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娇妻如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3部分(第1页)

方啖看出了吴永新眼中的退缩之意,不由呵斥道:“我等奉旨行事,怕个什么?”他冷冷道:“你带着一支军马抵挡童贯狗贼的乱军,老夫亲自带着人去取沈傲的人头,如何?”

吴永新无奈,只好道:“遵命。”

一队禁军开始调转方向,将长矛对准了边军,更多的禁军在方啖的催促之下,开始集结成人流。

还未等方啖发出进攻的号令,东华门的门洞中又有了响动,无数的校尉快步长跑出来,越来越多,更加密集,宛若长龙一般摆出了阵势。

又是一万校尉……

到了这个时候,方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冷汗,校尉的实力,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可是事关他们的传说却是数不胜数,武备学堂不是已经解散了吗?可是为什么这些校尉还会出现……

这个疑问自然没有人回答他,眼下东华门外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翻天的变化,方啖固然带着三万禁军,可是沈傲这边的人数也急剧增加到了两万,且囊括了骑军与校尉,真要打起来,禁军未必能胜。

韩世忠打着马,在阵前大呼一声:“迎驾!”

“迎驾!”校尉的方队之中,爆发出一声大吼。

方啖的脸色已变得苍白,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事情会变化成这个地步。

而此刻,遥遥数百丈之外的沈傲已经翻身下马,扶着先帝的灵柩开始一步步前行,三千护卫拥蔟着沈傲向前踏步,哗啦啦的军靴响动很有节奏。

“国公爷,现在怎么办?”吴永新傻眼了。

方啖的脸色阴晴不定,开始权衡起来。

……

与此同时,整个汴京已经炸开了锅,杨真府上的大人们听到那一声声校尉何在的声音,‘抱病’的杨真居然精神奕奕地从卧房中走出小厅,目视着那些坐卧不安的官员,语气笃定地道:“辅政王到了。”

众官员纷纷站起,等待着杨真继续说下去。

杨真继续道:“先帝的灵柩也已经到了,我等身为人臣,先帝之恩,岂能不报?诸公各回衙堂,带着衙中差役,速速随老夫前去东华门迎接先帝灵驾,皇上可以不孝,我们这些做臣下的岂可不忠?”

“遵命!”众官员无人反对,纷纷散去。

三省六部,甚至是一些不入流的衙门里,各家的大人们坐着轿子出现,随即一大群的属官、差役们出来,会聚成人流,浩浩荡荡向东华门涌去,别看各家衙门的人并不多,可是这汴京的衙门多达上百,积少成多,只片刻功夫,官员、差役竟有上万之人,差役们带着水火棍、有的配着刀,有的拿着戒尺,各自拥蔟着自家的大人出现在街头的时候,太学和国子监也同样有了动作,博士们抛下了书,大呼一声:“迎先帝灵驾!”

课堂里立即欢呼雀跃,无数人抛掉了书本,蜂拥着从课堂中涌出去。

第971章 玩笑开大了

汴京的街道上,先是一队队校尉过去,随即又出现许多差役,许多轿子,接着是士人,最后是蜂拥而至的百姓。

东华门这边已是围得水泄不通,杨真的轿子落定,随即杨真从轿中出来,掸了掸身上的灰尘,看到这无尽的人海,杨真面无表情,带着百官浩浩荡荡地越过校尉、边军的队列,直接到了禁军这边,还要往前走,便被禁军拦住了。

方啖快要气昏了头,看到这黑压压的人,心知这次的计划已经失败了,三万禁军士气低迷,凭什么去和如狼似虎的校尉、边军死战?眼看文武百官都过了来,心里更是大惊。

方啖连忙打马拦住杨真的去路,呵道:“杨门下不在省中署理公事,来这东华门做什么?”

杨真不屑地看了方啖一眼,朗声道:“这天下最大的公事,便是先帝的灵柩到京。老夫恭迎先帝圣驾,何错之有?”

一句话噎得方啖一时说不出话来,杨真对他不再理会,要继续往前走,方啖没有了拦住他们的借口,只能无可奈何地任由他们过去。

文武百官们到了赵佶的棺椁前,个个已是泣不成声,一齐恸哭,呜呼哎哉,从城中出来的士农工商也纷纷跪拜于地,陶陶大哭不已。

而这时,韩世忠已经打着马,朝校尉大呼一声:“列队,前进!”

哗啦啦……

校尉如长蛇一般开始向灵柩移动,而阻在他们跟前的禁军此刻也慌了,退又不是,拦又不是。

方啖心虚,朝韩世忠道:“大胆,圣旨已经撤除武备学堂,你们手执兵刃,冲撞禁军,可是要造反吗??”

韩世忠的话更理直气壮,道:“天子门生恭迎圣驾,你是何人?竟敢在先帝门生前大呼小叫?快快滚开,否则杀无赦!”

方啖大怒,脸色阴晴不定,心里开始权衡,他是奉了赵恒的旨意出来的,这次计划失败,赵恒有可能会责备于他;可是眼下这局面若是动粗,只怕连一成胜算都没有。

只是……眼下骑虎难下,是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韩世忠一声令下,校尉们已列队越来越近,禁军们不得不缓缓后退,方啖犹豫了一会,最后咬咬牙,道:“放他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