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裸露的情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部分(第1页)

出哗哗的雨花点。中间,我也试着在木沙发上躺了躺,确实不够长,弯腿都嫌短。

凌晨三点左右,我钻进黑屋子,摸索着爬上床,舒舒服服地躺下,轻轻叹息一声。我的世界,我梦想的发达世界,大约就是这个样子了。

黑屋子有一个天窗式的小窗口,就在我的头上方,被一块可以上下活动的铁皮合页封闭了,我能从丝丝缝隙里窥见外面的夜幕。我翻转身,仰头望着窗外略显紫红的夜色。城市,早已不像以前,天黑就是黑了,伸手不见五指。我老婆和孩子,她们怎么样了?

出门这些时日,想想,我主动打过两次电话。我老婆常说,出差在外的人不想家。是啊,过去这句话是对的!现在,不是我不想家,是舍不得花费那几文电话费,还有自身器宇轩昂的出门,落得如今的境地,又怎好回电话呢?

小保姆在下边翻了一个身。她睡觉很安静。她在下边仰躺而睡,我在上边趴着乱想。我还不知小保姆姓什么,大师叫她燕子,嫂子叫她燕燕,我叫她燕子。她是大师家一个远房亲戚的女儿,小镇上的姑娘,要说当保姆,她可算保姆里的佼佼者。不是说她做事处事怎么样,而是说她的皮肤和模样,稍加打磨,一定比城里姑娘还出众。白皙的肌肤,漂亮的脸蛋,水灵灵的大眼睛,羞答答的表情,就是个子矮了点。奇怪的是,我原以为自己会躺在床上遥想一个情色的话题,但是我没有,没有,心地纯净。 。。

(6)

第二天一早,燕子六点钟就起床,我听见她在下边穿衣服时发出嗦嗦声。大师七点起床,我跟着也起来了。我这个人,只要第二天有事,不管头天睡多晚,都不需靠外力来提醒,到时自然醒。私下里,我把这种与众不同的自主意识,称之为潜藏于心的“动力火车”,具体指什么,本人并不太清楚。这种认识,也许有点儿自欺欺人,但我乐在其中。

燕子为一家人煮了面条。她煮的面条蛮好吃,挺合我的口味。我一连夸了她好几次。

嫂子就在一边说,那你娶她做老婆。

把我说得脸红!燕子脸更红,转身跑进了厕所,呆在里边好半天才出来。燕子先送大师的儿子去幼儿园,我和大师出门。他带我抄小路,穿行在曲径通幽的七拐八拐的小巷里。他不时指着过道两边的发廊,说这一家小姐不错,那一家小姐价格低,最合适的要数前边那几家,既漂亮又温柔,职业道德比较好。

不说这些,我还对他敬佩尤佳。他说这些,反而让我认为他的生意之所以不咋地,就是贪色太多。一个创业的人,怎么能对发廊小姐如数家珍呢?我没在脸上表现出丝毫轻视的意味,还附和他的说辞,好像自己也深谙此道一般。

我说,挑小姐,还是要挑一个脸相嫩一点的,不要粉脂太浓,太俗气。

他笑了笑,没说什么。或许,他挑的发廊妹,就是俗气的。不过,从他挑老婆的标准与欣赏水平看,又与我暗想的有出入。

工地上有十多辆大卡车出出进进。蜗居在一片高楼大厦中间的一块空地,已经被挖土机,推土机,翻新出一片新土。大师的两辆挂着军牌的卡车装满泥土开出了场地。我俩走出场外,跺了跺脚,把粘连在鞋边的泥土蹭在一根树干上,或是某个墙根突出的砖块上。就地,我们坐在树荫下一块石头上聊天。

“你不说有三辆车,另一辆呢?”我问道。

“另一台坏掉了,正在修。”

“二手车修起来,贵不贵?”

“贵。稍微修一下,千儿八百,少不了。”

“那——看来,买新车,还要划算一点。”

“各有各的算法,钱多,谁还愿意卖二手货。”

我留意到,他说的是“钱多”,没说“有钱”。一字之差,我体会到他的钱不多,还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

“你的军牌是从哪里搞来的?”我又问,并从裤兜里摸出烟,递给他一只。

“套牌。”他说。

“套牌?”我不明白套牌是啥意思,继续问:“套什么牌?”

“就是假的,”他很干脆地回答,随即又补充说,“军区内部人搞出来的。要查,也是他们内部的纠察在查,不妨事。”

“哦——”我哦了一声,明白了。马上又补上一句,“套牌倒是好,剩下不少路桥费,养路费还交不交?”

他回头似在生气地说:“交养路费,我还办套牌干啥?”

也是这个道理。他还得意地说,有了军牌,在交通拥挤的广州大街上,畅通无阻。我为他高兴,他在生财之道方面,不仅胆子大,算计也精细,有自己的歪门邪道。

(7)

中午,我们沿原路返回。他又指着那些发廊发表了一通见解和感慨,还说下次我再来,他要帮我安排一个功夫好的小姐。意思说,这一次就算了。

我从没泡过发廊妹。倒是背着老婆与歌舞厅的坐台小姐,有过一两次肉体关系。在我心里,始终看不起发廊妹。深究这份心思的要义,虽说歌舞厅的小姐也与众多男人鬼混,但毕竟价钱不一样,无论是小姐还是嫖客,其身份都要高档一点。这个高档,会在无形中拔高他们对彼此的要求,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感染性病。通俗的说,歌舞厅小姐的下边要比发廊妹的下边,干净许多。像那些发廊妹,遇着一个脏兮兮的民工掏钱买春,难道他们不接待?

大师把我领到他家附近一个小学围墙外的一块小场地上,那里停了一辆军绿色的破卡车。一个赤膊小伙子仰躺在车底,双手在板车底部的某个物件。另一个赤膊中年小个子站在那个躺下的小伙子脚旁抽烟。

“小强,”大师喊道,“怎么样?”

那个抽烟的中年人转身回答:“麻烦,半轴打了,要换一根,修不好。”

大师愁眉,愁苦地看着破车。接着,大师向那个中年人介绍。“这是我的好朋友,魏道城;这是我三哥,杨小强。”

大师喊他三哥叫小强。我一时喊不出口,但喊小强哥,似乎又不习惯。我家就我一个独儿子,很少喊别人哥呀什么的,喊姐姐、阿姨,倒是顺乎。我朝小强点了点头。两兄弟继续讨论修车的事儿。

过会儿,大师问小强吃饭没,小强说没吃,大师就说我到外面卖点盒饭来。我看着大师,意欲要不要跟他去。他马上说,你在这休息,我一个人去。

小强说他在家乡见过我。我没这个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