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专栏主义嗔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部分(第2页)

不得不说,伤感和忧郁赋予一个人性感的魅力,没有人会认为一个大大咧咧、头脑简单、成天傻乐傻笑的木讷者有不可抗拒性感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加上对外界事物的敏感神经,让一个处在现实世界的人,时常无法掩饰地暴露出内心的真实来,真实和现实不符,矛盾便产生了忧伤、抑郁的情绪,而那一刻无意流露的表情让人心动,成了你心中无法抹去的印象,于是爱越发强烈了。

可是滥用忧郁“范儿”的男人在世道上也颇为流行,就看你是不是火眼金睛,内心有足够的丰富,眼力有足够的敏锐才能识别真假。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这座城市里的恋爱

在这座城市谈恋爱很少出现暧昧和磨磨唧唧的状况,年轻人自尊心都强,缺乏耐心,一碰到犹犹豫豫的情事,很快就想放弃算了。谈恋爱就怕犹豫,要不接受,要不拒绝,一犹豫就会把两个人拖成“肉虫子”打架,累的腰都直不起来,真是害人害己。

前年春天同一个偶像派青年作家谈了场恋爱,其人浪漫又多情,同时又不乏北京人特有的直接、果敢的性情,最主要的是,我们都响应三次见面如没掉进情网,今后也都只能做朋友的理论。我喜欢有自信的男人,个人认为自己是骄傲的女人,他率直的性格和一点迅速的鲁莽打动了我,我们都对吊人胃口的爱情极为反感。

当然,这样的爱情多半无法长久,最终得有一人沦陷,对方经验丰富,比我年长,以我大大咧咧的性格特点用大意失荆州为喻实不为过。为了不把自己拖成个北京怨妇(北京怨妇最大的特征:胡搅蛮缠、作割腕跳楼状、成天挂着黑眼圈、脸上老一副刚被泪水风干的表情),赶紧收拾心情开溜,尽管心里痛苦万分,在人前在他面前还要谈笑风生,故作洒脱。奇怪的是,本来是故作,没多久还真就洒脱了。看来,人的自我修复力和健忘症还真伟大。

我一向对有才华、年轻、有优越感的男子容易动情,仿佛这是一种催|情剂,一旦碰到这样的男子,我就腿软,心跳加速,他再深情而主动地追求我的话,我能立马昏厥在地。去年非典之后,荷尔蒙囤积,碰到一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一起享受几天魔幻般的爱情,有一刻为这幸福的瞬间,竟然想到了死亡。其后悲痛欲绝,理由是对方还有个没有分手的女友,在其后的几个月内,我为这魔幻的几天写了一部疗伤的短篇和无数的呻吟诗,极近绝望和压抑的边缘,堪称有史以来最为痛苦的一次爱情经历。

过后很久再回头分析,原因更多可能来自非典作怪,我那在非典期间担惊受怕的心脏和神经,在这次爱情里找到了一个释放点,其热烈的强度在我清醒之后,着实把自己也吓了一跳。

奇怪的是,人只有对得不到的、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印象深刻,这造成我们的坏毛病——遗憾产生爱情,这样的爱情实际水分很多,经不起推敲。而逆来顺受、容易得到的爱情多半不会珍惜,我也懒得叙述。总之,爱情就是“贱人游戏”,这一点管它哪座城市的人都一样。

三次约会足矣

在网上看到一个美国女孩写的文章,文章抱怨现在美国年轻人谈恋爱有种潜规则使许多美国人内心紧张不已。所谓潜规则便是男女约会三次后,很快就要确定下来将来彼此是做恋人还是做朋友,或者不再往来。因此,他们对待每一次的约会都很小心谨慎,都要在约会前准备充足,打扮完美,并且男方必须开着车去女方家里迎接,要去有情调的餐厅共进晚餐等等。可能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讲究时间和效率已经成为习惯,于是在恋爱中用这种约会三次便定稿的快捷方式颇为盛行。当然对一些爱情慢热的男女,此方式有欠妥当,时常会给一些人带来内心紧张和遗憾感。

而反观中国年轻人的恋爱状况时,我倒十分赞同这种“三见”的恋爱理论。中国人特有的含蓄美德大多时候使年轻人的恋爱变异成为“半吊子”的爱情,从相识、欲推还迎到接受恋爱需要半年或一年,真正热乎的好在一起的时间也就一两个月,却最后需要花上一年的时间纠缠着分手,好不容易分了手,又得用上至少半年的时间疗伤。得了,听上去就能把人累个半死。中国的年轻人在爱情面前总是思想得太多,正如李敖说过的“他们互相认识是那样不容易,偶尔相识了,又笑得那样的少”。

