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国家舰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部分(第1页)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就是皇位之争,没有办法,谁失败了,就意味着自己的子孙会逐渐衰败。想那刘备也是刘邦的后裔,论辈分还是皇帝的叔叔,有什么用,到后来还不是落了个卖草鞋的下场。

刀剑已出鞘,青锋何时啸?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幕 舌战枪战

这一幕便是黄子澄、齐泰和徐辉祖也没有想到,但是事已至此,更加不可放过朱棣了。只见齐泰把酒杯一摔,上前道:“当然不是太孙之意,乃我与黄大人的计策。”这时只见周围呼啦啦现身数百个刀斧手,局势严峻到了冰点。

黄子澄起身来到朱棣面前躬身道:“燕王殿下受惊了,下官先行告罪。”他还以为这是徐辉祖或者齐泰的主意呢,现在自己也需要站出来表现表现了,不然头功都被别人抢了去。

“既然知道有罪,为什么还做这夷灭九族的勾当?”。周王在一边吼道。

黄子澄对周王施以躬礼后道:“纵观古今,天下大势,诸王强则帝王弱,藩王造反者屡屡皆是,汉有七国之乱,即便是盛唐也有安禄山和史思明之乱。如今燕王坐镇北京,兵强马壮,如日中天,而我主柔弱,兼且为叔侄之辈,只怕历史重演,百姓惨遭涂炭,大明基业颠覆啊。为此,微臣出此下策,兵谏燕王,如燕王同意明日辞去防守北京之职,全家返回京师,则燕王殿下俸禄及世袭燕王之爵永远不变,倘殿下执拗不辞,那下官今日只好拟奏折议,告燕王殿下谋刺皇太孙,要篡太子之位。”

朱棣听了,俾伲冷笑,一言不发。

这时郑寅看他们并非想就此杀了燕王,顿时胆子也大了,跳到黄子澄面前道:“奴才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不过,不管你让不让问,我还是要问,黄大人说得很是有理,古往今来,的确是有诸王谋反的例子。可是,古今已经有多少朝代了?又有几次谋反,除了汉唐,还有几次?”

黄子澄想了想摇摇头,道:“像样的谋反还真就没有了。”

郑寅听了,知道他已中套儿:“那我来问黄大人,我王殿下,从北京千里迢迢而来,不辞辛苦,备下厚礼,为皇太孙庆贺,像是要造反的样子吗?如果只带着百十来个人,就能造反,那天下岂不是太容易得了?”

黄子澄被问得无言以对,这时齐泰上前道:“殿下勿怪,我等并非恶意,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驻守边关之事,完全可以交由手下将官,各位王爷回京团聚,共主大事岂不更好?何必非要去苦海延边?卑职以为,若燕王殿下能够有此倡议则其他诸王,定会响应,那时皇太孙无忧,天下无忧,百姓幸甚,百官幸甚啊。”

郑寅听了,围着齐泰绕了一圈道:“天下太平了吗?蓝大将军刚刚从罕东回来,就又出京征战,还有什么傅大人,沐大人哪一个在家守着,今儿蒙古作乱,明儿南蛮兴兵,这就算太平了?天下这么不太平,我王若不给皇太孙驻守,恐怕他这个皇上也当不稳呢。说话做事最好有点逻辑性行不行?”

黄子澄和齐泰被这个小太监问得瞠目结舌,到底齐泰脾气暴躁一些,喝道:“你算个什么东西,这是大臣议事,哪里来个黄口阉人,还不滚下去?”

“您还真说对了,我是个人,不算个东西,但是我知道什么叫礼仪,什么叫律法,大明律例难道允许兵部尚书以下犯上,逼迫燕王了?是哪一条哪一款?你不知道吧?根本没有,你们两个以下犯上,就是造反,我看不定哪天脑袋掉了还不知道怎么丢的呢。现在你们两个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我王殿下定会大人不记小人过,不然的话,我想你们会吃不了兜着走的。”他这番话说的够水平,够劲道,好像人家做刀俎的,倒应该怕他们这些鱼肉似的。  殿上众人,听着他这半文半白,文白夹杂的话,真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

朱棣这时说话了:“贤侄,我戍边在外,不知贤侄所思所想,如诚然是贤侄所想,明日我当在父皇面前亲辞戍边之职,周王、湘王等人必会同时回京,倒也不错。”

朱允炆还未说话,齐泰抢先道:““燕王殿下可否有诚意?”

