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光荣与梦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部分(第1页)

,连德国军官的专用厕所里也有。戈培尔想掩人耳目,将计就计说V代表德语的Viktoria(胜利),是希特勒完全胜利的意思,可是有谁信他呢,连德国人也不信。后来美国也视为时尚。百货店里有镶人造宝石的V字别针出售;在蒂芬尼商店,你还可以买一个用真钻石镶嵌成的v字别针,标价五千元。

※※※

挪威的吉斯林【挪威法西斯分子。1940-1945年间德军占领挪威,吉斯林组织傀儡政府。后因犯此项叛国罪被处死刑。】有个小喽罗悦,“别以为只要在饭馆里瞎嚷嚷,就会打胜仗。”这话自然不错,希特勒的帝国已经比拿破仑帝国还大,他本人也跟拿破仑一样,拥有绝对权威。在大陆上,他力量雄厚,能同时四面出击;在海上,他那三百艘潜艇又正在掐住英国的生命线。唯一阻碍他绝对主宰全欧的,只到下英国人的誓死苦战了——除非美国出面干涉。

美国人中,这时不是孤立派,就是干涉派。虽然两派人中程度各有不同,可是凡属主张干涉的,都认为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法国投降后,干涉派一时不知所措,只能做一些收效不大的姿态,例如在衣襟上佩V字别针。宾夕法尼亚州珍尼特市有个射击俱乐部,会员们加紧练习打靶,准备收拾纳粹伞兵。华盛顿州柯克兰市有一家咖啡店,菜单上把“汉堡牛排”改称为“自由牛排”。美国退伍军人团主战最力,参议员贝内特·钱普·克拉克和众议员非什到他们那里演说,宣传孤立主义,都给轰下了台。有不少人瞎说什么“美国人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好象大萧条时期美国青年什么也没有经受过,只是躺在床上吃香蕉什锦冰淇淋。甚至爱德华·默罗也从欧洲写信给他父母说,“生活太舒服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我们不久就要付的。”在一切干涉派看来,最大的坏蛋是查尔斯·A。林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原有一条林白大道现在改为爱芬大道了。《纽约时报》说林白是“一个愚昧无知的青年”;自由派的专栏作家管他叫“冯·林白先生”。罗斯福总统对他也不太客气,说他是“铜斑蛇”。林白气不过,便辞去了后备役空军上校之职。

认为林白出卖祖国的人多得出奇,这似乎也有道理,因为早先他只身飞渡大西洋,受到人们崇敬,如今却变成个脚下没跟的家伙,未免叫人失望。至少在最初,林白还算不上一个听来刺耳的孤立派。战争开头那个月,他说,“我们不要欺骗自己。要是战时我们介入欧洲的纠纷,在和平后就要脱不了身的。”“这一场战争无非是过去在政治上屡犯错误的必然结果”。1940年纳粹德军前锋突破法国国境,他又说,“我们今天面临战争的危险,不是因为欧洲人要干涉美国,而是因为美国人要干涉欧洲内部的事务。美国的危险来自国内。只要美国内部不吵架,不干涉国外事务,就用不着担心外国入侵。”他认为千涉派正在利用“一切机会把我们推近战争边缘。”

这些话原都是公开说的;干涉派受到这类责备,不会生气,甚至大可以引以为荣。可是他自己虽不是亲德派,支持他的人中却不乏此辈,加之他跟报界又有磨擦,所以后来他的言论就越来越过分了。觉得报界仇恨自己的知名人士,过去有,以后还有,倒也不止林白一人。其实,有好几桩事人家对林白本来应该寄予一些同情心的,例如他儿子被绑架遇害,可是新闻界的作法实在令人惊讶。尽管如此,他搞的总是唇枪舌剑——他在纽约群众大会上说,他呼吁“美国人当中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不掌握报纸、新闻影片、电台”,可是相信孤立主义——不免言多必失。他跟奈伊参议员一起到得梅因市演说,出口不慎,几乎弄得“美国第一”运动【他们主张首先要保卫美国,欧洲事情不必管,这其实是孤立主义,见后。——译者】整个垮台。他竟然要美国犹太人免开尊口——否则对他们不起。他说,犹太人“控制和影响着电影、报刊、广播和政府”,如果美国参战,“他们就罪责难逃”。这一下子,就失去了犹太人的支持,连托马斯·E。杜威也说,林白这篇演说“不可饶恕”。