在我看来,中国人的恋爱观总是意识大于意欲,头脑分析强于心脏搏动,导致谈起恋爱顾虑重重、身心俱疲,缺乏享乐精神。之所以炮制出那么多的“肉虫子打架”似的情侣,最大的原因在于恋人在面对爱情的伤害时缺乏担待之心,前怕狼来后怕虎,于是把一个很简单的二人见面后是否发展成一段恋情,加诸太多外来因素,搞得身心世界极为复杂和混乱。试想,一对有自信并成熟的男女第一次约会,相互不用言语,彼此便能瞧出个大概,再经过一个晚上闲扯,多少对将来交往的方向会有个模糊的印象。第二次再见,也顶多是为了更明确地求证这个印象,真要是投了眼缘自然开始无数次的见面,发展下去了。第三次的约会几乎显得有些多余。至于所谓爱情的慢热分子,不是性情愚拙者就是对待见面缺乏责任心和认真态度,我从不相信,人的荷尔蒙分泌是走循序渐进、慢步爬山曲线的。

是做朋友?做恋人?还是陌生人?无论是行哪个方向的可能性,见面三次足矣!

是荷尔蒙的亢奋反应还是普通友情的吸引力,我相信是个正常的年轻人,见面两次就应该有本能的确定。假如你约会了一男子或女子后,对其人思前想后分析利弊半天,对不起,还是赶快放弃算了,因为那不是爱情。

txt小说上传分享

恋爱的歇斯底里症状

()好看的txt电子书

说句实话,我十分不喜欢恋爱时的自己,那个处在恋爱中的失去冷静、疯疯癫癫、多愁善感、疑神疑鬼,表现得有点神经质的女孩儿仿佛不是我本人,那个我与正常情况下的本我特性背道而驰,很多时候,当我作为旁观者审视那个恋爱中的我,老有种正瞧着一个中了毒而痛苦挣扎寻求解脱的小姑娘的感觉,而旁观的我瞧着“她”却束手无策,一点办法也没有。

恋爱中的人总有点中了邪的味道,平常时的自己清醒、安全、冷静、客观、容易沉默,一旦恋上了某人之后,整一个大变身:激动、情绪化、失眠、少安全感、患得患失,偶尔还表现出平时我极为唾弃的小女孩的任性毛病。每当意识到这样的特征出现后,心情便郁闷得无以复加,仿佛平常隐藏特深的某些病态预兆,在恋爱中全都被无限的放大了许多倍,什么狂躁、焦虑、抑郁症,时而亢奋,时而低落,相聚时欣喜若狂,一个电话没有接立马陷入绝望伤感等等,这些表现完全符合一个患有神经官能症病人的症状。

更重要的是恋爱的二人世界往往在经过最初的激|情之后,很快就遵循着惯性自然滑入彼此争夺主导性、主控权的“战争”之中,无休止的拉锯争夺,直到彼此精疲力竭、弹尽粮绝,拖着疲惫的身躯各自逃匿。光明的“战争”有悖个人尊严和面子,那就来暗的、阴的,所谓“冷暴力”在恋爱游戏中最见成效:不闻、不问、不理、不言、突然失踪、突然出现,这一切看似被动消极的恋爱方式,可以将另一个坠入情网的傻瓜一夜间送进疯人院中。

恋爱是残酷的,只要年轻人的身体足够的强壮。追求纯粹的恋爱境界,必定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施受过程,谁叫我们的相遇产生了如此强大的“力比多”效应?并且我们越是强壮,越是有富足的精力,越是会残酷地爱着对方。我们知道,我们相互是爱着的,却身不由己地彼此折磨,甚至我们看到对方在痛苦,昧着良心却依然出现一丝胜利后的快感。而失去控制的一方也会出现“飞蛾扑火”般崇高的受虐式畅快体验。

爱情种属的自私利益,促使我们在天使魔鬼融为一体的丘比特制造的爱情错觉里愚蠢相遇,上演着一出出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爱情滑稽剧,可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奋不顾身,不惜代价。就像我的身躯沸腾着冒着气泡,即将蒸发散去,可只要还有一丝力气,还要继续坚持爱着,因为是本能,所以别无选择。

爱情经不住考验

也许从小时候开始看了太多曲折跌宕的言情小说或老太太裹脚布般的爱情电视连续剧,造成普遍人对爱情观的误解,比如各种考验爱情韧性的小阻碍、小怪招,不把彼此折磨得半死就不证明爱情坚如磐石的观点。这类爱情论还包括另一种情况:彼此相爱的二人最后不能结合,遥遥相望到老终死,留下了无限崇高和遗憾美,二人心境得到了升华等等。不知为何,一瞧见这类爱情的高调,我除了条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