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战争赌徒山本五十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部分(第1页)

掩饰自己。当有记者问他有关日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时,他用日语宣称

10月25日,会议正式开始。参加谈判的英方代表是首相麦克唐纳、外交大臣西蒙、海军大臣蒙塞尔、参谋长查特菲尔德和外交部参事克莱棋,美国方面的代表是戴维斯大使和参谋长史坦德。

会议开始,山本五十六便提出修改主力舰日本对英美3

山本五十六最初还是以少将身份与英美代表谈判的(后于11月15日提升为中将),与英、美代表的身份相比显得过于低了,因此山本在谈判桌上明显受到轻视,尤其是美国代表戴维斯更是如此。因为山本五十六1920年在华盛顿参加会议时,不过是日本代表币原喜重郎属下的一名中佐,而戴维斯当时已位居副国务卿之要职。此次会议戴维斯没有想到他的谈判对手竟是过去的一名小小的中佐。然而,好斗的山本凭其赌博养成的善于观察和估量对手的才能,在谈判中很快就令对手感到头痛了。

潜艇存废问题首先成为争论的焦点。日本由于在主力舰方面的限制,对发展潜艇期望很高,而英、美则要求废除。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美国代表史坦德质问山本

山本五十六满脸笑容地答道

在会谈中,英国海军参谋长查特菲尔德海军上将识破了日本既想废除条约,又不愿负破坏会议之责的阴谋,遂向美国施加压力,要他们缓和态度,看日本代表还有什么手段可施。可是美国代表不愿让步,他们抱怨说,美国海军必须分遣在两个大洋使用,所以他们不能接受舰队总力量与日本完全相等的方案。而山本则毫不动摇地坚持要完全对等,他在一次午餐会上说

当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山本终于奉命提出取消航空母舰的戏剧性建议作为他的杀手锏。戴维斯知道山本是主张“空海主义”的,因而感到有了反击的机会,遂嘲弄地说道

但不管山本有多么强的狡辩能力,其所提出的扩张要求的本质却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在美国代表洞悉这是山本的讹诈后,便顺水推舟,表示愿意就此与日本谈判,这时山本这只狡猾凶猛的“伦敦之鹫”便黔驴技穷了。他意识到美国就是要把日本往单方面废除华盛顿条约的窘境里逼,只好急忙电报国内。这是山本在伦敦期间很少的几次向国内请示之一。本来独断的山本,自恃自己的判断力和敏锐的观察力,相信会轻松赢得谈判。他在出发前海军大臣为他举行的欢送会上要求授权

日本政府接到电报后,狗急跳墙,按预定部署,于12月29日宣布废除海军限额条约。于是伦敦裁军预备会谈不欢而散。至1935年12月9日,伦敦裁军会议正式开幕,日本方面毫不退让,日本国内舆论再次掀起“对外强硬”狂潮,最后终于在1936年1月15日退出了伦敦裁军会议,世界海军强国由此进入了无限制的造舰竞赛时期。

山本五十六在伦敦裁军预备会议的表现,赢得了国际国内法西斯势力的欢迎、喝彩。后来成为纳粹德国外交部长的里宾特洛甫也在密切地关注着山本这只“伦敦之鹫”在伦敦的活动,并在会议结束后,热烈邀请山本在回国途中顺访柏林。山本在柏林火站受到了里宾特洛甫和纳粹海军部长拉达尔的接见。然后乘火车穿过苏联,经西伯利亚于1935年2月12日回到了日本。海军大臣大角岑生、外务大臣广田弘毅等地位显赫的大人物都亲自到东京火车站的月台上迎接山本的“凯旋”。对于急于扩张的日本法西斯来说,山本之行是日本自华盛顿会议以来第一次外交上的成功。在通往皇宫的道路两旁挤满了狂热的欢迎人群,好出惊人之举的山本索性下车,一边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一边冒雪步行,直到皇宫外的二重桥。这是山本在扩张侵略问题上第一次受到国人的狂热崇拜。

