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末1909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部分(第1页)

“这种事要看天意,哪能勉强?”叶开把她抱的更紧了,突然笑道:“不过有件事,却是人力所能及。”

“什么事?”兰娘懵懂。

叶开在耳边小声说着,兰娘听了,顿时红了半个脸,脸上起了一层许久未见的特殊光泽。

“嘿,羞什么,都老夫老妻了。”

兰娘捶了一下胸膛,示意后者赶紧把这私房话停了,忙把脸埋在了枕头上,叶开顺势扑上,是啊,老夫老妻了,接下来要办事也都不陌生。

灯光昏昏黄黄,“滋滋”响个不停,却没人有闲工夫理会,这个在历史长河中孤独死去的女人,叶开心中充满了怜悯,他所能做的只是尽心多一份疼爱,或许是即将离别的怪情绪作祟,往日贤良如小猫的兰娘,却仿佛被踩到脚趾一般,异常奔奋,像讨债鬼似得,和着唇尖自然而言的轻吟,大力分享着彼此的体温。

。。。。。。。

转眼便是明天了,日上三竿,却没人敢叫,下人挤在门口,苦等良久,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只得看了又看,瞧了又瞧,小声议论着,里面为何久久传不出宣召的声响。

其实二人早就醒了。

叶开在草拟着军令,兰娘在一旁收拾行装,两人个忙各地,虽然没有说话,但也都知道,这种机会不多了。

韩春儿在照顾着整个良府,这次不能去,蒋志清那边也走不开,总之,两个左膀右臂都处于挪不开的状态,他总得选一个人代替,想来想去,他想到了张啸光。

这位昔日逃兵,叶开并不陌生,在调任普通士兵后,他一直担任叶开贴身文书的工作,同时,也担任着军中鹰眼的角色,禁卫军虽然是叶开一手组建的,但他有这样一点微薄的担忧,鉴于历史上发生的武昌起义和滦州兵谏,他对底层军官士兵不放心,这年头革命党总是无孔不入,难保不会有漏网之鱼。

能力可以慢慢培养,最重要的是,忠诚,这一点,叶开始终在意。

种种算来,张啸光很符合这点,没有叶开,前者现在已经是个死人,这份大恩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几乎难以为报,再加上这次南下,叶开的总督卫队,要带走禁卫军一个步兵协的兵力,有张啸光在,遇事也方便些。

“这件官袍要带走吗?”

兰娘从柜子里翻出了领侍卫内大臣的袍子,仔细瞅了瞅,向叶开询问道,“上次老爷穿着真是精神,大家都说好看。”

“不了,这是正一品的袍子,是荣授,不是实授,总督是从一品,差半级,不能穿。”叶开解释道。

“也好,那就留下吧,我也有个念想。”兰娘把这件袍子挂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叶开笑了笑,没有说话。

“老爷,老爷,有人来了!”

下人大声呼喊,声音远远地就传了进来,她敲了敲门,没等回应闯了进去,进门就磕头谢罪,“老爷,大夫人,有人来了,说要老爷接见,看样子好像是官家人。”

叶开没有生气,转身对兰娘说。

“新袍子来了。”

(jj在上,本书绝不太监,昨天没更是因为要构思新书的事,额,怎么说呢,这本书却是不适合主流市场,几个月入不敷出,要不要双开一直很犹豫,昨天一天都处于半焦虑状态,作者君那个头大啊,无奈,罪过,抱歉。我也很理解,评论区读者说的在理,作者你这样吊胃口,很掉人品的,碰上脾气不好的干脆就弃书了,其实我想说,大家跟清末都到这个份上,肯定不是为了普通爽文的无脑爽,额,其实我也写不出来,清末这个路线不会变,我也会坚持写下去,直到最后一章,最后一个字,但。。。额,还是万恶的口粮问题,所以,在清末的剧情基本理清的基础上,接下来要新开一本书了,但本书更新会尽力尽力尽力保持,七万字目标不变。。。。)(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章 宗社党

(第二更)

大堂里,一群人在等候,面露急色,而在他们的对面,是良府的下人仆役,面露警惕,两拨人就这么短暂对峙着,他们都希望叶开赶紧到来。

这群不速之客当然不是什么孟浪之徒,一身官服,显然公务在身,但涉及到了国家重大人事调动,又不能直接说明来意,只说自己是官府的人,企望对面的人能听得懂,然而事与愿违。

叶开姗姗来迟,两拨人都如释重负。

“老爷!这些人非要进来!下人们拦不住!”

比那些官府人抢先发声的,是下人们的申诉,他们不敢拦,也不敢任由其入,只能采取这种限制自由的方法,直到良府主人的到来。

“良大人,您可来了,公务在身,请大人见谅。”

官家人的辩白随后而至,面含些许歉意。

听到“大人”两个字,叶开没有疑问了。

“知道了,下去吧。”叶开挥了挥手,先遣退了一帮下人们,接着伸手示意,说道:“都坐吧,诸位是内阁的办事官员吧?”

“是”

底下的一帮官员既不敢多说,也不敢多问,面前坐着的人,虽是庶民,可远比他们赫赫有名多了。

就连庶民,很快就不是了。

“下官要恭喜良大人了,这是内阁签发的任免状,大人这是要高升了。”

为首的官员拿出一页任命书,交给了叶开,他们是内阁负责人事的官员,不是尖声细雨的宣旨太监,自从内阁掌权后,外面的情况不亚于“改朝换代”,这一点,下人们当然不知道,他们只清楚自家老爷是堂堂一品大员,摄政王亲信,即便辞官也有不用往常的威仪,平日鲜有普通官员这么鲁莽,这才有了刚才那小小的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