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到十二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部分(第3页)

奶奶叹息一声,“青青,确实,奶奶年纪大了,早晚会走的,如果奶奶有一天走了,你和你爸爸也不要太难过,奶奶这辈子,有你爸爸这样的儿子和你这样的孙女,也值了,再说了,现在我跟着你爸爸到了这里,见了从来没有见过的,吃了从来没有吃过的,又住在这么漂亮舒服的房子里,也算是享了福了。”

“奶奶,不许你这样说,这世上你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还有许多,等爸爸的身体再恢复一段时间,我们带你去玩去吃。”

“青青,我说真的,我现在已经很知足了,之前,我一直觉得对不起你爸爸,因为我没能耐,所以让你爸爸没有去上大学,可是现在看看他过的日子也不错,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给他一个肾,让他好好活下去,我也就放心了,你爸爸这辈子过得苦,他把所有的苦都自己一个人扛着,但是幸好,他有你这个懂事的女儿。他以后也不会孤零零一个人。”

“奶奶,为什么你从来不劝劝爸爸,让他再重新找一个伴呢?爸爸才三十三岁,还年轻啊!”

“青青,你爸爸的脾气就是扭,他心里只有你妈妈,以后别再提这件事,他会伤心,一个人不管怎么过,只要他自己高兴就行了。”

一提起这个话题,奶奶就避开了,她端着空盘子出去了。

这个寒假里,孟青青常常和李亚辉,凌云峰在一起玩或者做作业,三家大人碰过一次面,不仅对家长还是对孩子的感觉都很不错,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好朋友,在知道这个好朋友品行各方面都还不错的情况下,他们也乐意孩子们交往。所以无论是在李亚辉家还是在孟青青家,都受到家长的热情款待。

就在孟青青和奶奶交谈的这天次日一早,孟青青又和李亚辉他们骑自行车出去玩,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的时候,孟青青肚子饿了,想着这个点回家,奶奶已经做好了一桌子的菜等着她回来吃饭了吧。

可是一推开家门,却赫然发现家里黑压压坐满了人,孟青青仔细一看,原来是小叔一家三口和小姑一家三口,看见这些人,孟青青的笑容凝固了。这些令人讨厌的人,怎么总是这样阴魂不散的缠着他们呀?之前他们对自己的二哥做了那样可恶的事情,还好意思来,再后来被孟青青父女俩那样灰溜溜的赶出去,现在还来,脸皮之厚,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未完待续。)

88。转学

88。转学

“青青回来了?”小婶马玉婷满脸堆笑的打招呼。

孟青青“嗯”了一声,就没有再说什么,她现在已经对这些人连装装样子的热情都没有,都懒得装了。

看沙发上已经坐满了人,爸爸和奶奶都是坐在旁边的一个小凳子上,孟青青也拉了一个小凳子坐在奶奶身边。

孟青青打量着这些人,除了小姑父张舟是个实在人,其他的人都是心术不正。小姑的女儿张倩倩六岁,但是人小鬼大,和小姑差不多一个德行,小叔家的女儿孟晴晴,也是六岁,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人。前世的时候,虽然只是偶尔见一面,但是她们留给她的印象都不好。

大家都在沉默,也许是在孟青青回家之前,就说什么了,看爸爸和奶奶阴沉的脸,就知道没好事。

小姑终是忍耐不住道:“二哥,你看,青青不也是开学以后才转到这里来上学的吗?还转到这里最有名的三中,青青能,我们家的倩倩为什么不能?还有三哥家的晴晴,她们都上完了一个学期,现在是寒假假期里,孩子转学方便,对孩子对学校都不影响什么。”

“我已经说过了,青青能够转到这里最好的中学上学,不是我的能耐,是恰好在医院里遇到一个同病相怜的病友,他主动帮忙的,现在我出院了,和人家也没有再联系,不知道人家住哪里。所以让我帮你们的孩子转学到这里的事情,我真的是无能为力。”孟子俊说。

孟青青这才听出来一点意思,原来孟子明和孟子美是想把他们的孩子转到这里来上学。他们也真是脑洞大开,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屁孩,让他们跑这里来上学,离父母那么远,他们也忍心,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爸爸现在当然还和于伯伯联系,但是于伯伯虽然认识三中的领导,但是并不代表就认识其他所有学校的领导。更何况于伯伯是一个疾恶如仇的人。在医院的时候,他就知道爸爸的这些兄弟妹妹都是一些狼心狗肺的人,他就算是有能力也不会帮他们。也许爸爸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拒绝了小叔他们。说没有再和于伯伯联系了吧!

马玉婷道:“二哥。就算是帮青青转学的那个人现在已经联系不到了。但是你好歹也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多年,比我们认识的人多,你就托托熟人。帮我们把孩子转到这里上学,听说这里的小学最好的学校是南大附小,其次是南市实验小学,咱们的孩子最好能够上这个南大附小,实在不行,就上实验小学也勉强可以。”

孟子俊面无表情断然拒绝,“我可没有这个本事,我虽然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之前一直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农民工,接触的都是一些社会底层的人,根本没有机会认识什么名校的老师校长之类的人,后来生病,天天躺病床上,现在好一点,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我什么人都不认识,没有办法帮你们。”

老太太不明白的道:“老三老四,我就想不明白了,你们在县城里上班,那里的小学在县城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为什么偏偏要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孩子都只有六岁,你们也舍得让他们离你们那么远?”

孟子美道:“妈,你没文化不懂,现在的孩子都需要一个高的起点和平台,才不会落后了,县城里的学校和省城里的学校怎么能比,在省城上学,起点要比在县城里高不知道多少个档次。”

“我是没文化不懂,但是你们兄妹几个,小学是在村公所上的,那里是全县城最落后的学校,可是你们最后也不比那些在县城里最好的学校读的人差了,这不是在哪里上学的问题,是自己努力不努力的问题。”

孟子明不耐烦的道:“妈,现在怎么能够和我们那时候比,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是八十年代,现在是新世纪的两千年,中间隔了多少年代了。说那么多你也不懂,反正就是一句话,孩子在省城上学,比在县城好。”

“是是是,好不好的我不知道,你们有能耐你们自己去转,你二哥没有能耐帮你们转这个学,他身体不好,需要休息需要静养,你们不要再来打扰他了。”老太太豪不客气的道。

孟青青想,这些人只怕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纠缠下去也不是办法,只能把这个麻烦推给大伯了,于是说:“小叔,小姑,你们也真是习惯了什么事都来找我爸爸了,也不想想我爸爸是不是能够办到。就像是你们说的那样,我爸爸的起点只是一个农民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