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非洲帝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部分(第1页)

被德国控制,德国在非洲大陆上的影响力几乎为零)

李慕菲的要求对于俾斯麦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立刻面见了德皇,双方密谈之后,德皇亲自指示德国总参谋长毛奇,让其从总参谋部选派一些优秀的参谋人员,为了防止破坏与英国的关系,甚至不惜命令被选中的人员主动退役,以非军方的身份来南非。

连李慕菲都没有想到,德国人会给自己找到全国最优秀的军官来充任教官,既然认识到自己在德国人心目中是如此重要,李慕菲也没有犹豫,借机向德方提出了一系列军事合作的要求,甚至希望使用灯泡和制铝的技术来交换德国的火炮战舰制造技术,对此,德方的回答是,可以慢慢谈,李慕菲简直就是喜出望外,因为以前德国人一般都是直接便予以拒绝。

毫无疑问,随着南非国力的上升,其国际地位也在上升,虽然并不能如德国那样被接受为列强的一员,但至少也比奥斯曼和满清这样的没落帝国强上许多,应该与此时还没被欧洲人认清实力的美国地位一样,任何人如今讨论南半球都不能绕开南非这个举足轻重的国家了,而这一切渐渐使得南非成为列强眼中可以交流甚至平等对话的对象。

德国方面为李慕菲提供了一份教官的名单,其中一些是毛奇搜罗来的优秀杰出的青年参谋,另一些则是富有战斗经验的退役军官,名单上一多半人员的名字都带有冯(von)这个姓。

李慕菲知道,有冯这个姓的人代表着他是个贵族,而在德**队中,一个贵族的身份往往意味着他是个容克,是个得到了最正宗普鲁士军事教育的人,这一点只要看一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杰出的德军将领中姓冯的比例有多大就知道了,拿到名单后,李慕菲顿时对德国人的诚意有一点感动了。

李慕菲所不知道的是,老奸巨猾的俾斯麦和毛奇在仔细分析了欧洲的局势之后,做出判断,十年之内,德国本土的边境线上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很小,目前德国的目标与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与其让总参谋部的那些优秀年轻军官在办公室内浪费青春,不如把他们放到南非锻炼锻炼,增加促进一下友邦的感情,而且听说南非那里常年都和黑人土著交火,也许这些参谋可以得到战火的洗礼呢。

正因为这样,毛奇在选派人手上毫不吝啬,把自己很赏识的总参谋部参谋奥古斯特…冯…马肯森中尉和贝内肯道夫上尉都派了出来,当然他们来南非的时候会以一个前德**官的身份前来。

几个月后,第一批教官抵达共和港,踏上了南非的土地,南非和德国的军事合作从这一刻起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军校的位置设在比勒陀利亚东边,李家一个荒僻的农场中,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李慕菲已经建设起数幢建筑,校舍、教学楼、食堂、礼堂、训练场等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完全遵照德方军事训练要求而建造的模拟野外训练场地,南非这么荒芜而人烟稀少的地方,用作军事训练可谓是得天独厚了,你永远不用担心训练时会干扰到居民的正常生活。

为了心目中完美的军校,李慕菲可谓是下足了本钱,学员相对来说容易找得多,别忘了,全国1000多所学校教育经费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资金来源都是李家提供的,而且李家还在各个学校中设立了奖学金和助学金,在教育界的影响力除了有“南非现代教育之父”之称的教育部长陈羽青之外,再没有人能比得上李家了。

李慕菲在招生的时候明确说明了是为李家的保安队培养保安队长,这个职位可是许多华人梦寐以求的,薪水高待遇好,工作轻松,受人尊敬。而且李慕菲又为学校的学生定下了异常优渥的待遇,所有学生学杂费全免,成绩排名前三分之二的学生食宿全免,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学生还会拿到一笔奖学金。

一时之间,为孩子报名参加这所学校的华人们挤破了头,即使严格规定,没有小学毕业、年龄小于十五岁大于二十岁的人不得报名,剩下的人仍然有数千人之多,其中许多人甚至打算为加入这所学校而放弃了自己的中学学业,经过体检又刷下去一半,但是剩下的也不少。

