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青春迷失的寻根旅程:青春的淡淡尘埃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1页)

而在学校里,杨梅则像换了一个人,乖乖勤奋的学生。

和龙哥有了这种亲密关系后,杨梅过早地成熟了,她在学校里变得更加孤单,因为她觉得她和别的女生不一样了。事实上也是不一样了。她在学校里除了上课、自习、吃饭,睡觉,三点一线,很规律。私下秘密等待周五的独特约会,这期间和海涛的联系也少了,就连洪飞的信也懒得回,也不敢回,她心虚的在故意逃避他。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心理和理由要和龙哥保持这样不正当的关系。明明不喜欢这个男人,明明还有点看不起他,觉得他不遵守江湖规则;每一次事后,都对自己暗暗发誓这是最后一次,可当龙哥再找她时,她还是如中了迷药一般乖乖地跟他走。

每到周五的晚自习,她就会隐隐渴望暗中准备,龙哥的到来。即使她都有点讨厌自己这样不知羞耻,可是身体不听她的话,她一想起龙哥进入她下体的瞬间,就禁不住全身发抖,那是一种异常愉悦的战栗,她有点上瘾这种感觉了。

两人之间的男女关系断断续续维持不到三个月,杨梅上高三时,就没见龙哥来找她,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想去问问究竟发生什么事了,可是一旦想要去找龙哥时,杨梅才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他,只知道他叫王有龙,其他的什么都不知情。杨梅索性彻底放弃了。那一刻,她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也有种隐隐的失落。她再次想起洪飞来,才蓦然惊觉,她和洪飞,已经好久没有联系了。杨梅对洪飞的内疚更重,匆匆写信给他做简单问候。接下来进入高考的冲刺阶段,认真学习。龙哥,她不去想了,反正,她也从没想过要和他将来怎样,冥冥之中,杨梅就清醒地明白,龙哥,只不过是她身体的一个过客而已,而且是一个羞于启齿的过客。

她的未来不在这座小县城。她将要走出去,但不是以巧珍的方式。

杨梅表哥在省城某间知名的学府读书,他的女朋友也考到广东A城的XX大学读研究生,当杨梅在报考高考志愿时,征询他们的意见,未来的表嫂建议杨梅走出四川,考到广东来。

杨梅明白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是和表嫂她们一样,便听从她的话,填写志愿时,广东A城的XX大学就成为她的第一志愿,由于该校的录取分数不低,她只有更加努力用心,报考时,才和海涛恢复联系,海涛告诉她,他的第一志愿是川内知名的XX外语学院。

两人报考的学校都不错,于是在信中相互鼓励,在紧张的复习冲刺阶段,巧珍和洪飞也很懂事的来信少了。没有龙哥的定期召唤,杨梅一个人学习的时间更加充沛,周末也不回家,留在学校加班加点复习。

她老爸这下更高兴,主动乐呵呵地送米、腌菜和辣椒酱到学校来,每次都会带上女儿到附近的小餐馆给杨梅打打牙祭,增加营养。打牙祭就老三样,都是杨梅爱吃的:蒜苗回锅肉,黄辣椒炒猪肝,酸菜粉丝汤。菜上来时,她父亲在一旁并不怎么动盘中菜,只是满脸带笑看着杨梅大吃。

“爸,你也吃点啥。”杨梅会催他,父亲摇摇头:“我不饿,你吃嘛,读书很累人的,你看你都瘦了。”

杨梅笑了,她明白父亲的心意。吃到一半,她就故意抹着嘴:“爸,我吃饱了。”她父亲看着剩一大半的菜啧啧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苦,谁知盘中藏,粒粒皆辛苦。老板,来一大海碗米饭给我!”拿过饭,三下五除二,一下就把盘中剩菜剩汤席卷而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青春的淡淡尘埃 三(10)

“你不是说不饿嘛?”轮到杨梅在旁看着她父亲吃了。

“嘿嘿嘿,我是不愿意看到你浪费粮食!”她父亲笑着不好意思辩解。

父女俩相对一笑,也不再说什么了。

送杨梅到学校门口,她父亲再次叮嘱:“梅子娃儿,好好读书哦,给我们家争光!”杨梅点点头,她懂得她必须努力用功,不全是为了父亲,更多是为自己,她不想过大多数小镇女人类似的生活:找个男人嫁,做点小本生意,干点农活,抚养孩子,等待小孩长大,又带领孙子,直到老去。

她常会在复习时走神,窗外的树枝绿了又黄,黄了又光秃秃,再冒绿芽,忠诚地陪伴她三年的高中生活,她年轻的脑袋会不时冒出一些古怪的念头:难道每个女人都该是一种活法一个模式么?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人生的意义何在呢?

