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井帝国在行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部分(第1页)

井财团的一张隐形的大网已经悄然铺开。

此时,在钢铁产业链的另一头,由于有着三井财团的血统,商船三井公司(MOL)和宝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双方铁矿石长期运输合约持续时间大多超过20年。和一个外国船公司签订如此长期的运输协议,在世界航运市场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商船三井拥有各类海上运输船只500多艘,载运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为了满足来自宝钢的需求,商船三井大量订造船舶。利用宝钢的巨大需求和高昂的海运费,三井财团的商船三井近年来的发展顺风顺水。

2003年11月14日,商船三井和宝钢正式签订铁矿石委托协议,从2004年起的15年内,负责从西澳大利亚向上海每年运送500万吨铁矿石。这是宝钢第一次和非中国的船运公司签订的租船合约,并且15年的期限也是当时中国钢铁生产商签订的最长的合约。宝钢和商船三井表示双方要以此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此后不久,2004年4月,商船三井又与宝钢签订了承运巴西进口矿石20年的长期运输协议,每年为宝钢承运巴西进口矿约130万吨。

时至2007年1月,商船三井与宝钢再次达成一项长期承运合约,为宝钢订造第5艘超大型矿砂运输船,预计2009年交付。这是双方签订的第五份长期租船协议(COA),合同期超过22年。加上此前签订的3艘20万载重吨散货轮(2007年交船)和一艘30万载重吨矿石货轮(2009年上半年交船)协议,商船三井将投入5艘新造货轮服务于宝钢集团。届时,商船三井将为宝钢每年承运1000万吨以上的铁矿石。

事实上,三井物产作为三井财团的核心组织者拥有铁矿石主要开采国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铁矿的很多权益。三井物产(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中光雄,在谈到与宝钢的合作时表示:“宝钢需要长期稳定的铁矿石原料供应,三井物产在巴西有一个矿山的投资,差不多有十几亿美元。那么,我们与宝钢的合作关系,就建立在我们长期稳定地为宝钢提供铁矿石原料上;而宝钢则把它们产品的销售,委托给三井公司。”

高明的玩家(1)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2005年全球亿吨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流向亚洲,其中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43%左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钢铁生产国,中国在每年的价格谈判中处处被动。而日本几乎不受铁矿石涨价的影响,甚至成为铁矿石涨价的受益者。在铁矿石的主要产地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日本财团直接或间接拥有大量当地铁矿石企业的权益。

历史性涨价的幅度让铁矿石贸易成为2005年最引人注目的经济话题之一。宝钢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领导企业,在出众的业绩表现背后,隐藏的却是对外来资本的依赖和共生。利用中国开放的经济结构,三井财团以新日铁和宝钢为切入点,深入到中国钢铁产业的各个领域,对中国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了如指掌。此时,如何提取中国钢铁业的巨大红利成为三井财团的主要课题。

在世界各地精耕细作的三井财团一贯低调谨慎,它们在中国的行动已经印证了这一点。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的力拓公司和必和必拓公司这样的铁矿石巨头企业也是以三井为首的日本财团的合作者,而且是战略伙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过整合的中国钢铁行业对于日本财团来说,所具有的意义就远远超越一般的经济利润。然而,三井财团的行动及其造成的影响,却并不为常人所熟悉。

2005年2月22日,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简称:新日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5年度铁矿石价格达成协议,上涨幅度达%。此次新日铁“先下手为强”,率先锁定矿价涨幅,在资源占有上“抢得先手”,又进一步巩固其亚洲价格谈判的“主导地位”。2月23日,在中国最大钢铁企业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就新日铁率先提升铁矿石价格发表“不满”讲话之际,坐在听众中的三井物产的一位员工却开心地笑了。

不久,宝钢集团于2005年2月28日下午在其网站上正式发布信息,宣布其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亚力拓公司这2家世界上最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商已就年度矿价达成了最后协议,价格涨幅为71.5%,与此前新日铁率先“锁定”的价格涨幅完全一致。此时,三井物产一方面在中国以宝钢为前锋、新日铁为后援进行着雄心勃勃的“植根中国战略”;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投资铁矿石生产企业,大幅提升原料价格。

三年后,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2008年2月18日,巴西淡水河谷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与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达成的2008年度铁矿石基准价,巴西图巴朗粉矿、南部粉矿上涨65%;高品位的卡拉加斯粉矿则涨了71%。第二天,《东方早报》以“铁矿石谈判中国钢企再遭日本暗算”为标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而《21世纪经济报道》的标题是“宝钢称铁矿石涨价65%基本合理”。22日,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正式达成一致,接受2008年度铁矿石价格上涨65%。

谁在分食“涨价”的美餐?

