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南京大屠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部分(第1页)

当攻打南京时,敌军遗弃的尸体不少于八、九万,俘虏达数千。缴获武器参军需物资甚多,包括二十四英寸口径的榴弹炮等等,并有步枪、弹药及其他。

报上的这些报道,是由上海军发布的,但此“上海军”并非上海派遣军,不消说,是指挥系统比它更高的“华中方面军”,因而它所发表的战果是攻打南京的战役的综合战果。这里说,俘虏的中国兵仅数千。这也许只是一部分,我们通过新闻报道所获知的俘虏数,与上海军发表的数字出入很大。据报道,仅上海派遣军所属会津若松第六十五联队就俘虏了中国兵近一万五千名。

暂且不提遗弃的尸体有多少,但俘虏的实际数字,上海军理应大体上掌握。可是,它为何含糊其辞地发表说“达数千”呢。我不寒而栗地感觉到,当时可能已对俘虏进行了大屠杀。

关于当时的俘虏人数及其处置问题,当时有关人员在提交远东国际军事审判的宣誓供词中提到如下:“华中方面军”参谋中山宁人作证说,听说俘虏大约有五千名,但没有屠杀,据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报告,说是已将这些俘虏释放到扬子江对岸(辨证一三四五。《远东国际军事审判速记记录》 〔以下简称《远速》 〕 二一四号,载洞富雄编日中战争史资料8《南京事件》 1,第二○四页)。上海派遣军参谋榊原主计说,进入南京城后,大约收容了四千名俘虏,但把其中一半送住上海,一半留在南京供一般劳务使用,如无事可做,就予以释放(辩证二二三七。《远速》三一○号, 载前引资料1,第二五八页)。上海军十二月十八日发表说“俘虏达数千”,正好与上述证词中的数字相符,但俘虏的实际数字不全少到这种程度,这是不言而喻的。尽管如此,俘虏没有全都被斩尽杀绝,可能有五千名左右幸免于死。

可见,关于屠杀俘虏事件,当时已大体有个眉目,然而我们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是在日本战败后,在东京进行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检察官方面对此接连提出论证的时候。

其实,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当时早已为世人所知。完全被蒙在鼓里,并歌颂圣战的,那只有日本人了。从战场上回国的士兵也受到言论控制令的严厉约束,几乎没有人泄漏此事。

第二节 南京陷落时发生在城内外的惨剧

佐佐木支队的“战斗行动”

在攻打南京战役的最后阶段,日本军攻势十分猛烈,并在那里展开了残酷的“战斗行动”,惨不忍睹。

关于占领南京时如何处置俘虏和残兵败卒问题,第十六师团(京都,中岛今朝吾中将)的第三十旅团长佐佐木到一少将赤裸裸地记录下来的《进攻南京纪实》一书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版了。书中记述得极为详细,也许反而有某些夸张之处。总之,它无疑是当事人就南京事件所写的珍贵的记录。佐佐木旅团长的手记,估计以部队战斗情况的详细报道为基础,并由他自己的笔记和回忆整理而成。就这个意义而言,它可以说是一部史料价值很高的记录。

在第三十旅团的属下,有第三十八联队(奈良,助川静二大佐)和第三十三联队(津,野田谦吾大佐)。第十六师团是准备从紫金山南面进攻中山门的部队,但决定由一支队在紫金山北面进行迂回战, 冲进南京城的北面。在这一支队中,调配了第三十八联队,由佐佐木旅团长亲自率领。在进击途中,还配备了第三十三联队第一大队、轻装甲车第八中队、十加二中队、十五加一中队。

佐佐木到一少将亲自把作战记录(昭和十四年四月写成)定名为《华中作战篇》,但是在出版(《一个军人的自传》增订新版〔昭和四十三年七月〕)时改名为《进攻南京纪实》(第二三五页至三三五页)。现将该书部分内容摘录如下。在引文中,凡〔〕内的文字系笔者所作的补充。

〔十二月·十三日〕拂晓前,我先头部队插入敌人阵地,接着紧追敌人,轻装甲车中队在上午十时左右向下关挺进,聚集于江岸,或扫射在江面上逃跑的残兵败卒,大约打完了一万五千发子弹。在此期间,步兵第三十八联队占领了靠城北的五个城门,截断了敌人的退路,联队长和第三十三联队的大队一起赶上装甲车,然后进入西面挹江门附近,间或同逃跑的敌人进行了战斗(中略)。稍后,第六师团的一部分兵力从南面〔对南京城西侧的中国兵进行了扫荡〕来到江岸;海军第十一战队溯江而上,对顺江而下的敌船进行扫射,下午二时抵达下关;〔前一天,在芜湖渡过扬子江的第五师团的〕国崎支队于下午四时来到对岸浦口。其他靠近城墙的部队正在向城内扫荡。实际上是就理想地进行包围的歼灭战进行了演习。

那天,在我支队的作战地区内遗弃敌人的尸体达一万几千具,此外,还有在江面上被装甲车击毙的士兵和各部队的俘虏,如合在一起计算,仅我支队就已解决了敌人二万以上。

下午二时左右,扫荡大致结束,接着安全无事,于是一边整顿部队,一边前进,到达了和平门。

然后,俘虏接连不断地前来投降,达数千人。态度激昂的士兵毫不听从上级军官的阻拦,对他们一个个地加以杀戮。回顾许多战友的流血和十天时间的艰难困苦,即使他们不是士兵,也想说:“都干掉!”

已经一粒白米也没有了,也许城内有,但我军已无现存的粮食给俘虏吃了(下略)。

上面所谈是占领南京那天的战斗情况,第二天,即十四日那天所写的作战记录,也可以看出城内外的扫荡情况,因此引录如下:

十二月十四日,城内外的扫荡,全由两个联队的部下拿握。潜伏在各处的残兵败卒都被拉了出来。但他们的武器都已被丢弃或隐藏起来。五百名、一千名,大批俘虏接连而来。他们比较大模大样,毫不胆怯,但看起来个个都疲惫不堪。恐怕是没有任何一点可以吃的东西了(中略)。

虽说是残兵败卒,但他们有的潜伏在村庄和山区里,继续进行狙击。

因此,进行抵抗的人和不愿顺从的人,当即被无情地杀戮。整天可以听到各地传来的枪声。死尸填满了太平门外很宽的护城河(中略)。

下关的繁华街道几乎全被烧毁。数百辆汽车被扔在江边马路上,数百具死尸从岸边漂流出去。

在十三、十四日的手记中所描写的情景,实在惨不忍睹。佐佐木支队的骨干、曾任第三十八联队的联队长助川静二元大佐对铃木明说:“师团长吩咐,不要保存俘虏”(《“南京大屠杀”的无稽之谈》,或译《“南京大屠杀”的虚妄性》,下同——译者,第二四九页)。因而全遭杀害。

另外,佐佐木支队在进行扫荡战中也杀了许多普通市民,以此血祭,壮军威。一九六五年中国归来者联络会的代表团访问南京时,当地对外文化协会的汪良向代表团详细谈了南京大屠杀事件。其中就下关地区难民的被害情况,他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