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部分(第1页)

时下,“愿景”一词已经成为众多学者、企业家、政府机构领导人的口头禅。但大多人对于愿景的理解,只处于“概念”阶段,并不能真正的理解。

到底什么是愿景呢?

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美国官员宣称,他们不仅因苏联首先成功地发射卫星感到震惊,而且对这颗卫星的体积之大感到惊讶。这颗卫星重83公斤,比美国准备在第二年初发射的卫星重8倍。

在大众的注目下,美国政府慌忙决定12月6日准备发射前卫号,不料在发射台上就宣告失败,1958年1月26日,再度宣布发射延期,在1958年3月17日前卫号发射成功时,大众已缺乏兴致。

1961年4月12日,苏联载着航天员加加林的“东方号”宇宙飞船升空时,再次震撼了全世界,白宫也面临危机。肯尼迪于是召集所有的科学顾问,想要找出一项比苏联更壮观、成就凌驾苏联之上的太空计划。5月8日,美国宇航局NASA顾问委员会将送人上月球的计划呈报给肯尼迪,并于5月25日宣布:

“我们国家应该着手努力十年之内达到登陆月球的目标,我认为我们的国家,必须坚定达成目标,务必在六○年代结束前,送一位航天员登陆月球,并安全接回地球。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送一个人登陆月球而已,而是要送全国人上月球,更为了要使我们达到目的,必须全国人民努力。”

为了达成这个愿景,美国一共执行了三项计划:

水星计划——主要目标在研究人类在太空环境生活的能力,和发展期载人太空航行的科技。

第二章 让成员看到希望(2)

双子星计划——主要目标为运载两位航天员及有关设备,在太空中作长时间航行及试验在太空中与其他宇宙飞船会合及操纵,并确实达成安全返回及着陆的方法。

太阳神计划——目标运载两位航天员前往月球,在月球上作

有限度的探勘,然后安全返回地球。

NASA根据计划的需要,分别成立不同的项目组织来确保建造工程的进度、成本与品质。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1969年顺利地将人类送上月球而且安全的返回地球。

您的企业的愿景是什么?是如何决定的?如何产生的?在您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中,用什么策略及计划来达成企业的愿景?

所谓企业组织,是以为顾客提供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为顾客提供需要的“价值”为目的的。如果一个企业无法提供价值,其结果只能是倒闭。企业正是遵循着这样一个单纯的规律运营的。如果企业无法提供具体的、明确的价值,它必将走向灭亡——这恰恰体现了企业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真正的企业家,他的一生都在思考为哪些顾客提供怎样的价值,而且为了创造这些价值他总竭尽完美地、彻底地处理每一个细节,并努力让成员也做到如此。

许多人或组织一边高喊着企业组织应该提供抽象的、概念性的价值,实际上却只顾自身利益,专注于提高自身的身份和地位。而随着对红色管理的深入探讨,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所体现出来的企业无法企及的组织价值和组织理念。

唯有当越来越多的“赚钱的人”转变为“通过企业创造价值”的企业家,企业才能持久地存在下去,社会才能朝着正常的轨道发展,不仅在中国如此,在全世界亦如此。

从“赚钱的人”转变为“通过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其中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了自己的愿景。

如果把“愿景”一词与“纲领”相比较,我们就可以得到红色管理两个全新的管理概念:

1。纲领包含了愿景。纲领=愿景+目标+行动。愿景是一个可以描绘的未来的画面,一个理想,或者一个具体的目标。而纲领则还包括了基于这个目标的具体的行动方法和行动信念。所以愿景仅仅回答“我们将到达何方?”而纲领不仅回答“我们到达何方?”它同时还回答:“我们将如何去那里?”

2。纲领与愿景是共生的。也就是说,一个正确的纲领是基于一个伟大的愿景;同样,任何伟大的愿景必须基于一个正确的纲领。

3。没有愿景的纲领只是一堆行动计划,缺乏“共同的思想”。没有纲领的愿景只是一个虚幻的景像,不能产生真正的战斗力。

愿景是任何组织永远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愿景概括了组织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组织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组织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它就像灯塔一样,始终为组织指明前进的方向。

1932年5月5日上午10时,在大阪中央电气俱乐部大礼堂,松下面对全公司168位主管,阐述了一名企业家的“宣言”。

“我的使命不应该只是为了松下,而是战胜贫穷,实现民众富有。怎么办?那就是大量创造民众所需的产品,为民众创造更多的

财富。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像自来水一样成为人们时刻离不开的重要产品,做到既方便又便宜地满足民众需要,贫穷就会消失。这个设想,需要许多时间,可能要2~3个世纪,但永远不要放弃这个看法。从今天起,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神圣的呼唤,将成为我们的理想和使命,让我们分享为追求这个使命带来的乐趣和责任吧!为后代人幸福努力奋斗!”

这个“宣言”,使所有松下员工无不动容。从此,松下成为第一家建立以创造价值为指导方针的大企业。

当微软还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时,其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提出这样一个伟大的愿景:“让计算机进入家庭,并放在每一张桌子上。”

其后微软的成功有目共睹。

进入21世纪之后,微软又提出了新的愿景:“通过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进行沟通和创造的能力。”

这也正是微软之所以成为伟大公司的原因。

当被问到“是谁发明了汽车?”这个问题时,许多人都会回答:亨利?福特。这个普遍的误解正是对亨利?福特的赞美——是他使千千万万人拥有汽车的梦想成为可能。虽然人们普遍承认汽车是在欧洲发明与诞生的,但在十九世纪末,有许多美国和欧洲的实验者们同时在努力实现这一理想。但是,亨利?福特可以拥有所有的荣誉,因为是他使汽车不再遥不可及。他的指导原则是:“我要制造一辆适合大众的汽车,价格低廉,谁都买得起。”因此,当福特提出这样一个愿景——为每个人提供一辆买得起的汽车时,当时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而今天,这愿景早已成为现实。

。。

第二章 让成员看到希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