正如前面提到的,巴西的铁矿石生产企业与三井物产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自1971年开始,三井物产开始投资巴西第二大铁矿生产企业Mineracoes Brasileiras Reunidas公司(简称:MBR)。1997年开始,三井物产拥有巴西Caemi Mineracao e Metalurgia公司(简称:CMM)40%的股权,而CMM公司拥有MBR公司的股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井物产拥有巴西Valepar公司(巴西淡水河谷的母公司)的股权。

就在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协议的第二天,即2005年2月23日这天,新日铁与澳大利亚力拓公司(Rio Tinto)在谈判中也锁定了的矿石价格涨幅。事实上,三井物产在澳大投资经营铁矿山已经有很多年。1965年,三井物产投资澳大利亚的罗布河(Robe River)铁矿山,1967年继续投资澳大利亚的纽曼(Newman)铁矿山。目前,位于西澳大利亚纽曼西北112公里处的西安吉拉斯(West Angelas)铁矿山和潘纳旺尼卡(Pannawonica)的罗布河矿山由力拓公司、三井物产、新日铁、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共同拥有和开采。

高明的玩家(2)

随着全球钢铁需求扩大,铁矿石的争夺日益激烈,三井物产、新日铁、住友金属工业三家公司计划确保自己专有的矿山权益,在与力拓公司联合运营的罗布河矿山开发新的矿区。权益分配率方面,力拓为53%、三井物产为33%、新日铁为%、住友金属为%,包括现有矿区在内,合计产量2010年达到每年3200万吨,总产量的约四分之一由新日铁获得,一半将出售给中国的钢铁厂商。

2005年4月13日,以上海宝钢为代表的16家钢铁企业又不得不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矿业公司(BHP)达成矿石年度合同价格%涨幅的协议。此时,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三井物产、伊藤忠三家共同拥有距离黑德兰港(Port Hedland)以南353公里的Mining Area C铁矿,纽曼以东15公里的BHP…OB2325铁矿,纽曼西北90公里处的BHP…Yandi铁矿,黑德兰港以东175公里处的高兹沃斯(Goldsworthy)铁矿,以及位于纽曼的瓦列拜克(Whaleback)铁矿。

三井物产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的关系非同一般,双方在更多领域存在紧密的合作。例如,2006年11月,必和必拓向三井物产出售了其在###油气田15%的利益。出售交易完成后,必和必拓持有勘测区75%的利益,三井大西洋能源公司(Mitsui Atlantic Energy BV)持有15%的利益,南非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PetroSA持有10%的利益。此宗交易也标志着日本公司首次参与###的勘测许可。

通过宝钢这样一个庞大的建设项目,三井财团把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巴西三地的事业连结在一起。作为国际铁矿石的最大“买家”,中国为铁矿石生产商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巨额利润,同时也体尝到了铁矿石价格上涨的痛苦。受%涨价幅度的影响,2005年中国钢铁企业多付出了300亿元的进口成本;与此同时,国际铁矿石巨头从中国捞到了30亿至40亿美元不等的利润大单。

就在上海宝钢代表中国钢铁企业接受%铁矿石涨价后的一个月,三井物产社长枪田松莹、专务执行役员多田博于2005年5月20日率领40余名干部来宝钢进行为期一天的干部交流,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谢企华、总经理徐乐江参加了交流会。交流会上,宝钢向三井物产汇报了《宝钢的一体化改革和钢铁发展规划》,双方总结回顾了上届干部交流会以来合作的进展情况。此时,上海宝钢与三井物产在总经理会议、干部互派、情报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已经是非同一般。

“首发定价权”是馅饼,还是陷阱?

与中国不同,几乎100%依赖进口铁矿的日本在2005年%的涨价中几乎毫发无损,其主要原因是日本拥有海外大量的铁矿石资源。在巴西的铁矿中,三井物产和新日铁占有很大股份;而在整个澳大利亚矿区里,到处可以看见新日铁、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伊藤忠这些日本公司的名字,他们已经在逐步控制钢铁业的上游产业。虽然涨价也使日本的钢铁企业利润受损,但上游铁矿石的利润却可以弥补钢铁企业的损失。

2006年5月15日,巴西淡水河谷与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德国蒂森—克虏伯达成协议,铁矿石粉矿价格在2005财年上涨%的基础上再上涨 %;高炉球团矿价格下降 3%。这是世界钢铁业从4月1日开始的2006年度第一个铁矿石价格协议。蒂森—克虏伯球团矿用量比例较大,铁精粉涨价的损失可以在球团矿的降价中得到弥补;平均成本实际只上升不到10%。尽管这个“面粉涨价,馒头降价”的一揽子价格协议确实充满戏剧性,但是这个协议的产生毕竟从外围打开了与中国铁矿石谈判的缺口。

