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猪星高照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部分(第1页)

“不用叫了陈小姐,虽然和阿文接触时间不长,我多少知道他的性格,对朋友格外的信任,他把事情交给我们,我们就用心去办好就行。”熊五说道,男人和男人有时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仅凭你的一言一行就知道你这个值不值得交往。很明显曲文在熊五心目中是值得深交的类型。

“是吗,等回头我收得贵了他可别怪我。”陈巍小小的埋怨,曲文真的不担心她和村民们的感亲,故意多给点钱。

“说了不会的,我以人格担保。”

曲文说到村里转转,村长亲自领路,对他来说曲文就像个财神爷,为人友善大方,十分好相处。

俩人边走边聊无意中说到修路的事情,村长脸上顿时露出无奈的表情:“村子修路的事情已经向上报告了很多次,可都没有具体的加答,说是乡里现在也缺钱,要等县市级领导的拨款,可这一等就是几年。我的小孙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等就到了五年级。”

村长的言下之意是他的小孙子在前边的缆绳滑道上滑渡了四年,这四年来来回回不知吃了多少苦。

“只要没人重视,我看再等几年也未必能修好。”曲文接触到不少体制内的人,知道他们的行事作风,往往会把事情分成一二三等,轻重缓急,能突出政绩和出力不讨好的。很明显村里修路的事被分到了第三等,又或者出力不讨好,无法突出政绩之类。所以才一拖再拖,几年都没修好一条百多米的崩塌道路。

“是啊,为了这事,新来的陈老师帮忙跑过几回,上次带了两个人看了下,说是村前的道路太过狭窄,无法通过大型机械,所以这事又拖了下来。”村子一声叹息,顿了会接又说道:“说实话,陈老师是个好姑娘,我们这片的村子虽然缺老师,可都不想埋没了这样的好姑娘。我看你回头把她带回去早点成亲算了,她对我们的恩情,为大家做的事,我们记在心里,永远都不会忘记。”

曲文没想到陈巍才来几个月就得到村民们如此的爱戴,看来她确实为附近的村民们做了不少实事,不光光只是教书育人罢了。

“我会劝她的。”曲文只能这样回答,毕竟他不是陈巍真正的男朋友,俩人之间的关系有些绝对不能扯上感情,否则受伤的不止是俩人个。

“那就好,等你们成亲的时候记得寄张照片给我这个老头子。”村长开心笑起,表情又有些惋惜,多好的一个姑娘,多好的一名老师。

说话间,村长领着曲文和梁山来到村里的祠堂前,一座两百多平的旧式单层木制建筑。四面的梁柱和窗台墙面全都是用老木料搭建而成,上边只刷了一层防腐用的光漆再没别的涂料,露出木料原有纹理和色泽。

在梁柱和檩椽都是靠阴阳卯榫接连,环环接扣,井井有条,没有用上一根铁钉却异常的坚实牢固。从房顶开始,只要是有门窗的地方都刻有精美的纹饰图案,所用手法有透雕,镂雕和链雕,把一幅幅体现当地民族风情的画卷用雕刻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得整个祠堂古朴典雅,富有历史遗韵。

曲文很惊讶的望着整座祠堂,与其说这是座木制建筑,倒不如说这是个大型木制工艺品。

“村长,这座祠堂有不少年头了吧?”曲文轻拍了下祠堂的门柱。

村长回道:“哪是,听祖辈说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我们村里最老的物件。”

“三四百年。”曲文微微一愣,要推断一个建筑物的历史不比鉴赏古玩年代容易,因为所用木料的关系,会造成年代辨别上的偏差。就比如门梁上的拉花雕板,据曲文对木料的了解,应该是用大型的樟木和杉木拼接而成,这两样木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虫蛀,不怕变形,不易开裂,是木制建筑最佳的材料之一。

而门上的雕花门板则是由整块樟木直接锯好雕刻而成,抛开上边的木雕图案不说,光是这么大一块樟木都极难得见,像这样的樟木如果没有五百到八百年,甚至是一千年根本成不了材。所以单论祠堂的两块门板都能值不少钱。(未完待续。)

第189章 老祠堂(二)

走进祠堂两旁的立柱上挂着“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的对联,整幅对联用笔刚劲有力,如龙在飞一气呵成,不管是谁题的词,这份笔力可以堪比许多大书法家。除此之外堂内还挂着四幅“福禄寿喜”图,用笔同样刚劲流畅,线条自然清新,与对联相比应该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用灵觉扫去上边全都冒着淡淡的青光。

曲文又愣了好一会,整座祠堂给他太多的惊讶和惊喜,怎么都没想到在这座深山里会有座满是精工制作,充满古香古韵的祭祀宗堂。

“老村长,你们祖上出过文豪?”曲文不敢肯定,不是文豪最少也是个颇有才学的才子。

“文豪是什么?我只知道我们祖上出过举人,在我们族谱上有记。大概是清朝中晚期的事情,中举之后回来出资修建了这座祠堂,之后外出任官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原来如此。”

举人是华夏古代地方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唐代以各地乡贡中试者,需入京应试故有此称。

据华夏古代的科考资料记载,在漫长的一千三百多年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七百多名状元,近十一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更是多不可数。不过像这种偏远山区能出一位举人那可是不得了的事,光宗耀祖不算,十里八乡都会为之庆贺。

不管那位举人最后是否回来过,最少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财富。一笔看得见却又想不到的财富。

曲文望着整座祠堂。犹豫了老半天。最后向老村长问了句:“老村长如果有人愿意出钱买下你们的祠堂,不知道你们肯不肯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