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08大军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部分(第1页)

就在这时,坐在最后一排的黄兴忽然站起身来,一边从自己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本子,一边向吴绍霆这边走了过来。他来到吴绍霆面前,把小本子递给了吴绍霆,说道:“这是我去年冬天统计的情况,可能不太全面,不过过段时间我会再去落实一下。”

吴绍霆接过了小本子,这个本子看上去有些年头了,线头都断了好几根。他看了黄兴一眼,微微颔首向其表达了敬意。在他看来,同盟会唯一的实干家就只有黄兴一个人了,他想不通其他领导人是怎么策划起义的,简直是把起义勇士们的性命当儿戏嘛!

他翻开了小本子仔细看了一遍,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很多人名,前面都是一些联络地址,翻倒中间的时候才找到黄兴记录的革命组织概况。这些民间的革命组织几乎写满了好几页纸,并非是因为本子太小,而是黄兴湖南、四川、广西还有上海等地结识的革命组织都记录了下来。

克强公果然是用心的人呀!他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找到了广东省内的革命组织名录,粗略的一算,竟然有十几个。这些团体人数不一,有的成千人,有的几百人,还有的才几十人。每一个团体都有自己的首领,大部分都是黑帮、侠盗、义匪之流。

在这些人当中有点实力的不多:一是李福林番禺帮,人数多大一千三百多人;一是关仁甫洪门(即天地会)帮众和近两年发展的民军,大约有六百多人;再者是黄明堂钦州壮族民用,没有记录具体人数,只说了“一乡之人”,似乎是指整个乡镇的人都能参与行动。

除了上述三位之外,还有三合会龙头赖忠,手下有一千多号人,三百多支枪。

三合会与洪门是有关系的,但是关仁甫似乎与赖忠并没有什么联系,也许两脉人分割的太久,所以都各走各路了。

吴绍霆看完之后,将小本子还给了黄兴,然后说道:“就目前看来,我们同盟会在民间的势力已经不小,合计起来差不多有五千多人。不过有一点我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民间力量并非正规力量,一旦真刀真枪动起来,这五千人中有两千人肯站出来就已经不错了。”

他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一些民团领袖有些不痛快,这分明就是在说自己的手下不够义气嘛!不过大家还是沉着气,没有发生任何言语上的冲突。

这时,陈炯明说道:“我很支持震之刚才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情况都不了解,还怎么谈得上知己知彼呢?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必须先确定这些民间革命组织的情况。”

众人都纷纷的点头称是。

吴绍霆接着说道:“只有了解了这些民团的情况之后,我们才知道前期应该筹备什么物质上支持。打个比方,有多少可靠的民团缺乏军火?枪可以买,买来的目的是给革命战士行动,如果我们每一个民团都派枪,但在起义的时候只有一半民团的人参与,那剩下一半不就打水漂了吗?”

众人幡然醒悟,连连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道理。

吴绍霆又道:“至于策划行动方案,那也是需要先了解我们自己的情况。诚如竞存兄所说,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还谈什么知己知彼?难道拿同志们的鲜血去当儿戏吗?”

“是极是极!”

“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好好合计才是。”

“没错,这次起义事关重大,决不能在含糊了。”

在座的众人再次议论了起来。

第156章,乌龙之谈

吴绍霆等众人议论差不多之后,然后又发言了道:“先前我说的是了解我们自己的力量,现在我要说的是我们的机会。我们最大的机会就是前两广总督张人竣走了,新来的两广总督袁树勋是一个君宪派人物。虽然君宪派与我们革命共和的思想不一致,但是为了保证行动成功,保证革命之火尽快燃烧中华大地,我希望我们能够持有求同存异的态度。”

听到这里,大家的脸色都变了,在场同盟会的元老们所追求的就是驱除鞑虏、光复中华的理想。三年前的时候,同盟会还在日本与君宪派笔战了一场,现在叫他们“求同存异”,这不等同于向反民主共和的势力妥协吗?

“震之,你不会是要拉拢袁树勋吧?”朱执信立刻问道。

“尽管袁树勋比起张人竣要容易对付,可是袁树勋是要保住鞑子皇帝的,我们的主张是彻底推翻这诟病满清,风牛马不相及呀!”胡汉民也说了道。

“是呀,就我们看来,现在最大的机会并非是要争取袁树勋。袁树勋是新到任的总督,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省人,最近还听说他都不理政事了。像他这样一个没有威信的总督,根本不可能约束城内的官兵,也就是说广州城内的官兵现在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我们利用这个契机发动起义,必然会事半功倍。”谭人凤一下子就说出了这一大堆话来。

吴绍霆看得出来,这些人根本还没有预见中国未来的走向,辛亥革命成功之后,那些君宪派、顽固派摇身一变全部成为了革命派,什么政体、什么政见在北洋军阀面前全部都是浮云。不过他不能责怪这些人,毕竟眼前的所有人不是穿越者,并不知道两年之后的情况。

他沉思了片刻,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的意思并非是争取袁树勋。假设我们现在攻克了总督府,袁树勋被我们俘虏了,那我们该如何处置他?”

众人面面相觑了一番,原来吴绍霆要说的是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