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手会说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部分(第1页)

,肝区扩大,左手有13线。

诊断为:糖尿病,咽喉炎,肾虚,头痛(心肌供血不足),胃炎,过敏体质,家族肿瘤史。患者自述“医生您说的都对的。我的咽喉是有炎症,还有就是胃不好,对鸡蛋过敏,我父亲是肺癌去世的,我现在主要想看糖尿病,我的血糖一直不稳定。”

糖尿病属于需要终身服药的疾病,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看,给他用药主要是控制血糖,让血糖处于平稳状态。根据患者的掌纹分析,他有肾虚的纹理(11线下垂到1线),治疗要以养肾阴为主,还要注意改善患者心肌供血的问题(2线尾端有“米”字状纹,交感神经区扩大),因为糖尿病会造成血管硬化,进而导致种种心脏、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这是药物治疗的过程。

还要注意的是近两年来我国城市人口高血糖人群是糖尿病人群的2倍,其中30%的高血糖问题会转为糖尿病。心理问题已成为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超负荷的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引起心理焦虑的,会影响到内分泌的正常运行,进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特别是高血糖的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理问题。

这位26岁的年轻人,患糖尿病已经2年多,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年轻就患上此病呢?患者在上大学时,有个感情很好的女朋友,大学毕业后因为女孩不想留在昆明,提出分手,这让患者很想不通。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女朋友很好,也很爱她,她怎么可以这样呢?这让他感到绝望,选择跳楼自杀,想减少痛苦。当时被送到医院,因跳楼造成压缩性骨折,经治疗后出院。出院后,他的心情并没有好转,还是无法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常常出现紧张、担忧、坐立不安,不知怎么是好,想到自己如此爱她,命都可以不要,可她怎么这样绝情,心里就不舒服,这样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瘦了很多,就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糖尿病。听别人说糖尿病很严重,而自己还这么年轻,心里很着急,对自己的身体过度关心起来。常打听哪里的医生治糖尿病治得好,一听说某某医生看此病很有效,他就去就诊,可这样并没有改善他的情况,血糖一直不稳定。

焦虑情绪不仅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还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这个患者就是这样。研究表明,各种应激、心理创伤可促使糖尿病发生,糖尿病本身也可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加重,即糖尿病和心理问题之间相互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以焦虑、抑郁为主。焦虑可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使生糖激素水平增加,造成血糖增高。抑郁时皮质醇、生长激素分泌亢进,使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促进糖异生,糖异生旺盛则使血糖更加升高,两者还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抑制血糖的利用。有关研究已证实,心理问题对糖尿病的治疗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因此,医生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要注意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否则对控制血糖不利。

对此患者也是一样的,除了用药治疗外,还对他进行心理的调整。患者后来遇到一个很爱他的女孩,并且很会照顾他,所以他选择结婚。婚后夫妻感情很好,他的心情变好,血糖一直很稳定,而且婚后两年他还有了一个女儿。

调理

有科学研究发现,蔬菜中含有一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武器———植物营养素。根据蔬菜、水果的色泽来区分,不同的植物营养素对机体有着不同的功效,最主要是能改善人们的心情。

常吃蔬菜能调节心情,因为蔬菜能改善大脑的化学特性,协调人体运动能力和维持神经传输功能,使大脑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在选择蔬菜时,得选择含糖量少的。以下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含糖量少,又缓解焦虑的蔬菜。

注意事项

1。首先,要随时保持乐观。

2。要去了解糖尿病。去向医生咨询,向朋友打听,阅读相关的资料、书籍等等。

3。控制你的饮食。无论有没有糖尿病,健康的生活方式都需要控制饮食。戒掉那些过甜过油的东西。少吃多餐。保持七分饱。

◎焦虑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3)

4。合理的运动。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坚持合理的运动。切勿不定期的剧烈运动,那会导致血糖的不良波动。餐后最好能保证半小时的慢走。保持身心愉快。注意及时补水,喝矿泉水等等不含糖的饮料。

5。监测血糖。血糖随时都在波动,一旦觉得头晕、发抖、心慌、出汗、眼前一黑等等不适,都请最好马上测试你的血糖。当你生病的时候,身体受伤时,发生过于激动的事后都请测试血糖。

6。听医生的话。做合适的药物治疗,有的人需要口服药物,有的人一开始就要打胰岛素。请听取医生的建议。

7。更关心自己。留意自己不适的感觉。

8。重视它,但不要以为它很了不起,让你的家人清楚地了解你的情况,告诉你信任的同事朋友。在你的随身口袋放上字条:我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我昏迷,请马上帮我跟医院联系。

9。戒掉不良嗜好。

失眠

疾病的概念

失眠即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间和质量不能达到正常睡眠要求,从而出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等不适的感觉。睡眠的时间和质量要以平时睡眠习惯为标准,而且只有连续无法成眠时间至少在3周以上,才算患有失眠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的紧张,失眠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失眠已不仅是医学问题,同时也逐渐成为社会问题。

自觉症状

1。入睡困难。

2。不能熟睡。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噩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