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步步生莲-月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1部分(第1页)

,一觉睡下,再也不用醒来,朦朦胧胧中忽地听到杨浩的声音,便下意识地响应起来。

杨浩一见她动静,不由大喜若狂。他没有镫里藏身的本身,策马冲到狗儿面前,杨浩立即勒马停住,他扳鞍下马,就在两翼十余万大军的注视之下走到狗儿身旁,单膝跪下,唤道:“狗儿。”

“杨浩大叔,削匕找不到娘亲了,狗儿要死了……”

“狗儿不会死的,大叔救你回去!”杨浩将那袈裟一扬,把狗儿整个囊在里面,往怀里一抱,狗儿下意识地搂紧了他的脖子,发烫的脸颊贴在他的颊上,喃喃地道:“狗儿好渴,大叔,有好多人……在做什么亦……

杨浩抱着她走回马旁,试图扳鞍上马,可他马术有限,怀里抱着个孩子,三四次都攀不上去,左面的宋军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对面的契丹兵都看不下去了,有一个大胡子怒喝道:“兀那汉人,有颗泼天的胆子,却没一身马上功夫,连个娃儿都救不起,看得老子一肚子鸟气,你奶奶个熊……”

“当”地一声,他正骂得起劲,头上铁盔被一百夫长用马鞭敲了一下,忙吐吐舌头,重又举起箭来。

杨浩好不容易抱着狗儿上了马,双方的士卒竟不约而同长舒了。气。只见杨浩双镫一叩马腹,又向来路疾驰而去口两方军阵中登时发出雷鸣般一声喝彩。

萧绰一双妙目往那疾驰而去汉家男儿背影一瞟,素手向下狠狠一劈,一双妩媚的明眸中便透出一股杀气。

“呜M呜呜M~”数十支牛角同井吹起了苍凉激越的号角声。

“嗵!嗵嗵!嗵嗵嗵嗵嗵!……”与此同时,对面的宋军也不失时机地擂响了战鼓。

“杀!”声如殷雷,滚过低过,万箭齐发,俨然乌云。天空的阳光都为之一黯。

壁宿立马谷口,只见箭矢穿棱,如飞蝗一般遮天蔽日,契丹铁骑策动,如滚滚洪水,对面宋军犹如一块块峙立不动的山峰,眼看这巨浪与山峰就要碰撞在一起。而杨浩单骑独马,就在这潮与岩碰撞的一线之间,就在这遮蔽了整个天空的如云箭矢中驰入谷来。

壁宿面如土色地站在那儿,喃喃自语道:“大和尚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口依我看来,杨浩啊杨浩,你如今就已立地成佛了。”

※※※※※※※※※※※※※※※※※※※※※※※※

比:各位书友,以往各位发表书评、同人,自娱自乐,关关皆认真阅过,精彩些的要加精置顶,更精彩的会收录入作品相关:墨韵留香,与本书共存。这是关关写第时一直以来的习惯。

今有热心书友赞助,开展精彩书评奖起点币的活动,头三名可是有几万到一万不等的起点币喔,前十名亦有不等之奖励。具体内容请看书评区置顶贴,以此贴要求为准,评论或同人不限,欢迎大家参予,共娱共乐口。。

第三卷 莲子始生 第153章 御风扶摇子

1

谷口正在等杨浩的一些士兵见他安然而返,登时便喝一声彩,只是疲饿之下,这声彩喝得未免有气无力,完全被谷外双方大军海啸一般的呐喊声中压制了下去。

马大嫂一见杨浩赶到,急即上前从他怀里接过狗儿,垂泪就要下跪。杨浩气喘吁吁地道:“莫要客套了,快快进谷。”

他对壁宿道:“你去看看粮车都到了没有,如果到了,叫他们从速入谷,把炒米分发下去,先给大家充饥,我在这里看看情形。”壁宿急忙答应一声,从马大嫂怀里抱过狗儿,领着他们匆匆奔向谷内。

