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宋的智慧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9部分(第1页)

有人在敲钟,此时已经到了晌午,军营变得热闹起来,匆匆赶回来的苏洵邀请老包一起用餐,老包拒绝了苏洵请他去军官饭堂用饭的邀请,执意带着仆从学着排队,一面和身前身后的老军聊天,一面四处观察每个人的反应。

日子过得好不好只要看精气神就足够了,一些妇人头上还戴着孝,手里牵着不大的孩子等着端饭,面容上见不到多少悲切的意味,孩子更是叽叽喳喳的玩闹,直到被老军吼一嗓子才会抱着母亲的腿把脸藏起来。

老包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军士和妇孺的饭堂里竟然能吃到肉,确实是肉,油汪汪的一勺子肉,米饭也是精米,再配上一大勺子青菜,就是今日的午餐。

跟在老包后面的苏洵笑道:“让明公见笑了,您来的突然,只能吃这些粗劣的饭食,失礼之处还请明公海涵。”

老包看着自己餐盘里的饭食,疑惑的问道:“明允,你老实告诉老夫,今日的饭食是因为老夫来特意做的,还是平日里就是如此?这样的饭食已经超过大宋富裕人家的饭食了,老夫不信你甲子营能餐餐如此。”

苏洵笑道:“今日的午餐只是很平常的一顿,说实话,我到军营上任的时候也问过,将主不愿意解释,把账簿丢给我就不闻不问,我是看过账簿之后才确认他们平日里就是这么吃的,遇到年节的时候,还会更加的丰盛。

将主说过,钱财根本就不是从嘴上省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这一年多甲子营不但参与剿匪,还有自己的营生,将主带着大伙走了一趟青塘,西夏更是收获不菲,所以完全支撑得起这样的伙食,听说明公这里还有我甲子营五千贯银钱未收。”

包拯从袖子里抽出一沓子交子放在苏洵手里说:“五千贯交子,银货两讫,记得把账本给老夫看看,老夫也想看看甲子营凭什么顿顿吃肉!”(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你还是处子啊

吃饭的时候能自由跑动的只有一些孩子,他们走到老军的身边长大了嘴巴,老军笑骂着把碗里的瘦肉填进这些张大的嘴巴里,然后在他们的屁股上抽一巴掌,这些孩子就继续跑到别的老军那里要肉吃。

包拯看到老军吃了几口饭之后,就从腰上解下一个不大的酒葫芦吱溜一声咂一口酒,好半天不喘气,等到酒气被吸收的差不多了才吐一口气,酒香四溢,看样子喝的是好酒。

苏洵见老包脸上的疑惑之色更重,就笑着要火头军给拿一壶酒,放在老包的面前说:“卑职如今是营里的最高长官,公务缠身不敢饮酒,明公请自便。”

老包拿过酒壶,打开闻了闻盯着苏洵说道:“这样的酒在开封最少值俩贯钱,你甲子营难道说已经富比王侯了吗?”

苏洵吃着自己的米饭,抬头见老包在诘问,放下筷子道:“这就是甲子营自己酿的一些土酒,没有什么好处,就是性子烈,好的拿去治疗伤患,次品就留在军营里当军卒的福利,如果明府觉得好喝,就多喝些。”

“最好的拿去疗伤?拿酒疗伤吗?”

“是啊,这是军品,现在我们造出来的酒精,不但要满足甲子营用,还要满足永胜军所用,这次刘通判去剿匪就从甲子营调走了三十一坛子酒精,导致环州边军的订单都无法满足。”

老包听着苏洵的话就像是在听神话,他很想发怒。但是又担心自己误会了甲子营,强忍怒火问道:“美酒治病医理何在?”