可是所有的孤立派莫不措辞过火。当时最流行的形容词乃是“实际等于”;不论罗斯福下什么命令,他们都说“实际等于宣战”。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基·皮特曼说,英国最好放弃本岛,退到加拿大,这样希特勒就会满意了。甚至让纳粹德国控制大西洋,他觉得亦无不可。明尼苏达州参议员欧内斯特·伦丁主张美国接管英法两国在西半球的全部属地。参议员范登堡以为让盟国现购自运好比“请喝第一口威士忌酒。”前驻英大使约瑟夫·P。肯尼迪也说,所谓“英国为民主而战”,全是“废话”。“铁裤汉”约翰逊责备白宫那位老上司,说他是“拿命运进行赌博,而不顾后果”。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直到1941年11月还为“美国第一”集团出力,说,“只有歇斯底里的人,才以为德意日三国中有哪个竟然想对我们作战。”伯顿·K。惠勒在参议院说,罗斯福“新的农业调整计划”是“要把美国四分之一的青年人送进坟墓”。(罗斯福说这是“卑怯的说法”,惠勒后来收回了这话)也许参议院里最有意义的言论是出自罗伯特·A。塔夫脱。他注意到白宫对日本在越南的势力越来越感到不快,便说,“为了印度支那某个连名字也念不上口的地方,叫美国的子弟去送死,美国妇女是不干的。”

“别让美国参与战争!”这是达特默斯一千名大学生联名致电总统的内容。他们从童年起深受孤立主义与和平主义老师的教诲,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立场。他们跟大学教师是有分歧的:大学教师看问题跟罗斯福是大致一样;如果还对罗斯福有什么不满,那只是嫌他行动迟缓。有些抱理想主义的学生索性跑到加拿大向英军报名入伍;查尔斯·G。“查克”·博尔特在达特默斯校刊上发表过干涉派论调的社评,班里同学生他的气,于是他参加英军,结果在埃尔·阿拉曼【埃尔·阿拉曼在埃及北部,1942年10-11月,英军第八集团军在此地反击德意联军获胜。——译者】战役失去了一条腿。可是多数学生只想置身欧战之外。1940年6月间耶鲁大学举行毕业典礼,英国驻美大使洛西恩勋爵前来演说,发现了这一点。那些最极端的孤立派以为,希特勒只要占领联合王国,便会心满意足:英国舰队何妨高高兴兴地向西开拔,改归美国指挥就是。洛西恩勋爵想对听众摆摆实际情况,他说孤立是完全办不到的。外界事务是强加到美国身上的,美国也回避不开。美国又富又强,别的国家一定把它作为目标;无论是希特勒还是什么人,只要他想称霸世界,一见美国非垂涎三尺不可,耶鲁大学那些教师们热烈鼓掌,然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却默然以对。

罗斯福的想法跟洛西恩的路子一致,而且把这种共同点向前推进了一步。白厅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防止任何国家单独控制全欧。正因如此,马尔巴罗和威灵顿才跨过英吉利海映,1914年德皇攻陷比利时才被认为是不能容忍的。也正因如此,目前英国才对德作战。罗斯福认为,在历史的兴衰反复中,美国在大西洋两岸这一地区中,也必须采取相同的立场。

但是罗斯福的处境还另有一层闲难;1940年是大选之年,而美国总统从来没连任两届以上的。竞选第三次连任并不违反宪法,可是两届而止却是难以动摇的传统。他原没有打破传统的打算。他本想到了1941年1月就退休,可是如今觉得这是做不到的了。要是孤立派有人当选,那就简直是难以想象的灾难。光是既要援助英国,又要在竞选中获胜,也就不容易他觉得,——赫尔也有同感,——现在想把事情办通唯有一法:不要象先前那样事事都公诸于众。

