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中国最佳私募基金之定价中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1页)

虽然人数不多,但刘昼并没有半点拖延步伐的意思,很快就布局手下干将开始马不停蹄地看项目。传媒出身的刘昼专业嗅觉很灵敏,很快就盯上了与大股东本身行业有关的两家企业——同洲电子、拓维信息。。 最好的txt下载网

刘昼:十年磨一剑(3)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在2001年网络泡沫出现裂缝之后,整个中国创投行业迎来了第一次退潮。仅深圳一地就关闭了上百家创投机构,大把的真金白银打了水漂。

就在网络股泡沫彻底破灭前,刘昼主导达晨完成了已成功上市的两笔投资:960万元参股同洲电子(002052)和1 480万元参股拓维信息(002261)。

到2001年下半年,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国内创投行业已是七零八落。在受到市场影响的同时,刘昼也遭受了来自大股东电广传媒的巨大压力,刘昼形容之为“缺人、缺钱、缺退出渠道”,达晨进入了磨炼期。

2。 柳暗花明:磨炼期(2002~2005)

刘昼于2001年投资的两家公司——同洲电子、拓维信息,无疑是极其明智的选择,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们均给达晨带来了超过30倍的回报。然而,那都是若干年后的事情了。

创投本身就是一个时间与风险博弈的行业,不可能一投资马上就有回报。但当时刘昼的东家——电广传媒的一些高管并没看透这一点。

国内的创投企业一家家倒闭,电广传媒的一些高管建议刘昼将达晨从深圳撤回湖南长沙,至少可以省不少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老领导龙秋云扛住了压力,叫我好好干下去。”如今想起来,刘昼仍然充满感激和感慨。

2002年,达晨开始进入苦苦挣扎的岁月。刘昼回忆,从2002年开始一直到2005年,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达晨都过得非常艰辛。人手极少,工资很低,投资亦极为谨慎,每年仅投资了一两个项目。

证监会于2005年实施的股改让刘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股改的成功,才出现了后来新股发行的全流通,而创投的主要退出渠道是通过资本市场IPO退出。股改,让刚刚发芽的中国本土创投有了勃勃生机。

2005年后,中国风投业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China Venture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中国创投市场新募集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呈现出持续强劲增长的态势。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活跃在中国的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到40亿美元的基金,相当于过去3年募集资金的总和。

2005年股改后的全流通政策给刘昼带来了希望,但不论是股改出台还是行业的发展都没让刘昼领军的达晨摆脱危机。真正的转机出现在2006年,同洲电子的上市为达晨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品牌”和“资金”。

3。 南征北战:发展期(2006~至今)

达晨创投最终挺过难关,确切说是在2006年6月27日,同洲电子()在深圳中小板成功上市,达晨创投是除了其创始人袁明外的最大股东,占有10%的股份。有了成功的退出案例,又有了股权分置改革催生的牛市,在同一年,刘昼迅速调整投资策略,开始了大规模的融资投资活动及人才招聘,团队建设与激励机制也日益成熟。

(1) 募投并进,节奏有条不紊

股改带来的转机给达晨的腾飞带来的不仅仅是曙光和希望,更多的是达晨人切切实实的行动与努力。从2006年开始,达晨创投的募资与投资进展得有条不紊。

2006年,达晨与湖南省财政厅下属财信控股公司合作,成功募集了规模达2亿元的达晨财信创投基金。在这之前,达晨已经成功募集了达晨创业、达晨兴业两只创投基金。

2007年,达晨通过整个投融资团队的力量,成功募集到第四只基金——达晨成长创投基金;2008年,再接再厉,完成了第五只基金—— 。 想看书来

刘昼:十年磨一剑(4)

达晨财富创投基金的募集。

2009年2月18日,达晨与北京市发改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及其他两位股东共同签署基金合作协议,宣布“北京达晨银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达晨管理的北京市政府引导基金共计3亿元。

2009年4月29日,天津达晨创富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正式成立。达晨通过和独立第三方理财机构诺亚财富合作,成功募集人民币总额亿元,首期亿元。

