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08大军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部分(第1页)

在这几天时间里,陆军衙门也接到了京城的消息,练兵处派往广州的二十四镇检阅军官团已经从天津出发,预计十六日就能到达广州。孚琦一方面要筹备迎接工作,另外一方面还要督导训练,忙碌的甚至有时候直接就在西郊这边留宿了。

二月十四日,练兵处军官团发来电报,他们的船已经抵达厦门,两日之后的早上将会准时进入广州港。

广州这边的迎接工作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孚琦让陆军衙门打扫了招待所,同时也安排了迎接的仪仗。他不是一个浮夸的人,无非就是练兵处对二十四镇的正常检阅,以身份官职来论,广州将军要远远比检阅军官团主席高得多,所以没必要弄那么大的派场。

转眼间十六日就到了。

天天刚亮时,二十四镇军乐队以及一众高级军官,在孚琦的带领之下就进城来到了广州码头。营级以下的军官并没有安排到场,那样的话人数也太众多了一些,但是吴绍霆却是一个例外。因为这次随同检阅军官团一同前来的,除了练兵处外籍军事顾问之外,还有各国使馆的武官。考虑吴绍霆是西郊军营难的懂得德语的军官,因此就随同一起来了。

但凡大清国有什么大型的军事活动,各国使馆必然会派遣专业人士到场观摩。

虽然名为观摩,其实还是一种间谍行为。帝国列强很关心自己猎物的发育状况,如果大清国突然有一天建立了一支超级部队,这必然会引起各国军政界的风波。

二月的天气虽然要晴朗一些,可是寒风依然犀利。数十多名二十四镇和陆军衙门的军官披着厚实的军披风,站在被清场一空广州码头岸上,每个人的脸色都各有不同。一开始大家还能忍受清晨的温度,十几分钟过去之后,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官员开始瑟瑟发抖了。

就在众人渐渐泛起抱怨声时,远处航道上传来了一声悠扬的鸣笛声。没过多久,一艘高挂着大清龙旗和陆军军旗的汽船出现在视线之内,隐隐约约还能看到汽船甲板上站着人影在招手。孚琦下令让军乐队开始奏乐。乐队指挥站在乐手最前方,煞有其的的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姿势,然后开始挥动指挥棒。

晚清于1906年成立陆军部之后,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这支军歌后世称其名为《中国男儿》,并且一度成为大清帝国的代国歌,直到1911年严复写出《巩金瓯》成为正式国歌之后,才成为陆军专用。

现在军乐队演奏的军乐,正是这一首《中国男儿》。

反复演奏了两遍之后,汽船总算放缓了速度,利用惯性开始向船位停靠。一番周折,船只总算靠岸下锚,船员和码头工人开始对接梯板,让乘客们下船。军官团的那些官员们早就在甲板上等候了,中国军官们都是一副肃然之态;可是让人感到不和谐的,却是那些外国使馆的武官,这些洋鬼子竟然连家眷都带来了,两两搂在一起,一片欢声笑语,似乎根本不是在出差,而是旅游度假似的。

梯板架接好了,几个侍从官和一个秘书官先行走下船来。秘书官径直来到孚琦面前,敬礼罢了又是一阵寒暄,他的责任是负责向孚琦介绍军官团成员。

孚琦也让陆军衙门几位翻译上前做好准备,吴绍霆于是就来到了孚琦的身后。

军官团陆续从船上走了下来,为首一人是一位五十多岁的长者,留着大八字胡,一身笔直的北洋新军高级军服,胸口还挂着两个锃亮的勋章。不过他个子不算高,戴着一定高礼帽显得上下比例失调。

第130章,冯狗段豹

当此人走到孚琦面前时,陪同一旁的秘书官介绍道:“将军大人,这位是此次检阅团主席、练兵处总办、贵胄学堂总办、署理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冯国璋冯华甫大人。”

孚琦微微颔首示意,不见任何热情的问好了一番。

站在孚琦身后的吴绍霆心中却大有感触,原来这位就是日后叱咤北洋的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没想到自己远在广州还能见到对方,真不知道是不是命中的安排。他几乎已经可以预料到,这位北洋三杰之一的“冯狗”将来必定会成为自己的对手。不过在北洋军阀当中,他自认为自己对直系军阀还是很有好感的。虽然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一片乌烟瘴气,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些旧派军阀在历史上还是有一笔魅力色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黑暗统治远远没有后来的政权更可怕。