自从欧战一发生,政府办事就有点不那么公开了。新出的绝密的道格拉斯A20型轰炸机试飞,有一架坠毁;美联社报道,受伤的人中有法国空军部的施默德林先生。此事一传,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就跳了起来。此外,国务院还按总统指示,跟英国达成协议,规定公海上航行自由只限于英国船只:凡属德国货物,不论是在德国制造还是运往德国的,都可以在海上扣留。这一政策并适用于来往中立国家之间的船只。中立国家抗议,可是白厅说没有办法,要打仗嘛。还有,英国陆军从敦刻尔克撤退之后,不仅狼狈异常,而且装备尽失,于是罗斯福下令,美国新造的军火,凡有多余,一概用快船送往英国。

这时,美国的军备在世界上连三等国家也不如。自从股票市场大崩溃以来,机床制造这门基础工业几乎全部消失。全国最大的铸造厂,只有制造浴缸和汽车骨架的能力;生产只能靠制造电车车轴的机器。德国入侵荷兰那天,赫尔请总统到国会要求每年生产五万架飞机,罗斯福听了不禁倒抽一口凉气,可是硬着头皮去了。由于连孤立派也主张美国堡垒化,国会投票同意拨款。“简直是荒唐”,赫尔曼·戈林听到之后说;可是后来美国每年生产的飞机达到六万架之多。

总统三番五次发言,都把轴心国家当作敌人——在意大利看见法国陷入绝境,向法国宣战的时候,总统说:“今天,1940年6月10日,有人手里拿着匕首,在邻国背后戳了一刀。”——他进行竞选当中,把五十艘超龄的美国驱逐舰转让英国,换取租用英国在两半球的海空军基地九十九年的权利。这次交易并不合法,使得美国虽然不是交战国,却成了英国的盟国了。可是潘兴将军【1917-1918年在第一次大战中任驻法美军总司令。——译者】和乔治·菲尔丁·埃利奥特【美国军事分析家和作家。——译者】都表示赞成。《时代》周刊也同意总统,认为自从美国买进路易斯安那地区以来,这是对美国国防意义最重大的事件。连一位孤立派参议员也说,“告诉你,这样的交易谁也不能反对。……罗斯福一揽子作成这两项交易,实在比我们大家都高明。”

※※※

这一笔交易签订合约之后两天,耶鲁大学有个学法律的学生小R。道格拉斯·斯图尔特(“老人”牌麦片公司第一副总经理的儿子)就创办了一个人数最多、财力最厚、影响最大的反战组织,名为“保卫美国第一委员会”。它的主张是美国人应该准备为保卫美国而战,不是为保卫英国而战。(这其实是要牺杜一个可贵的盟友,不过从未明说。)它的领导人后来是罗伯特·A。伍德将军,他是西尔斯·罗巴克公司的董事长。

不出半年,这个组织就吸收了六万会员。国会山上每一个孤立派都参加了进去。小说家卡思林·诺里斯是这个运动的主要宣传人,查尔斯·林白是最受欢迎的演讲人,而伍德、亨利·福特。罗伯特·扬、斯特林·莫顿、小爱德华·赖尔森和莱辛·罗森沃德则是资助人。委员会的宣传费好象用之不竭,有个时候竟在六十家报纸上同时登整版的广告攻击罗斯福的外交政策,后来又在另外七十九家报纸上再登一次。由于约瑟夫·P。肯尼迪、艾丽斯·朗沃思和约翰·福斯特·杜勒斯都是会员,委员会也还有些声望。他们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和芝加哥两地屡次开大会,参加的人一听见丘吉尔的名字就嘘声四起,不过这倒教林白不自在起来。