李慕菲想了想,既然来教学的军官都是德国人,那么会德语自然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他又加了一条必须会听说德语,没想到这条规定出台之后,经过这样三番五次的筛选,依然留下了一千余人。

仔细想了想,李慕菲也觉得自己的这个规定确实没多大意义,在南非的华人但凡受过教育的,几乎都会说和听一些荷兰话,而荷兰语和德语的区别比中国两种方言还稍微小一些,留下来的人自然多得吓人。

最终,李慕菲不得不祭出无论哪个年代都屡试不爽的终极武器:考试,用这种方法来减少人数,才把人数控制到了四百人。

学校的名字本打算以这个农场所在地的称呼命名,但李慕菲看到“布鲁克豪斯皮克丘陵”这个名字,顿时无语,这个名字也太长了吧?想了一想,这个年代也没有什么黄埔军校,自己就给这个军校起名叫黄埔军校了!蒋介石还能告自己侵权不成?顺便的,李慕菲也把这个地名改成了黄埔丘陵。

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学校对外的名字是黄埔职业技术学校。

很快就到了开学典礼的那一天,李慕菲为了迎接这个日子的到来可是精心准备过一番,他比那些即将入校的学员们还要激动,为什么呢?原因是他早已决定,向蒋委员长学习,就任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

李慕菲这些年也没白忙活,在军事方面也下过一番苦功,至少目前这个世界上流行的几本军事著作如《孙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制胜的科学》等等他都认真看过,甚至连一些杰出军事家写的传记如《高卢战记》也都仔细拜读过,扪心自问,他觉得自己在军事上的知识也算脱离文盲水平了,但是去教学生他可没这个胆量。

不过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校长!当然真正的工作都交给了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去做。

想一想面前的这些学生中也许会出现几个**、粟裕、朱德、孙立人这样的元帅、名将,再想一想这些穿着笔挺军装胸前挂满金光闪闪胸章的家伙向自己行礼,口中说“校长好!”的样子,李慕菲简直要陶醉死了。

为了在学校的第一次开学典礼上为自己塑造一个英明神武的校长形象,李慕菲准备了一份长长的演讲稿,可惜前世的他并不擅长文字工作,而这份演讲稿交给别人去写又完全表达不出李慕菲的意图,所以直到典礼的那一天,李慕菲仍然对这份演讲稿不甚满意,看来只有在演讲的时候,凭借李慕菲的临场发挥来弥补了。

………【第二十六章 学生们都是自愿的!】………

一年以来,李慕菲的演讲水平已经大有长进,至少当他面对着台下四百人的方队没有一丝一毫的紧张,有的只是激动和兴奋。

这些学员的服装统一由柳家名下的一家制衣厂制作,完全参照了德国陆军的军装设计,这样做虽然省事而且也让学校里的德国教官们感到十分亲切和高兴,但对于李慕菲来说却太没有个性了,不过目前只能这样凑合了,等到李慕菲找到好的服装设计师,一定要重新设计一番,这个年代还没有迷彩服,英国人在布尔战争中还是使用那套傻得不行的红色军装,也因此被布尔人们像猎杀火鸡一样打死,李慕菲已经暗暗决定,南非将成为第一个采用迷彩服的国家,相信英国人一定会死得更惨。

为了在这些学员之中塑造一个平易近人的形象,李慕菲和学员们穿上了一样的军装,作为一个军训时经常作为正步走反面典型出现的人物,李慕菲觉得自己没多大资格穿这身装束,可眼下也顾不了许多了。

此时李慕菲已经有十一岁,看起来如同十五岁的孩子,可即使一个十五岁的校长仍然太过匪夷所思了。当李慕菲走上讲台的时候,台下的方队中传来一片喧哗声,除了一些事先有所耳闻的人,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所谓的校长竟然这么年轻,这让一旁坐着的德国教官们不由得皱了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