2月14日,日本海军当局在海军大臣官邸,为山本举行了“归国报告会”,军令部总长伏尼宫亲临会场。会议按惯例由山本向大角海相作了汇报。同日下午,山本在军事参议官会议上作了同样内容的汇报,并于2月19日将此内容以“复命书”的形式呈报天皇。

不过山本回国后也碰上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这就是他的好友堀悌吉在他赴伦敦谈判期间被迫退役,退出了现职。堀悌吉是山本在海军军官学校时的同班同学,在学习期间二人就结为知己。掘。涕吉为人圆滑、平稳,有长者风范,很为山本所敬重和信赖。用跟随山本去伦敦谈判的(木夏)本重治的话来说就是

通过两次裁军谈判,山本五十六对世界海军大势的发展更加明了。他之所以不同意舰队派主张在主力舰方面与英美平起平坐,而赞成条约派的观点,是因为他对美国的工业潜力了解较多。他曾说过

他接着继续写道

最后他满怀信心地说,“对海军来说,至为重要的也是谨慎自重,艰苦努力,当务之急就是无论如何也要迅速发展海上航空兵。”正可谓  ——

第六章 航空之路(二)

广田内阁上台伊始,为服从法西斯的意志,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于8月通过了《帝国国防方针》和《国策基准》,确立了“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向南方发展”的根本国策。接着11月又和德国签订了《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迈出了和德国法西斯结盟的第一步。

向南方海洋发展,很显然主要矛头是指向美国。因此《国策基准》要求大力发展日本的海军和航空事业。这给了山本五十六大显身手的机会。山本五十六在就任海军航空本部部长后,针对当时海军航空兵物资、经费不足的情况,建议大角岑生海军大臣召开航空队司令官会议,集中解决油料、器材不足的问题。但在根本解决对飞机的态度问题上,山本还是遇到了强大的阻力。

在日本海军中,大炮巨舰主义当时仍居主流地位。大炮巨舰主义主张排水量大、火炮威力猛的战列舰是海战中的决胜兵器。日本大炮巨舰主义战略始自日俄战争中的日本海海战,日本装备了巨炮的战列舰一举击沉多艘敌舰,大显神威。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德兰海战,英国投入使用“无畏”级和“超无畏级”的巨型战舰,将大炮巨舰主义推向高潮。然而,在航空母舰和航空兵诞生以后,“这种大炮巨舰主义已经受到严峻挑战。山本从建设与美国相抗衡的日本海军出发,对这一趋势认识得非常清楚,因而力主航空第一,但他的思想并不为海军首脑所接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日英美三大海军强国海上军备竞赛的越来越公开化,日本海军当局在与美国进行竞赛时仍坚持传统的大炮巨舰主义战略。1934年10月,日本海军军令部确立“帝国海军第三次造舰补充计划”,决定建造装载18英寸大口径火炮、总吨位达7。2万吨的巨型战舰“大和”号、“武藏”号。本来日本同英美一样,对建造3。5万吨以上的军舰并无经验。华盛顿条约限定的主力舰最高吨位数是3。5万吨,现在日本却一下子要建造7万吨的军舰,如果想一想当时的造舰大国英国连造一艘5万吨级的军舰都很困难,就可想而知,日本海军对扩军备战的决心到底有多大了。日本之所以要建造7万吨以上的军舰,其目的是

在山本担任航空本部部长时,大量的研究工作已基本结束,舰政本部正在为最后是否建造这种新型战舰而在内部征求意见。山本坚决反对这项计划,他认为飞机在未来作战中的攻击力将大为增强,战舰不论建造得如何巨大,也无法抵抗日益发达的成群飞机的攻击,只要战舰浮在海上,就必然有被击沉的时候。在战斗中,超级战列舰来不及发射就会遭到自航空母舰起飞的成百架机动性、灵活性俱佳的飞机的猛烈攻击,到那时,超级战列舰将成为代价昂贵的无用的庞然大物。他建议以建造上述两舰的巨大费用来发展海军航空兵,只有这样,才能使日本海军的力量大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