苏洵拱手道:“可以预防伤口化脓,不会让小伤口最后变成致命的伤,明公,您不必怀疑,这是经过检验的,甲子营赵公山一战损伤惨重,如果不是将主把这个秘方献出来,您今日看到戴孝的人会多出好几倍,环州知府相公亲自做过检验。所以环州每年都需要花高价从甲子营调集酒精。用来治疗伤患,自从有了酒精,边军的士卒伤亡率减少了至少六成。

甲子营酿酒这是府尊亲自批准的,或许就一些酒被送给了亲朋好友。但是却没有流入集市。甲子营不依靠酿酒赚钱。这种酒太耗费粮食,府尊命令不许多酿造,所以酿造酒精剩下的残酒就变成了军卒的福利。”

包拯阅人无数。一个人是否说谎想要逃过他的眼睛实在是太难了,他不但看出苏洵的表情很诚恳,还听出苏洵在哀求自己放过甲子营,他的感觉不会错的,苏洵确实在哀求自己。

他对苏洵的了解还是从文章里了解到的,这个人或许不是一个为官的好手,他绝对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好汉子,被诗书熏陶多年,不会看得起蝇营狗苟的勾当。

“你不赞成云峥进京?”包拯就着壶嘴咂了一口酒眯缝着眼睛问苏洵。

“您就当可怜可怜这里吃饭的这些人,好不容易过几天人的日子,就不要把他们的希望夺走,云峥到了京师,整个人就会废掉,您不要以为云峥不会当官,他要是一门心思的钻研怎么当官,下官向您保证,不出十年他的官职绝对不会在您之下。

他来到甲子营是府尊硬塞进来的,甲子营之所以有今天,是他可怜这些衣食无着的人,随便出手两下给他们改变一下活法,改变一下命运,好让他们知道真正做人是个什么滋味。

这些话下官都不敢大声说,万一被他们听到了,他们说不定连杀您的心都有。人啊,只要尝试过好日子,要他们重新变成原来的样子,他们宁愿去死。”

包拯沉默无言,环首望望安逸祥和的饭堂,把一块肉塞进嘴里,快速的吃完自己的饭,学着别人的样子将餐盘放到案几上,将碗筷分门别类的放好,一些包着头发的妇人就端走了碗筷放到门外的清泉里洗碗,最后泡在滚开的水里过一遍,这才摆到架子上晾干。

包拯是看完这个流程才走的,既然在体验甲子营的生活就要体验全套。

午间的军营静悄悄的,大部分人都在睡午觉,只有几个睡不着的老军坐在榕树下修理破损的军械,一群白鹇落在校军场上悠闲地漫步,一阵风吹过来,那面血红的云字大旗正在呼拉拉的翻卷,坐在窗前翻看账簿的包拯此时完全没了查账的心思,因为这种奇怪的记账法子他根本就看不懂……

一个人改变了一个军营,这是包拯最直观的认知,现在这个军营,与其说是一个军营,不如说是一个中等的财团势力,账目包拯看不懂,但是结余那一栏写着两万三千贯,只此一项就如同一个炸雷在耳边响起,让包拯头晕目眩,自己今日交给苏洵的五千贯还没有入账……

“甲子营的每一文钱都是干干净净的,有一些上面或许带着血,不过这些血都是贼人的,对军人来说这是缴获,是荣耀,没有什么好忌讳的。

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挖石头,烧砖挣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贩马得来的,还有一些是甲子营护卫商队过赵公山,窝牛山挣来的,当然,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剿灭这两个地方的盗贼拿到的赏赐和分到的战利品,最后加上西域所得和崆峒山剿匪,所以结余多了一些。

不过将主另有打算,他准备垄断成都府的砂石市场,再加上我们自己烧砖,将剩余的劳力组建成施工队,打算等到冬闲的时候就发动。

我们还要派人去环州挖煤,人手总是不够用,将主又不许动用那些战兵,明公,能不能把武胜军的人给我们再弄些过来,您是知道的,人在他们那里基本上没用处,都在挨饿,我去武胜军营地看过,那里的孩子饿的皮包骨头的可怜,不像这里的孩子一个个都壮实的像牛犊子一样。”

包拯合上账簿叹一口气说:“是啊,朝廷有顽疾,冗兵就是一项,这些年大宋灾害频繁,厢军在短短的三十年间竟然增长了一倍,谁都知道把没饭吃的百姓变成厢军这是饮鸩止渴之策,可是贼老天却不给大宋一点喘息的余地。

若按照老夫的看法,只要有人需要厢军,我会毫不犹豫的将厢军全部塞给他好减轻国家的负担,可是,信任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