“将军大人亲自相接,下官诚惶诚恐呀。”虽然面对孚琦的一副冷脸,但冯国璋还是颇具城府的讨笑着说道。

“冯大人客气了,诸位远道而来,一路舟马劳顿,前来迎接自是情理之中了。”孚琦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语气干巴巴的说道。

吴绍霆深知满族权贵现在对北洋军事派深恨不已,早在北洋六镇成立之前,满族少壮派就已经认识到这股汉臣武装的威胁,一直想要削减北洋派的军权。经过清廷的一番布置,总算将北洋派几个实权人物逼退,冯国璋就在去年被革掉呃军权,仅留下虚衔和文职。可是这一切只不过是假象。

三个月前光绪和慈溪相继亡故之后,摄政王载沣准备刺杀袁世凯,可是尚且留职军中的段祺瑞立刻暗中策划了一场兵变,直接威胁载沣不得不放弃了计划。如今除了凤山的第一镇以及驻守山东的第六镇之外,其余四镇兵权都牢牢掌握在北洋派手里,清廷在京城已然如同深处囚笼之中,不敢有任何轻举妄动。

孚琦这个对清廷忠心耿耿的人,当然十分反感这些功高震主、恃权凌威的强臣了。

不过冯国璋一脸无所谓,依然是笑呵呵样子,转而去向前来迎接的其他官员问好。

这时,从船上下来的第二位军官走了过来。对方年逾不惑,甚是清瘦,穿着一身正职的新军高级军服。他并非戴着礼帽,而是常规军帽,看上去就像是要上阵打仗似的派头,根本不是来参加检阅工作的了。

那秘书官介绍道:“这位是镶黄旗汉军副都统、署理全国武备学堂总办、陆军第三镇统制官、授奋勇巴图鲁称号段祺瑞段段芝泉大人。”

听到这里,吴绍霆深感诧异,这段祺瑞跟练兵处有半毛钱关系?他怎么跟着冯国璋一起来了?虽然想不通,但是他内心中还是有一种震撼之感,今天还真是一个值得留念的日子,北洋三杰已然来了两人,段祺瑞和冯国璋日后明争暗斗的两个老冤家,如今一起抛头露面,还真是难得了。

孚琦对待段祺瑞的态度比刚才对待冯国璋的态度更差了,甚至还冷冷哼了一声。

段祺瑞却与冯国璋一样,对孚琦这个南疆将军的轻蔑丝毫不在意,客套了一句话之后,就走过去了。

孚琦在段祺瑞走远之后,立刻对那位秘书官说道:“段大人于这次检阅有什么联系吗?练兵处为何要派他前来?”

秘书官呵呵的笑了笑,说道:“段大人此次只是随团观摩,随便陪同几位外国使馆的友人罢了,并不直接参与评核任务的。”

孚琦根本不相信这一套冠冕堂皇的话,如今京城的局势那么暗流汹涌,段祺瑞任何举动必然是另有深意的,怎么可能真的有闲情雅致跑到广州来视察二十四镇编练呢?

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迎接仪式,军官团的所有成员以及一同前来的外国洋人们,全部登上了马车,众人浩浩荡荡的从码头出发,直接向西郊去了。

当天安顿军官团和洋人时,还闹出了一些麻烦事。陆军衙门招待所显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好,尤其是那些洋人,觉得住在这种地方简直太让人恶心了。这可苦了陆军衙门的一众官员,破费了一番口舌,才勉强稳住了这些大爷们。

下午时,孚琦与军官团众人召开了一次会议,商议了这次检阅工作的安排。

检阅军官团对这方面当然很有经验,很快就按部就班的拟出了一套方案,表示在三天内完成步操检阅,再用七天时间布置和执行实战演练。二月二十八日之前,他们必须完成这次检阅工作,差不多三月中旬就能出评估报告了。

孚琦当然只能遵照军官团的安排,一切评估准则都是由练兵处拟定,他还能有什么额外的要求呢?

第二天,全广州城都在纷纷热议二十四镇受阅的事情。

对于老百姓们来说,官方一旦有什么大的动向,都能很容易的引起他们的关注。虽然这些平头百姓从这些官方动向中找不到任何与自己有利的联系,可是人总是需要有点娱乐,哪怕是茶前饭后的吹牛皮,那也是需要一些谈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