燕王看看他,冷笑一声道:“有诚意怎样,没有诚意又怎样?”

“殿下若有诚意,就在此书写奏折,不然的话,只有血溅三尺。”

郑寅听了,哈哈笑道:“笑话,让燕王殿下给你低头承诺是不是?莫说王爷,就是我一个阉人,你也是休想。”说罢他绕了个圈子,占据了控制局面的有利射击位置。

朱棣听了,频频点头,心说:老子征战二十年了,即便是枪林箭雨都不怕,莫说这么一个小小的矬子了。

哪知此时横刀在燕王朱棣颈项之中的侏儒说了话:“如此说来,殿下是不写奏折了?”  朱棣懒得回答,双眼盯着黄子澄和齐泰,一言不发。黄子澄等人心中发毛,现在势如骑虎,这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可如何是好?

却听桌上站着的侏儒道:“如殿下坚意不写奏折,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小人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血溅五步,以在下卑贱之一命,换殿下千尊之躯,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这一招来的实在是狠,他一个无名草芥,死了又何足可惜?可是燕王殿下却不同了。

这一招就跟当年的蔺相如举璧退秦王一个道理,干脆来个瓦崩玉碎全完蛋。

郑寅也傻了眼,他不想还会有人这样做,岂不是跟勇敢的伊拉克人民一样?甘当自杀性人体炸弹吗。

怎么办?这时周王脸上红一块紫一块,哆哆嗦嗦道:“四哥,不行就写一个奏折吧?”还不停的使眼色,他那意思是写了又怎么着,想反悔时再反悔不就行了?反正不能此时丢了性命。

朱棣双目刚才还是微微眯着,听到这话,双目大睁,瞪了自己的弟弟朱橚一眼,那意思是:“你个没骨气的东西!”

有明一代,虽说《明史》的编纂者张廷玉等,极尽对明朝的挖苦,目的是丑化汉人的统治。但是从历史史实来看,明朝却是中国千百年来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无数的臣子宁死不屈,皇帝们则数次亲征漠北,即使明英宗被围土木堡,也坚决不投降,最后被俘也绝不屈膝;崇祯皇帝就是被李自成攻陷北京,也坚决不迁都,最后实现了“君王死社稷”的志向。  明朝从来没有屈过膝,没有投过降,没有割过地,没有赔过款!

那侏儒手中刀锋微颤,是呀,他也是在赴死,他也在犹豫,虽然太孙讲给他的话,他也很认同,以一个人换取亿万苍生,很是值得,可以说死得其所,重如泰山,但是,毕竟是死亡,没有人不留恋这五彩的人世!

恰恰是他的这一丝犹豫,给了郑寅机会,郑寅刚才已经占据在最佳的射击位置,说时迟那时快,郑寅来不及思考结果了,保护朱棣是他现在唯一的目标。他抬手对着侏儒的侧身就是一枪,枪声不响,但是威力却极大,一者国产06式微冲本身就是威力无穷,二者这距离也未免太近了。

侏儒就觉得自己被一闷棍从右肩重重击来,贯穿全身的巨大力量,使他从朱棣身前斜飞出去,噗通一声倒在青石板磨成的地板之上,右肩鲜血顿时喷涌而出。

所有人不知道郑寅使了什么法术,他只是一抬手,就把朱棣眼前的威胁化解一空。郑寅欺身而上,把朱棣掩护在身后,手中端着微冲,机警得看着周围,生怕另一个侏儒平地里冒出来。为什么说还有一个侏儒呢?郑寅自然知道这魔术的底牌,没有双胞胎,这出戏演不了。

黄子澄、齐泰还有朱允炆看到局面急转直下,一时也是傻了眼,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时齐泰对刀斧手们喝道:“有人行刺皇太孙和诸王爷,还不快些拿了。”他的意思是郑寅他们行刺朱允炆了,这才叫倒打一耙。

周王还要辩解,朱棣横了他一眼,止住了他的话,朱棣喝道:“你个以下犯上的狗奴才,还不快给本王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