的。但此时他已年至半百,活了半辈子也似乎已经足够了。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南下攻讨荆州,驻军新野的刘备不敌败走。此时刘表已死,二子刘琮继位,不战而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荆州之后,又继续顺江东下,打算趁势拿下江东。而后,他在赤壁之处遭遇孙、刘联军。

两军交战之前,曹操曾派遣蒋干前往劝说周瑜投降,但却未能成功。随后,由于军士水土不服,军中发生瘟疫,曹操军势不利,初战失败。不久后,周瑜又以苦肉、反间二计连施,大败曹军,使其水路二十多万大军损失大半。随即,曹操只得败退而走。

建安十五年,周瑜准备西进夺取蜀地。曹操得知此事,又故技重施派遣刺客前往刺杀周瑜。虽然有了孙策的前车之鉴令周瑜行事更加谨慎,但他还是被刺客下毒所害,时年三十五岁。

建安十八年,曹操晋身为魏公。第二年,刘备与刘璋内讧,打算夺取西蜀之地,于是曹操趁机挥军南下讨伐孙权。荀攸随军出征,却于中途亡故,时年五十七岁。

之后的数年时间里,曹操一直东征西讨,但却没有丝毫建树,还险些被关羽逼得迁都别处。然而,当他到了晚年的时候,却终于有所感悟,原来他以往的所作所为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因他蓦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能光为了活着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