为了同他们唱对台,威廉·艾伦·怀特创立了“援助盟邦保卫美国委员会”,全国各地都有分会。(最大力支持这个委员会的是东部沿海各州,这是有重要意义的)援盟保美委员会组织签名支持,寄发小册子,散发传单,同“美国第一”对着干。这个怀特委员会的发言人有约翰。J。麦克洛伊【1947年曾任世界银行行长。】,作家伊丽莎白·卡特·默罗,即林白的岳母,还有罗伯特·舍伍德【美国戏剧家(1896-1955年)。】为首的知识界。除《芝加哥论坛报》和《华盛顿时代先驱报》外,各大报也都极力支持。

这时美国将要头一次在和平时期征兵,这大概是任何在职总统在竞选连任期间提出的争议最多的问题,双方对此显然都深深动了感情。就是乔治·华盛顿,当年也没有说服国会在和平时期批准征兵啊。1940年之际,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强制性军事训练,不实行的只有加拿大、古巴、少数南美洲国家和美国。千百万美国人仍然想维持老制度;他们认为征兵就等于让他们回到他们早先离开了的欧洲。可是马歇尔将军不能没有兵员;为了建立有效的国防,兵员还要马上征集,6月10日,罗斯福在一篇演说里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他保证:“美国的装备和训练,将足以应付一切紧急国防任务”。这里有实际意义的词是“训练”。在众议院提出的有关议案,就叫《选募合格兵员进行训练服役的法案》。

产联领袖约翰·L。刘易斯到国会作证,说征兵“具有独裁制度和法西斯主义的味道”。诺曼·托马斯、奥斯瓦德·加里森·维拉德【1908-1933年任《民族》周刊编辑。——译者】和哈里·埃默森·福斯迪克牧师都说征兵是不道德的行为(有个传教士预言征兵会让美国青年“染上梅毒,变成奴隶”)。劳联主席威廉·格林的发言意思不明确,他似乎说只有外国军队侵入国境他才能同意征兵。罗斯福夫人最喜爱的组织之一,“美国青年人会”,竟然代表其会员发誓拒绝入伍,这叫她很尴尬。联合神学院的学生按征兵条例是属于当然缓征的,可是也有二十多个学生公然说将不到兵役局登记。莫霍克族印第安人也不肯当兵;他们说决不参战,因为他们从来没得到过美国公民应有的待遇,这倒不无道理。

可是反对参战的院外集团运气欠佳。9月,小组委员会讨论征兵法案后,送交众议院,其时正值纳粹飞机狂炸伦敦,造成一片火海的照片遍登各报头版。6月1日,盖洛普民意测验所还说只有半数美国人赞成征兵,法国沦陷后,赞成者便上升到百分之六十七;现在又增至百分之七十一。国会批准征兵一年,凡是二十一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男子都要登记应征。不过一天工夫,美国最大的结婚戒指制造商之一,纽约市J。R。伍德父子公司,生意就增加了两倍半。全国各地掀起了“抢在征募前结婚”的浪潮,以为只要结了婚就可以永远免征了。可是他们低估了对手。原来罗斯福任命了一个陆军军官为兵役局局长,他自从1926年以来就专门研究各种征兵方案,什么漏洞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此人是刘易斯·B。赫尔希。

惠勒参仪员曾经嘀嘀咕咕过一阵,说美国青年不会屈服于这种奴役性劳动的法案,一定要起来革命,等等。可是青年并没这样做。相反,到了10月16日那天,已有一千六百多万人登记应征,什么乱子也没有出,而且大家情绪似乎很高。10月29日,陆军部长给第一批征兵抽了签,过后不久成千上千的邮递员就送信上门,信的开头是这样说的:

『喜报:

你向街坊委员会报名,希组接受军训并在美国陆海军中服役,现经审查中选,特此通知……』

入伍人员,也叫“中选人员”——当时不叫“士兵”,以免有失敬之嫌——搬进了新建的松木营房,随后就拿着木抢,带着大硬纸箱(标上“坦克”二字)去进行野外演习。不用多久,大家就都厌偿了。因为美国并未实际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