这谷口是朝向东南方向的喇叭口。因谷口外一篇区域是个倾斜的高坡,然后才是一马平川,所以河水一出谷口便转了向南方,河水出谷后走的是乙字形,车队沿河而来。而前方地势较高,这样他们便不会被正全神贯注于正前方宋军交战的契丹铁骑发现,得以进入山谷。

此时那车队刚刚拐进山谷,这他们利用空车炒好的俩车炒米迅速分发下去,百姓、士卒们人手一把炒米,就着河水吞咽,哪管什么契丹人正在外面大战,现在就算有人提着刀直奔他的人头而来,也得把先把这口炒米吞下肚去再说。董十六眼见谷中一片混乱,眼珠一转,便趁没人注意悄悄向后退去。

2

罗克敌与赫龙城、徐海波一边吞咽着炒米,一边匆匆计议了一下,几员将领便商量着往回走,欲待着看双方大战情形。此时丁浩伏在坡上。正向下面张望。

以步兵为主的兵种对以骑兵为主的兵种,其实未必不能战胜。如果是在山地、峡谷、沼泽地带说不定还能大占上风,但是在平原旷野上,他们是一定要吃些亏的。尤其是他们队敌骑兵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胜了难追,败了难逃。因此宋军阵营此时基本上采用守势以耗敌在谷口外一箭之地混战在一起,其掩护谷中百姓的意图非常明显、而步兵方阵则在承受了敌骑的猛烈撞击之后,开始步步前进,向骑兵中军突进。这个行进速度很慢,他们必须在缓慢的行进过程中保持长枪如林的密集阵型,才能抵消契丹的骑兵冲击优势。

契丹铁骑在中军只会下,左翼骑兵大队走了一个弧形向宋军大阵侧翼发动了攻击,右翼骑兵则紧紧咬住宋军的骑兵队伍,意图把宋军仅有的这只机动力量消灭,但是宋军骑兵一侧依着山谷岩壁,另一侧靠着先锋枪阵,与契丹骑兵的接触面有限,一时未呈败像。

随着激烈的战斗,双方的战阵都有些撼动,战场范围开始呈现扩大的趋势,一些处于战阵边缘的游骑散兵开始向两侧扩散,靠近山谷附近,罗克敌赶到山口时,只见漫空箭矢。厮杀震天,行伍涌动如同一股股汹涌澎湃的巨浪潮水,虽然看似混乱,其实各有章法。

3

罗克敌观察一阵,说道:“敌我双方仓促接战,虽匆匆布下阵势,其实彼此各有不足。这一仗若由我来指挥,以敌转移进攻方向的速度。这样庞大的战阵,我们多少是要吃亏的。”

杨浩见宋军大阵在潮水般澎湃而来的敌骑冲击之下岿然不动,大小各营均有章法,而且还能徐徐挺进发动反击,倒是契丹铁骑如一股股洪水般在宋军阵营留出的空隙间涌来涌去。始终不能突击进去,明明是宋军占了上风,不禁诧然问起。

罗克敌道:“平原做战,敌骑是占了地利便宜的。虽说目前我军尚能与敌胶着不分上下,但是在兵员相当的情况下,敌军不管是哪一部受到了重创,其余各部骑兵都能迅速补偿过去堵住疏漏,而我军皆为步卒,但有一营失陷,其他诸营只能弃子,而不能往援。这样苦战下去,便有蚕食之险。此其一。

官家大军与我等并无联系,此番突然出现,应该是群山之中突围出来回转中原,而契丹人已获消息,以骑兵只之机动,绕路拦到了他们的前面。官家并不曾料到我们会突然出现,仓促间只能把我大军宋阵一贯置诸中军充作预备,关键时刻予敌重创的骑兵放在了侧翼掩护我们撤退,契丹人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变化,消灭我军骑兵便是他们的突破口。”

4

杨浩从善如流;岂肯与这朝廷大将卖弄兵法谈论用兵之道;当即询问道:“那依将军,我们应该怎么办?”

“撤!唯有甩掉我们这个大包袱。官家才能从容迎敌”

“撤?往西还是往南?”

“往西,沿山谷西行。往南正在契丹军营一侧,契丹只需分一支千人队出来,我们就万无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