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部分(第1页)

我们从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成功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基于纲领、路线而构建的整个管理体系,无一不体现着一种“大道”,无一不是着眼于将来和长远。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管理的真正灵魂性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只有思想、精神性的东西才能够长久。

那么,中国的企业又该如何在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同时,又不在借鉴中迷失方向呢?

这是许多企业都面临的困惑。国内已经有不少管理人士提出要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选用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模式。这种提法很好,因为他们照顾到了中国企业的实际。

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还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在选用一种管理模式以前,还应该确立一种标准。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你就无从知道哪种模式会适合于企业。在这里有一种“大道”性的东西,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如果没有自己的基点,你的管理模式运用得再巧妙,也可能会成为墙头草,改来改去,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或者使企业管理变得毫无效率,甚至使企业上下不堪重负,导致企业的歧形发展。

就像共产党一样,只有从思想、精神层面去构筑自己的整个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

我们反过来看,华为为什么能够做到先引进,后改进,最后形成模式?因为华为有自己的标准,华为的标准就是先确立了自己的纲领和路线,这种纲领和路线就是一个纠偏仪,能够将越轨的野马拉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正在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更需要具备这种精神性的东西的指引。否则徒掌握一些所谓的机巧,就难以做到持续改进和融会贯通,也很难取得长远的成效。

当然,共产党的管理也并非没有招式,共产党的这种一招一式,都是构建在深厚的内力修为上的。《红色管理》这本书也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思想、纳领、路线、创新等几个大的层面来展开的,从根基出发去修练行为,才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就如武道高人,摘花飞叶,即可伤人。

因此,我们学习西方管理,也主要应学其“神”,而不是形。现在的中国MBA教育和管理学研究过多的注重了西方管理的形式,抑或就是一种照搬,没有真正从中国企业本土实际去考虑和研究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出现水土不服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对自己的国粹研究很少,近年来流行的中国式管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我们更应该从本源上去探究中国管理智慧的真谛,《红色管理》正是这样一本书,为人们揭开了真正中国意义上的管理学研究,这是一个新的创举。

书评:一场探本求源的思想运动

红色管理,一场探本求源的思想运动

当今管理类的书籍可谓多如牛毛,数不胜数。鉴于中国的企业起步较晚,在管理方面的经验就显得不是很丰富,所以目前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所看到的管理类书籍大多以介绍、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为主。当然也有一部分以“中国式管理”为特征的书籍,强调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挖掘“中国式管理”的精髓。

可事实上,无论是向西方学习,还是挖掘中国的管理精髓,大多数管理类书籍都没有真正从根本上去挖掘管理的本源。这是笔者多年留意图书市场所观察到的一大现象。有时候我在想,西方学者写文章,向来注重对事件进行分析和对工具的使用,可为什么他们的文章一被介绍到中国,就只剩下了工具,而没有了分析的部分呢?相比之下,学会对一件事情如何进行分析才是最关键的,而工具,不过是分析之后的结果而已。

后来我有点明白了。中国人写文章,向来不注重分析,而喜欢把握宏观,这是由中国人的思维所决定的,有其弊端,但也有其优势。即使是黄仁宇在美国研究中国历史,其著名的《万历十五年》及其系列作品,写作方法仍然是中国式的宏观思维,而弃西方分析性写作方式不用。

但是,管理类书籍却有其独在的特点。诚如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一书所讲,经济学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事实、分析事实并进行推论。管理学研究的工作也是如此,它是基于事实基础上的归纳与演绎,不可能凭空想象,胡编乱造。

因此,如果我们只是把西方的管理工具拿来使用,而忽略了其背后对事实的分析,就会落得个“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东西拿到中国来就不好用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不明白西方的管理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就像海尔文化在国内可以被人传诵的沸沸扬扬,一拿到国外却就碰钉子的原因。

中国的企业应该如何从根源上解决管理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在考虑、探索,也有很多人不断地撰写文章、书籍,发表自己的看法。遗憾的是,就宽度和深度而言,能够让读者有所震动的,能够使读者的思维产生震撼的却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什么我看到《红色管理》一书立即怦然心动的原因。

可以说,这本书既有西方的分析性思维,又充满了东方的宏观视野;既对现象进行分析,又对事实进行归纳和演绎,哲理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雅俗可以共赏。

试想,管理类书籍,有几本是从路线、纲领、干部、组织、控制这些大本大源的因素进行研究的?又有哪本书能够像《红色管理》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路线是高于战略的战略,而纲领则解决根本问题。虽然目前市场上像共产党学习的书籍也有不少,但它们都难以全面、深入地探索共产党成功的本源。

共产党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为什么从出生到现在能够一直不断壮大?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仅仅是严明的纪律和制度的作用吗?

这一切,《红色管理》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这本书不但把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分析透彻,而且还从管理的角度阐明了企业应该向共产党学什么。诚如书中所讲,中国的企业,除了华为,还有哪家制定出企业的明确路线?又有哪家企业有着明确的组织纲领?即使以国外的管理思想而言,又有哪些思想我们不能从共产党的发展轨迹中找到其思想的影子?

我们的很多企业管理者已经习惯于舍近求远,放着共产党这个最为成功的管理案例不去学习,总喜欢把目光投向国外。结果,学来了一大堆的专业术语,却无法将之运用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去,不免令人叹息。

共产党风风雨雨近百年,能够屹立不到,自有其过人之处。这一过人之处,其实也就是从本源上掌握了管理的精髓。所以,《红色管理》一书,与其说是在分析共产党的成功因素,倒不如说是在告诉企业管理者要如何从本源上去管理好一个企业。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红色管理》目录(1)

自序

第一篇 纲领解决根本问题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管理王道:纲领是组织存在的理由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管理史上最大管理案例

组织的首要问题:“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

企业为什么要存在?

第二章  让成员看到希望:成为有愿景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