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帝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部分(第2页)

这个汤若望,还真是时时不忘宣传耶 ,顺治略有不满地皱了皱 眉,我笑着说:“如果本宫不是大清朝地皇后,大概也会加入耶 会 吧。”

看着汤若望微有不解的眼神,我笑了笑,看向顺治:“大清朝地皇后,只信一人,那就是大清朝的天子。”

顺治的笑容里夹杂着一丝欣慰,我又朝着汤若望问道:“不知汤玛法此次回来还带回什么稀奇的东西了?”

汤若望欣然道:“稀奇的东西地确带回来不少,但无论是什么,都比不上臣带回地另一样东西。”

“是什么?”我好奇极了。

“是人。”说完,汤若望与顺治相视一笑。

“人?”

“不错,”汤若望说:“臣这次是奉了皇上的旨意,邀各国的兄弟到大清国来传教,他们来了,就会带来他们

,他们的技能,也能使两国交好,让两国的子民亲如

我微讶地看向顺治,谁说清朝的皇帝个个封闭?眼前的这个分明就有着超前的见识和眼光,不仅打破了种族的偏见,而且丝毫没有身为天朝的自大张狂,懂得发现和探索别人的优点加以利用吸收,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我心中隐隐升起一股自豪感,这就是我的丈夫,大清国的天子,只是……我面色微变,历史会出现变更吗?如果历史将有偏差,他能像康熙一样成为受后世推崇的一代明君吗?多了我在他身边,他还会在乌云珠死去的时候万念俱灰吗?不,我一定要努力改变,如果我不能改变任何事,那我回到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惠儿。”顺治见我有些发呆,笑道:“说着话也能发呆?在想什么?”

我赧然一笑,说道:“臣妾在想,皇上真是个有远大抱负的明 君。”

顺治打趣道:“没想到皇后也拍起朕的马屁来了。”

我轻笑:“臣妾说的是真心话,西方各国子民,因样貌与东方之人相差甚多,故而自古皆称为‘夷’,各朝皆以‘未开化’而论,皇上能打破陈规,并不因为肤色不同而歧视外族,接受不同的信仰,这说明皇上待天下各族一视同仁,胸怀天下,没有东西之分,堪称明君。再者,皇上能接受西方的文化,知道‘人’的重要性,促进大清与各国的交 流,使世人皆知我大清的求才若渴,吸引像汤玛法这样的有识之士前来东方,这说明皇上不甘愿只做一个蒙先人余荫的守成之帝,皇上是真正的放眼世界、志在天下,这样,还不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明君吗?”

顺治听完我这一套长篇大论,满脸的诧异,眼中华光闪动,汤若望欣然叹道:“难得皇后娘娘竟有如此见识和眼光。”

我不好意思地道:“什么见识眼光,只是一些妇人之见罢了。”

顺治握着我的手,颇为欢喜地道:“你这些若是妇人之见,前边儿那些有‘真知灼见’的大人们就连三岁小孩都不如。”说着,他略带气恼地哼了一声:“只知争权斗势,占房圈地,对汤玛法出使之事百加阻挠,哼,朕偏不如了他们的意!”

啥?我不由得愣住,难道顺治并不是因为我说的原因才派汤若望出使各国?而是……为了跟群臣置气?

汤若望见顺治有些怨气,上前一步说道:“皇上,待以后各位大人见到了出使带来的好处,相信他们一定会同意皇上与各国建交,开关通商的提议的。”

听着汤若望的话,我不禁膛目结舌,NND,           不简单,建交通商?他竟想让中国提前三百年加入世贸吗?

顺治没留意到我的诧异,他长叹一声,道:“他们以为,整个天下都是大清的,他们不知道,外边儿的世界大着呢。”

我捏了捏他的手,道:“俗话说‘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身为君者,自是要给群臣做一盏指路明灯的。”

顺治盯盯的看着我,突然笑了:“罢了,谁让朕是个不世的‘明 君’呢?”

我与汤若望听着顺治的自我评价,相视而笑。

顺治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直至二十四岁去世,主持军国大事十年,但后世之人提到他,却鲜少想起他的政绩,只知道他是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多情帝王,其实顺治在位其间,于政治上还是颇有作为的。他亲政之初,国内军事、政治、军事各方面都是危机四伏,而他由于长时间生活在多尔滚的羽翼之下,竟连汉文的奏章都看不懂,更别说有什么治国经验了,这样一片混乱的局势下,顺治开始极其刻苦的学习汉族文化,每天天不亮便起床读书,仅仅几年时间,他便“精通满汉文,熟读典籍,文史俱精,书画双妙,极富才情”,通过汲取大量的文化知识,不断完善他的统治方法和手段,而且他能诚心听取下情,容许下臣犯颜直谏,即使提的意见非常尖锐,他也不以为忤,清朝的皇帝大都勤政,能听得下不同的意见,这与顺治的表率是分不开的。理难得的是,他现在才只有十九岁,还只是个孩子,他能有这般见识,这般作为,已实属难能可贵了。

第二卷 第七十五章 乍暖还寒

不愧为顺治亲封的“通玄教师”,不管跟他聊起什么 能讲得头头是道,尤其在天文学和火器制造方面有着卓越的见识,并且对西方医学也略有涉猎,他会说英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多种欧洲语言,说起各国的风俗习惯、地理人情更是张口便来,这一切都让我深深折服,他简直就是一部移动的活字典,好像任何问题都能从他那里找到答案,难怪太后和顺治都对他推崇倍至。

听着汤若望讲起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和种种趣事,我与顺治听得聚精会神,直到天边火轮西沉,腹中饥饿,这才惊觉时间竟已不早了,看着汤若望有些许的精神不济,顺治自责道:“昨晚与玛法聊至深夜,今日又拉着玛法陪了朕和皇后一天,一定累了,朕就不留晚膳了,玛法赶快回去歇着吧。”

汤若望伸了伸腰笑道:“臣今日非常开心,没想到皇后娘娘居然对西方世界如此了解,一些风土人情,臣竟是闻所未闻,唉,世界之大,又岂是一人走得完的。”说着他站起身来,微躬着身子道:“年纪大 了,总好疲倦,微臣就先告辞了,改日一定再与娘娘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