96年下半年,杨梅已经在广东A城的XX大学的文科楼上课了,她终于没有让父亲失望,考上那所学校,庆幸的是刚刚上分数线。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父亲就兴奋地上街买糖给街坊邻居发了个遍,恨不得找个高音喇叭散布这个只属于他个人的喜讯,又破例在小镇的餐馆邀请所有沾亲带故的亲人吃饭,那热闹的景象不亚于是杨梅出嫁。杨梅内心并不喜欢父亲这般招摇,但是想到父亲一生恐怕最开心的事就是以她考上大学为傲了,便任由他去操办。在当时的小镇,出了个大学生就似古代的状元一般,意味着从此脱离农门,意味着高人一等。

一切还是依靠自身努力,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什么。没有神话,只有创造神话!海涛也考上了XX外语学校,他的家人对此很低调,并不做任何形式的炫耀,这也和海涛的性格类似。洪飞和巧珍都从信中知道好友们的喜讯,巧珍回信很快,说要是杨梅到了广东读书,她一定请假来看她。

洪飞却迟迟没有回信,杨梅等不及也不在意,这些天,就在家陪伴父亲做点活,收拾南下的衣物,这将是她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以后,回来的时间恐怕不会很多,她早早就清楚。

没有了洪飞,海涛和杨梅在一起除了谈学习,其他的也就回避不说,这样,两人反而有些疏远了,但由于两人也是五人中一起考上大学,那层关系又比其他人更亲近些,临行前,两人相约,不是在学校后山的枣树林,而是在逢小镇的赶集日,海涛过来,就在杨梅家的“过路香”餐馆里。

青龙镇不大,街道也不长,一个笑话足以形容它的小:街头落帽子,街尾捡帽子。镇上只有一家国营的百货商店,也没像样的餐厅,仅有一家叫“过路香”的餐馆,门口常年放着一摞热气腾腾的包子笼,带着葱香的菜肉包子从早到晚吸引着三三两两路过的人群。

果真是过路就香!店老板取这店名也很有学问,倒过来念是香过路,都不俗,这店老板不是别人,正是杨梅的父亲,一位从湖南搬迁过来的外地人。

杨梅父亲的祖上是湖南的书香门第,后来逢上张献忠湖广填四川,逼迫着带上家人跑到这里定居,为了糊口就学着做点小本生意,不过,杨梅的父亲还是保存有几分书生情怀,常在有空时,没有牌友的情况下,戴着老花镜,坐在店内的老藤椅上翻阅祖上传下来的几本古书念念有词。

杨梅的母亲在她小学毕业就因病离世了。她又是家中独女,父亲对她自然是宠爱有加,农活基本不让她动手。

杨梅父亲得知海涛也考上大学,态度加倍热情,特意让在楼上靠窗位为他们两个大学生泡了两杯茉莉花茶,一盘刚出笼的鲜葱肉包,一碟油酥花生米和五香瓜子。

两人这样正式的相对而坐,还是头一次,瞬间感觉彼此都长大了——被人当大人对待总会误以为自己就是大人了。

两人闲聊,更多的是对大学生涯的憧憬,期间,杨梅一直强压住想问海涛那首诗是否他送的冲动,但一直都强行压住这股冲动,她直觉是海涛所送,可也直觉海涛不会承认,因为他是海涛,不是洪飞。

“哇,我终于能够走出去了,从此脱离农门!”海涛如释重负地叹气之后,发出少年得志的愉悦之声。

在他们这座偏僻贫困的小县城,年轻人都在千方百计寻找远离农村,远离父辈生活的途径。小小年纪去广东打工挣钱的,自己学一门手艺以图日后有个糊口技术的,参军到部队的,最直接的就是考中专或是上大学。

海涛和杨梅算是后者也是最让人羡慕的方式走出去。

杨梅不言语,端起盖碗茶,喝一口,茉莉清香盈齿,她何尝不也是这样想?一阵风吹来,远处的麦田翻起金黄的波浪,想起那首诗,不如就让它也随风而去吧。海涛和她,美好的前程还只开了头,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将有多精彩?那个留着长发的台湾歌手齐秦不是唱过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杨梅这样想着,对海涛发出会心一笑。可她忘了齐秦也唱过: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青春的淡淡尘埃 四(1)

开学第一学期的元旦,巧珍趁着工厂放假特意坐上大巴从深圳关外的一个工业区来到广东A城的XX大学和老同学杨梅相见。两个昔日的少女约有三年光阴没有见面了,兴奋之情难以掩饰。一大早,杨梅就在学校的东门门口等待着巧珍的到来,那时两位少女都没有任何通讯的工具,只能靠在通信中的地址来寻找和等待。终于等到了,看到从一部摩托车上跳下来的巧珍,杨梅忙跑上前去,巧珍付了车费,两个女孩哈哈哈笑着当众亲热地抱成一团。

你瘦了,一个说,你好看啦,另一个也说。巧珍穿着黄色的外套和天蓝色的紧身牛仔裤,牛皮高跟鞋,头发散在肩上,嘴上涂了紫红的唇膏,艳丽非凡。

杨梅还是一贯的比较素雅,米色的手工编织的高领毛衣和牛仔裤、白色球鞋,头发是扎着高高的马尾,清爽可人。路人均侧目而视,两位美女满不在乎。

“走,我带你到食堂吃饭去!”杨梅拉着巧珍的手,向校内走去。“好啊,我还没有进过大学呢,还是你婆娘能干!”巧珍满眼羡慕。在学校的饭堂,杨梅打了炸鸡腿、青菜、客家豆腐、一两饺子。巧珍吃得津津有味。

饭后,两人就在学校东湖边的草地上坐下说起悄悄话。巧珍不住赞叹食堂的饭菜味道:“比我们工厂的饭好吃多了!”杨梅笑了“那改天我去你们厂吃下啊,我还没有到过工厂呢!”“不要,不要,我都打算出厂了,不做了呢,又累,钱又不多!”巧珍连连摇头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