截至2009年上半年,达晨创投管理达晨创业、 达晨兴业、达晨成长、达晨财信、 达晨财富、 达晨银雷、 达晨创富七期基金,受托管理资金近30亿。

刘昼带着越来越强大的投资团队,马不停蹄地拉网式看项目。2006年达晨投资了4家企业,包括深圳金百泽(2006年5月)、广州华工百川(2006年8月)、湖北武大有机硅新材料(2006年6月),以及最近获批IPO的福建圣农(2006年11月)4家公司。2007年则投了12家;2008年更是投了18家,投出去的资金达亿元。

2009年,达晨拟完成投资5亿元。7月17日晚上,达晨创投向江西煌上煌注资3 600万元,煌上煌是达晨今年投资的第9个项目。

(2) 论功行赏,网罗天下人才

从“只有一个投资经理”到一个“核心团队”,对于达晨来说是一个长期磨炼的过程。这个核心团队由近40名职业经理组成。

投资方面,在执行总裁肖冰的带领下,“四大金刚”在创业投资领域锋芒毕露:当年从二级市场转来的傅哲宽如今已经成长为公司的合伙人、投资总监,投资领域以农业为主,福建圣农与煌上煌均出自他的手笔;专注于文化传媒领域的晏小平,如今是北京分公司的老总;上海分公司的老总傅忠红则专注于消费服务领域;还有当年广西的高考状元现为达晨投资总监、创业板部总经理的梁国智,重点关注节能环保。

团队的成员每个人个性不同,但非常互补。“肖冰很有激情,看到好的案子晚上睡不着觉,学习能力非常强,不单研究境内投资案例,还研究很多境外的投资案例,总结出了‘以外资的眼光看项目,以内资的手段做项目’的投资思路。”

负责公司融资、投资人关系管理及品牌建设的副总裁邵红霞是达晨在深圳招聘的第一名员工。“邵总是典型的达晨自己培养的高管,进来的时候从普通员工做起,但邵总爱岗敬业,富有激情,善于学习,善于沟通。”

具有丰富的企业及财务管理经验和技能,精通企业预算管理,擅长企业风险控制,在银行、税务界积累了广泛人脉关系的胡德华副总裁是达晨的总风控师。“胡总的特点是敢于挑毛病、挑项目的刺,敢说真话,红是红、黑是黑。”刘昼表示,投资经理一般都对自己所选的项目厚爱有加,但是,如果一个团队全都说好,肯定不行,我们相较于国内其他创业投资机构,率先于2005年底在公司内成立了风控部门,由胡总负责控制风险。

在基金成立的过程中,公司体制也开始进行了改革,通过公司中高层参股的方式,进一步激发投资团队的积极性。“创投业务的内部模式得到提升,与业绩挂钩,分指标,以结果为导向,四大投资总监设一个目标,投资副总监设一个目标,风控设一个目标,这样下来更容易落到实处。” 刘昼表示,这样下来,投资——融资——人才之间形成了一个优化结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刘昼:十年磨一剑(5)

优秀的业绩给公司的骨干带来更多回报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创投精英的加盟。“激励机制解决了留住人才的问题,近年来,达晨创投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开。” 刘昼说。

第三部分 投资理念:达晨模式与6条军规

在创投界摸爬滚打十多年,勤于思考的刘昼和执行总裁肖冰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了一套完整的投资哲学。时至今日,“达晨模式”已经被业内津津乐道,肖冰的“以外资眼光看项目、以内资手法做项目”的理念被本土创投广泛接受, 达晨投资之6条军规脍炙人口。

刘昼坦言“达晨模式”缘自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岳敬飞的一次专访。“我在总结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后来,岳敬飞把达晨创投之三部曲归纳成为‘达晨模式’,这些总结确实非常符合我们公司的成长轨迹与特点。” 刘昼说。

1。 “以外资的眼光看项目、以内资的手法做项目”

在达晨的网页上,投资理念第一条赫然写着“以外资眼光看项目、以内资手法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