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隋末仙侠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部分(第1页)

那么,柳石基究竟有没有乘坐大轿,赏脸前去阅观呢?

第三章 步行观光 小道得宠

见柳石基站着不动,眉头紧蹙,老谋深算的刘府尹看出此人属逍遥派人士。

于是刘府尹眼珠一转,脑子象上了发条一样急切间又开动起来。其实也可成全他骑马前往,但那又如何彰显出老爷我的一番苦心哩?那么,别人也就看不到他刘文欢为皇上所做的贡献了。

可要是力劝这太守爷乘轿,他若心里反感起来,更是不妙,非但不能在皇上面前替我刘某美言,靠不住再说三道四的一顿瞎掰,官没升上,身家性命难料,岂不是竹篮子打水一扬空?那可叫一个惨字了得。

这刘文欢转动的鱼泡眼,可没逃过站在一旁一直观风的小雨,他知师兄不想坐那大轿,而那刘府尹想巴结又巴结不上,正在犯难,尚若他雨沬不出面,估计这僵局难以扭转,此刻不出手更待何时?

于是笑嘻嘻地走上前去,对那刘府尹低声说道:“他不是不愿乘轿,是早先遭了热毒,屁股上正长疮呢,如何能下坐。”两眼弯弯,手往后指。

他到并不是想给师兄难堪,心道:谁让他飞渡时不离人哩,尽管我小雨有错,也不能舍了自家兄弟去助别人好处的。况这样一来,也是为他柳太守好么。嘿!瞧他这一箭双雕的,真正一派孩子气。

那刘文欢一听,扑哧一声乐了,赶忙又抬手将嘴巴捂住,却拿眼晴去瞟门边站着的琼花太守。也低声道:“那小兄弟你看咋办?”他早看出这红衣道童与那柳太守的关系不一般,于是正好借机先拉拢一方再看棋走着。

“他不坐我坐喽,这有何难。”小雨一脸得意。

“你坐?”刘大老爷以为自己听错,重对小雨一番地打量。那太守怎么办?他又不能坐,难不成叫人抬着他俩脚,架去?于是嘿嘿笑道:“你在开玩笑吧,焉有舍其贵而悦其贫的?”他本以为这小道童能有什么万全之策呢,原来也就这点水分。

小雨看出他略带嘲讽的眼神,心里骂了句狗官,嘴里却道:“这你就不知道了,看他身上佩的剑了吧。”见府尹点头,又道:“莫发愁,他不是凡人啊,可以驭剑飞行,你可不要小看哦,以后有什么事都是不可隐瞒我们太守的。”趁机亮出师兄身份,高抬“价位”,算是对他刚才“谗言”的补偿吧。

“呜呀!你这小鬼,拿本官开玩笑不算,还一味地说起昏话来,我可不信。”刘文欢一拨啦脑袋,眼珠竟自在石基身上转个不停,死死盯住他腰间的佩剑,一个小小太守罢了,还能成仙?

石基这边正自等得不耐烦,见他们俩在那小声嘀咕个没完,也不知小师弟跟他说了些什么,刘府尹看自己跟瞧外星人似的:“咳!”他不禁咳了一声:“这轿我就不坐了,第一次来江南,到是在城里走一走看看风景更好,顺随也了解一下民间风情,刘府尹,你说呢?”眼珠不措地迎住刘文欢正看他的目光。

见太守也正瞧着自己,刘府尹反不好意思起来,这么窥探不要冒犯了这个天使官,那对自己太不利了,正自收回眼神听石基那么一说,也罢,就依他,不过这乘轿子可不能空着,好歹也是招揽荣耀,给本府尹添光加彩的面子工程,得抬着。

“嗯,柳太守,你看这样好不好,这轿子不坐也是浪费,即然抬出来了,就不能不应个景你说是吧,如果您。。。。”说到这,他停下来;朝柳石基看了一眼:“实在不能坐,就让这位小兄弟坐吧,可使得?”一脸赔笑,比哭还难看。

石基看他那样,知道白费了心神,自是心里失望非常。而听他所言,“实在不能坐”;什么意思?好象话中有话啊。

这时,他忽然看到小雨冲他一笑,立刻明白准是师弟从中捣的鬼,刚才就看他再同刘府尹悄声说着什么呢。嗯,不管他说了什么,不管由谁来乘这轿子,反正我柳石基是笃定不坐的。于是便道:“行,那就他吧。”

