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朝的死弯儿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部分(第1页)

华允诚的理论功底非常扎实,他高屋建瓴地归纳了国事的三大可惜、四大可忧,从而引出内阁次辅温体仁与吏部尚书闵洪学之不可告人关系。他说温体仁操纵吏部,而吏部也只听命于温体仁一人。他们关起门来密谋对策、党同伐异,把朝廷赋予的奖罚大权变成了他们结党营私的手段:为我所用者,奖;反对我的人,罚!这样下去,国事堪忧啊!

华允诚侃侃而谈,崇祯默不作声。默不作声并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想法太多:这个华允诚,为国事惜、为国事忧是假,攻击温体仁和闵洪学是真。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平时他不是一个性格外露的人啊,今天他这是怎么了,攻击起辅臣和吏部尚书来了?他这样做能得到什么好处,难不成他想当吏部尚书甚至辅臣?开玩笑,这太不可能了。背后肯定有人!这个人应该是对温体仁恨之入骨,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应该级别相当,应该有强烈的利害冲突关系……难道是他?崇祯不敢想下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节强势者生存,弱势者埋单(4)

崇祯严厉地斥责了华允诚的言论,明白无误地告诉他,在其背后绝对有人指使,必须老实交代这个人是谁,他究竟想干什么!

华允诚当然不会老实交代。坦白从严,抗拒从宽,这是大明官场的游戏规则,华允诚不会不懂。他告诉崇祯没有人指使他这么做,只是一个为官者的良知告诉他,大明再不能这样乌烟瘴气下去了。温体仁和闵洪学确实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现在不查个水落石出,怕是以后就没机会查了。

华允诚越是说得一脸诚恳,崇祯越是疑心重重。他的头突然剧烈地痛了起来——看样子又用错人了!旧的党争走了,新的党争又来了。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有官的地方就有党争。这满朝文武竟没一个可用之人,每一个人看上去都可疑。苍天啊,难道我大明的官就这样蝇营狗苟、结党营私吗?难道这官场再也没有一个干净人吗?崇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真叫一个伤心无比。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节皇上的利爪已经伸过来了(1)

温体仁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崇祯的伤心无比。

这不是什么好事。

一个帝王伤心无比,那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何况这个帝王本来就以多疑著称。

温体仁很清楚,崇祯开始怀疑他和周延儒的勾心斗角了,就因为这,崇祯才伤心无比。曾经,他是多么信任他们两个啊,为了他俩,崇祯不惜和满朝官员决裂,目的就是要对他们委以重任,廓清大明吏治。天真的皇上可能就此以为,大明从此政通人和,再无党争。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皇帝。非黑即白,非白即黑。

但是,皇上啊,你为什么要任用周延儒为首辅呢?他配吗?他是巨奸啊!如果我来做首辅,应该可以实现你政通人和、再无党争的理想了吧。也许他周延儒还想当首辅,但周是什么人,我又是什么人?周延儒要这样想,那基本上是属于痴心妄想,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温体仁完全可以控制好局面,所以党争断不会在大明官场出现。

党争是要讲实力的,势均力敌才能形成党争。

但是,现如今,该如何消除皇上的疑心呢?

温体仁长叹一口气,觉得这真是件难于上青天的事。

皇上是什么人,天子啊。天子要起疑心,那就像天上有了形迹可疑的云彩,你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所谓白云苍狗,幻化无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乌云密布了。

所以,要消除皇上的疑心,基本上属于不可能。

但是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呢?

皇上怀疑我搞党争,同样也怀疑周延儒搞党争啊。

所以说到底,我不是和皇上博弈,而是和周延儒博弈。

皇上是老虎,我和周延儒是兔子。

奔跑的兔子,逃命的兔子。

皇上在后面狂追,我和周延儒在前面猛跑。

其实皇上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能吃一个兔子——朝廷毕竟还是要有人做事啊。

所以,只要我跑得比周延儒快一点儿就可以了。

想到这里,温体仁无声地笑了。

温体仁考虑再三,最终使出“金蝉脱壳”这一招。

皇上的利爪已经伸过来,不给他一点吃的是难逃厄运了。

必须要牺牲闵洪学。

作为吏部尚书,闵洪学够分量。皇上抓在手里,应该感觉沉甸甸了。

皇上吃了闵洪学,肚子应该饱了吧。

即使没全饱,也应该半饱。

接下来,他还会吃我吗?还是转过头去吃周延儒?

温体仁觉得应该是后者。

他愿意打这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