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经济学大师如是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1页)

第18节:以最小的痛苦换得最大的幸福是经济学的宗旨(1)

5 以最小的痛苦换得最大的幸福是经济学的宗旨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边际效用学派创始人

精彩语录

表现最后效用程度的函数的变动,是所有经济问题中最关键之处。作为一个普遍法则,可以表述如下:效用程度随商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商品数量增加,效用程度最终会减少。

从两人和两种商品的情况所得出的交换原理,对任何数量的当事人和商品也是适用的,它不仅适用于国内的一般贸易,而且适用于人群和国家之间的贸易即国际贸易。

在一个简单例证中,决不存在这样一种企图,去比较一个人心中的感情量和另一个人心中的感情量。我不知道有什么方法能够进行这种比较。一个人心中的感受性可能比另一个人心中的感受性大1000倍,不管我们是否知道。但是假定这种感受性相似比率在一切方向上都不同,我们将永远不可能发现这种最深奥的差别。

每个人的心对别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感情不可能有公分母。

不是劳动使物品有价值,而是物品有价值使得人们值得为它们而劳动。

快乐与痛苦无疑是经济计算的最终目的,以最小的努力满足最大欲望,以最小厌恶的代价获取最大欲望的快乐,使快乐增至最大限度,就是经济学的任务。

我从一些数学原理引出了政治经济学家们先前已经得出的全部主要规律,我只是把它们搞成一系列精确和有联系的定义、公理和理论,就像许多几何学问题一样。最重要的公理之一是,随着一个人所消费的任一商品(例如进餐)数量的增加,各自所用的最后一部分商品的效用或福利在程度上是减少的。进餐的开头和结束之间享乐的减少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认为,一般来说,效用的比例是商品数量的某种连续的函数。事实上,政治经济学家们在更复杂的形式上,以供给与需求规律名义已经提出了这个效用规律。不过一旦以简单的形式对它加以适当表述,它便揭示出了问题的全部。

我想人们有些担心政治经济学的权威著作家的影响太大。我反对容许对任何人的崇拜来阻碍研究,不管这个人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还是亚当·斯密或亚里士多德。

在哲学及科学领域内,权威历来是真理的敌人。专制的宁静,通常是谬误的胜利。在科学的共和国内,叛变与无政府的现象最终有益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我试图把经济学看做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学,这样处理经济学说同静态力学非常类似,而交换规律的财富性质用无穷小量快乐和痛苦来加以说明,正像静力学的学说是基于无穷小能量的均等一样。

在我看来,挖掘黄金本身对于全世界几乎总是一桩白费劳动的买卖——正像一国政府发行通货过度以致使它贬值一样,是危害人民的坏事。

经典理论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既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立者之一,同时也是数理经济学派的代表之一。

1835年,杰文斯出生在利物浦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后,因为父亲的产业破产,他未能完成大学学业。在18岁的时候,杰文斯曾经短期辍学去澳大利亚,在色德勒造币厂当一名化验员,十几岁时他就成了悉尼造币厂的分析专家。自1858年开始,杰文斯对经济学、统计学、逻辑学和社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1859年,他回到伦敦,学习逻辑学与经济学。1863年,杰文斯任职于欧文学院,不久之后,成为逻辑学、心灵与道德哲学的教授。杰文斯探讨了经济学与统计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了太阳黑子的活动,以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周期性。

1870年,弗里明·詹金发表了《供给与需求规律的图示方法》一文,它促使杰文斯在次年10月份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品《政治经济学理论》。1876年,杰文斯离开曼彻斯特,任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杰文斯于1880年脱离所有教学工作,倾尽一切时间致力于研究与写作,并当选为伦敦统计协会的副主席。1882年,不到47岁的杰文斯在一次落水事故中不幸身亡。

杰文斯的主要成就是创立了边际效用学说,重新解释了交换理论与分配理论,因此成为“边际革命”的创始人之一。他具有十分扎实的数学功底,倡导数学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开创了经济学的数理学派并将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结合在一起,为计量经济学开辟了道路。

虹←桥←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