他原没打算把小雨介绍给府尹认识,现在就更不想了。主要是他不想把官、道混为一同,介绍师弟不也等于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那可不行,而且这琼花太守还不定哪天就拜拜了呢。

刘文欢一听,只好这么地了。便朝左右一摆手,揭起豪华轿帘,让小雨上去。又一声喝令,于是一台四平八稳的大轿被抬起,走在前面,做了开路先锋,后面跟着二十多个列成两排的小衙役。而轿内的雨沬心里那个美呀,本小道今天头一次尝到坐轿子的滋味,还真他妈不错。

他悄悄掀动后窗缎帘的一角,朝外一看,乐了。他看到了什么?原来啊,那大轿的后面走着师兄和刘府尹。

一个是手牵白龙马,看起来心情舒畅,顾盼左右,欣赏着沿途的自然美景,走起路来风摇柳摆,好不逍遥自在;而另一个呢,当然是那有轿也不能坐的刘府尹,他见太守都步行,自己哪敢乘轿享福,因此一副欲哭无泪的表情,愁眉不展,鱼泡似的鼓眼越发凸凸无光了。

琼花观在城中一个比较幽静的所在,他们约走了大半个扬州城才到达观前。老远石基就看到“琼花观”三个烫金汉白玉大字镌刻在一幅素匾之上,字体端庄秀丽,飘逸洒脱,他不禁赞了一声:好字!很是与琼花这一娟丽之物相匹配。

听到太守赞扬,一边精神不振加萎靡的刘府尹好象被美女啃了一口,立时兴奋起来。急忙搭腔:“太守大人能看上眼,真是令属下不胜荣幸。您再看那两扇素纹大门,乃尚好的上等檀香木打造,那上面的花色,也是出自本城最好的雕木工匠。”

石基闻言走上去仔细观看,以手触之,不住点头:“嗯,不错,确实古朴雅致,不落俗套。不会和门上那篆字同出一人之手吧。”说着早有里面的人出来迎住,恭敬地相请琼花太守入驻。

刘府尹一听,两手一拍,说了一句,没想逗引得身后一人哈哈大笑。

第四章 门前遇僧 桥尾逢古

刘府尹听太守爷连加赞许,得意之余真是受宠若惊。又闻石基说雕花与刻字同出一人之手,不禁叹息,一个马屁当即拍了上去:“太守爷真乃神人,被您一眼识破,的确是一个师傅做的。”

他这一句刚道出,便闻听身后传来哈哈地大笑声。众人惊讶,回头观瞧,恰原来观门前正走过一个赖头和尚,破旧的青布僧衣上衲满了补丁,大小方圆,任意几何形不等,是旧的上面落新丁,一个接一个,如若细细数去,往少里说,估计也有上百个,真可谓是“百家衣”了。

只见他左手捏着一根破棍,腰里别着化布什的钵盂,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动着四方步,口内还不断唱道:“人人都说扬州好,好就好在扬州水,人人都笑百姓痴,痴就痴在心里湿,泪痕挂满珠;人人都慕琼花美,琼花不知众生累,人人翘盼明月升,明月只念皇上恩,把酒谁人醉。。。。”唱罢过后又是一阵大笑,却似这般疯癫而去。

石基听了,不禁心头一动,停步侧身,望着那远去的和尚背影,若有所思:人人都笑百姓痴,痴就痴在心里湿,泪痕挂满珠?好凄惨,百姓心里如何会这般苦楚?还有那后面所提的琼花,明月。。。。谁人醉,这分明是在控诉,控诉谁?

见被这赖头和尚扫了兴,搅了局,刘府尹一阵地咬牙切齿:你个不死的秃驴,哪天非叫你下地狱才知道多嘴的后果--很严重。

你道那赖头和尚是何人?他便是这扬州城内家喻户晓的人物。长相其貌不扬,为人嫉恶如仇,个性怪僻,不以喜好视人。来无影去无踪,关键时刻他准出现,人送外号“准时赖(来)”。

这准时赖便由此给柳石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因此人的出现,为日后上演了不少鲜闻异事,给这江南小城又增风添彩。

这些暂且不提。再说柳石基迈步走进观内,不觉眼前一亮:青砖绿瓦,柏树参天,清水秀池,上跨九曲小桥,连接去尽处的假山亭阁,好一座水中浮景的城中之城,直叫曲径通幽处,花开自香来。

好幽静的一处所在,石基心里暗自喜欢,这回却没有表露出来,反转头问道:“原来的羊离观也是这样吗?”

“不是,这是后来修的,原来的全部推翻了。”刘府尹急走两步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