在这次巴西淡水河谷与德国蒂森—克虏伯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中,印度最大私营铁矿石出口商Sesa Goa公司表示,该公司将把供应给日本客户的铁矿石价格上调19%,从而积极策应巴西淡水河谷的价格谈判。其实,三井物产拥有印度Sesa Goa公司51%的股份。印度Sesa Goa目前年产矿石量大约900万吨,其市场多元化,覆盖日本主要的钢铁厂及欧洲大的钢厂。中国大陆主要客户是宝钢、马钢、重钢、昆钢、南钢。

高明的玩家(3)

2006年12月21日,宝钢在谈判的开始阶段就急忙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2007年度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上达成了一致,接受上涨%,首度取得所谓的“定价权”。此前的两年,新日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谈判,接受了%的价格涨幅,获得2005年铁矿石首发定价权;德国蒂森—克虏伯达又接受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19%的涨幅,而获得了2006年首发定价权。新日铁和蒂森克虏伯达都曾因为能从首发定价权中得到好处,更愿意在价格谈判中妥协。

铁矿石连涨了三年之后,也是在中国产业界对宝钢获得2007年度铁矿石的首发定价权大加赞赏之际,三井财团已然悄悄改变了策略。中国钢铁企业产能巨增,同时对于海外铁矿石的海运需求也高速增长。三井财团的利益点恰恰就在于“帮助”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同时,获得了对于钢铁产业链(以铁矿石为源头、以物流为纽带)的控制能力。于是,铁矿石连续3年涨价还未落幕,2007年的海运价格就开始翻番。

矿石未平,海运又起

2007年9月5日,作为国际海运价格指标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已经到达8090点,创历史新高,但在2003年底之前,BDI还没有突破过2400点。而当日的巴西、澳大利亚至中国平均铁矿石海运费也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巴西图巴朗港至北仑、宝山港平均铁矿石海运费为美元吨,比2006年全年平均运费上涨;澳大利亚西澳港至北仑、宝山港平均铁矿石海运费为美元吨,比2006年全年平均运费上涨%。

海运费的大幅提高,再次让中国钢铁企业陷入夹缝中,日本企业却很平静。日本钢铁企业多数与船运公司签订了长期协议,能拿到更便宜的海运价格。日本钢铁行业和海运行业的重要企业,甚至造船企业,都是互相交叉持股利益共同体,同属共同的财团成员,即使涨价也是钱从左手移到右手,对整体利益没多大影响。而且,日本有很完善的海运市场和中介服务体系,能通过对运输价格的期货买卖锁定涨价风险,甚至操纵特定领域的运价。

不仅如此,海运费的大幅提升还为三井财团的商船三井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为其扩充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5月30日,日本最大营运商商船三井宣布,该公司计划建造43艘铁矿石运输船,以满足预期中铁矿石运输长期增长的需要。这一大规模的投资将加强商船三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好望角型新船经营者的地位,使该公司至2010年从事铁矿石和炼焦煤运输的船队达110艘好望角型船和30艘巴拿马型船。

商船三井(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为商船三井的全资附属子公司,总部设于上海,在中国有27个分公司代表处,分布在沿海各重要口岸及城市。2002年,商船三井(中国)有限公司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中国事务战略委员会”和秘书处,专门研究、制定和实施在中国拓展业务的战略。商船三井做为全球最大的矿石运输企业,对中国和全球的海运市场了如指掌,显然有足够的能力对海运市场的价格施加影响。

在2003…2008年铁矿石和海运费价格大涨中,日本作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始终胸有成竹。这是因为,三井物产和商船三井等财团企业相互配合,始终把持着铁矿石资源和物流,又渗透到钢铁产业和贸易的个各环节,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都能化解价格波动的风险。另外,新日铁等日本钢铁企业凭借高端技术、高端产品优势还可以将资源价格上涨传递到全球市场上。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掌握主导权比争取定价权更为重要,没有“产业主导权”根本谈不上“定价权”。

2008年1月23日,国内各大网站转载了《商务周刊》的一篇题为《隐者三井》的文章,其中提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零售研究中心李飞教授的看法,他说:“三井物产的优势之一主要体现在它对商品价格的控制力度上,三井物产力求价格稳定,部分情况下甚至可以控制商品价格走势,从而挟制下游企业。”该文章还评论说:“三井财团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股份投资聚集大量连带企业,这种持股方式尽管不能完全控制对方,但也使得三井物产可以参与到更多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从而利用自己在信息和网络上的优势来影响对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谁来主导中国钢铁联盟?(1)

翻开历史新的一页

如果仔细观察宝钢、新日铁和浦项制铁相互之间在对方国家投资与经营的状况,不难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中国市场门户大开,而日本和韩国对宝钢的欢迎相当的有限。另外,更加重要的是,日韩两国的钢铁行业通过本国财团的整合,已经具备了与上下游行业牢固的利益联系和灵活有效的协作机制。以三井财团为例,其内部的三井物产、新日铁、商船三井、丰田汽车以及其它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