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魁星踢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部分(第1页)

第十一章 孩啼

这一声孩啼突如其来。三人都是吓了一跳。寻声望去,三人这才看清,原来这小孩哭声是从这石刻陀罗尼经幢中传出来的。

哭声在这寂静的大殿里显得那么清晰刺耳。

三人都是一呆。不明白为何竟在这石刻陀罗尼经幢中传出小孩的哭声?

连星眼珠转了转,问道:“龙儿,这守护石经幢的幽魂会不会伤人?”

小龙女摇摇头道:“我也不知道。”顿了一顿,道:“看这五个灵魂在这半空中一动不动。想来是不会伤人。据我推测,这几个灵魂,是被人下了符咒,所以才在这里守护的。”

连星目光闪动,缓缓道:“你说,是守,还是护?”

小龙女问道:“这其中有什么差别吗?”

连星沉声道:“自然有的。如果是守,那就是说明藏在这石经幢中的物事乃是邪灵恶兽,这几个幽魂就是守卫在此,以防这邪灵出来,暴起伤人。如果是护,那就证明这石经幢中的物事甚是弱小,需要这几个幽魂的卫护。”

大魁在一边听得也是连连点头。甚是佩服连星的分析。

连星对小龙女和大魁道:“你们在这里等着我,我去看看。”

大魁道:“那里有几个幽魂守着,我看,咱们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连星低声道:“咱们现在必须要弄清那个拍手欢笑的小孩的下落。还有这个哭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否则的话,咱们找到那契丹皇后的地宫下落,进去以后,也是凶多吉少。”

小龙女轻轻道:“你自己小心。”

连星点点头。镇镊一下心神。刚要向那石刻陀罗尼经幢走去。忽然心里一动。掏出随身带的火折,点亮起来。

火光一亮,众人再看那石刻陀罗尼经幢的跟前,那五个白衣女子已然不见。

大魁松了一口气,喃喃道:“这些幽魂倒自己跑了。”

连星摇摇头,缓缓道:“那几个幽魂根本就没有走。”

大魁又是一惊,道:“你是说她们还在那里。”

连星沉声道:“不错。那些幽魂还在那里。只是咱们现在看不见而已。

小龙女侧过头,一双妙目望着连星,缓缓道:“难道这些幽魂怕光,遇光即隐?”

连星点点头道:“不错。想来必是如此。依我推测,这些幽魂有形无质。看来只是对石刻陀罗尼经幢中的物事才有威胁。”

连星手拿火折,慢慢走到那石刻陀罗尼经幢跟前。

这座石刻陀罗尼经幢高两丈有余。幢身八角形,周身刻满陀罗尼经文。整个经幢雕刻占很大比重,使石刻经文反而退居次要地位。

这经幢底部为层布满雕刻的须弥座,最下一层三尺见方,其上两层均为八角形。每层束腰部分雕刻力士、伎乐及建筑物等。须弥座以上是有巨龙蟠绕的须弥山,仰托起六层幢身,逐层缩小,最上方以火焰宝珠收结。下边三层幢身之间,以垂幔、仰莲和束腰雕狮首、象首的宝座为间隔。垂幔上雕有飘带、花绳,再上面,则雕刻了八角城及佛游四门故事等,八角城的外形与垂幔相似,整体谐调统一。

整个经幢雕刻精美,造型华丽而庄严。

连星看着这座石刻陀罗尼经幢,心中不禁微微疑

惑。这石刻陀罗尼经幢本是佛门之物。连星听人提起过,这经幢,又称经塔、石塔,亦称八棱碑、四棱碑,在唐时多称宝幢、花幢。

我国的石刻经幢始于南北朝时期,而在经幢上刻陀罗尼经则始于盛唐。陀罗尼是梵浯,汉语译作总持。大智度论五中说:“陀罗尼者,秦言(汉语)能持,或言能遮。能持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法华玄赞卷第二中也说:“陀罗尼者……闻于文义,任持不忘”。就是能掌握全面的意思。因为唐时佛教密宗的修道法,提出反复诵念陀罗尼经可以解脱一切罪恶,就是与陀罗尼幢身相近,接触到幢身上的影,或幢上的尘土落在人身上,也都可减轻罪恶。为了使陀罗尼经永存,善男信女把它刻在上有顶下有座的八棱体上,称之为陀罗尼经幢。

连星心中疑惑的是,为何在这契丹承天皇后的后陵之中竟会有这么一座佛塔?

连星正自思索,那石刻陀罗尼经幢之中忽然又传出一声孩子的啼哭之声!

第十二章 石婴

这一声孩啼近在咫尺,连星清清楚楚的听到耳中。心里虽然有所防备,但还是情不自禁吓了一跳。

大魁和小龙女不知何时也已走到连星身后。二人再次听到这小孩哭声,都是乍然一跳。

小龙女目光望着连星,眼光中意示询问。

连星微微摇头。连星也不知道这小孩哭声缘何竟从这石经幢中发出。

连星慢慢沿着这石经幢转了一圈。忽然发觉这石经幢最上层和中间一层之间有一个连接,如榫子一般,将这上下两层结结实实的连接在一起。

连星心里一动,走到石经幢跟前,双手环抱住那石经幢上层,慢慢用力往左转动。

那石经幢纹丝不动。连星再往右一试,只听格格数响,那座石经幢的上层竟慢慢打了开来。

连星将那石经幢的上盖抱了下来。三人围上前去。只见那石经幢中间是一个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