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部分(第1页)

()    朋友们也许不明白我所取得这个题目和作品有何关联。不急,大家听我慢慢讲来。

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一个并不闻名的小镇。与所有的南方小镇并无不同。当然,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文化,饮食。

我们的国家很大,也很神奇。这些年来,成就不大,去的地方不少。从两江到荆襄,从湖广到燕赵。东起齐鲁,西至河洛。中华大地倒是留下不少足迹。不过,想要有所得,却是不能跟团走,要一个人静静的走街串巷,吃住皆在市井之中,才能体悟一处之人文美食!比如说吃辣,人都言北方吃辣。其实不然,南方也吃辣,只是辣的不同!四川的是麻辣,湖南的是香辣,江西的是干辣,北方则是油辣。估计真正不吃辣的也就江浙(甜食)闽粤(海鲜)。又比如说,南方皆是以大米为主食,北方则以面食为主。各地不同饮食皆是因为气候,地域,环境,人文等不同因素所产生的。如果想要将其分个子丑寅卯,辨个东西南北,则需要去探究历史。所有的答案在一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都能找到答案。有兴趣不防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定能解惑。

好了,言归正传。在我家乡有一种吃食很独特,称之为泡饭,又名饭泡粥。顾名思义,就是把隔夜的剩饭,加水重新煮过。待煮开后便可以吃了。若加以自制的酱黄瓜或是咸鸭蛋更是美味异常,每每思之,便食指大动。若平时可将饭用凉开水煮沸。如若实在是忙,也可用开水泡开便直接食用。确实是节约了粮食,节省了人力,缩短了时间。发明此物的人,不知该说他什么,也不知何时有此物,百思不得其解。

我将在正文以外,作品相关中开设{泡饭三国},来解答一些三国附属内容。也不占用正文。如能签约,也不浪费大家盘缠。其中分为人物篇和故事篇。

那为何叫泡饭三国,原因很简单,就跟家乡的泡饭,本身就是现成的,我只是略做整理,剪切并附上自己的一些浅见。如同泡饭一般,省事省时。愿助大家平rì里,与友人增加些谈资,与恋人多些话题。于愿足矣!

读者的支持,评论,推荐,收藏都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这些不用盘缠的。若有豪客,亦可一掷千金!我将推出富豪榜,让您在我这名垂青史!呵呵!;

泡饭三国之论世家----大杂烩

()    泡饭三国正式启动,原本想法是按照人物和故事来分配,再根据时间排列。现在考虑到要和主书同步,故此,将根据书中人物顺序来开篇。

既然说世家,那么什么是世家。字典解释:旧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

这在中国最早记载为:仲子;齐之世家也。——《孟子·滕文公》

《汉书·食货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

汉代司马迁作《史记》,世家便是其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世家”之体古已有之,司马迁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著《世家》三十篇;

唐代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世家,谓世世有禄秩家也。”

等等为之诠释,那到底何为世家,按红尘理解可分为三类,此三类综合一起,便称之为世家。分别为:

其一:帝胄世家,即是祖上或是现下还是帝王的家族!

其二:诸侯世家,即是祖上因功或是当代于国有功被封王侯的家族!

其三:官宦世家,即是世代为官的家族!

当然细分的还可以分书香世家,经商世家!这些都是后来慢慢衍生出来的!但是这些,其实已经不能称之为世家,最多叫做大家族!

世家起源于秦汉,昌盛于魏晋,隋,唐早期。没落于唐宋!绝迹于元。而从元后开始,便就是我们熟知的所谓书香世家,经商世家等!已经不再是正真之世家了。

而其没落的根本原因是隋唐开始了科举制,开科取士。取代旧有的汉代孝廉制,征辟制以及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科举的出现破除了世家垄断了七百余年的官场。使得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读书考试为官。

当然隋唐出现的科举和后世满清所讲科举不同!制度本身没有问题,这个考试制度到今天尚且在世界通行。问题在于考什么,后世之所以有科举声名狼藉!究其原因便是这个!考什么!

从宋明的程朱理学开始,便大量删减先秦经典,教出了什么来,教一群伪君子出来!存天理灭人yù!可能吗?这不可能,违反自然生理规律。但是又要学,怎么办!只能说一套做一套!看看明末那些大臣!便可知道教出些什么东西!

而到了满清就更可怕了,为了便于统治,学做八股!编四库全书,收天下之书!进行篡改,删减!剩下的原稿全部焚毁!呵呵!程朱只是在原经典上摘抄,断章取义!满清则是**裸的摧毁汉文明!所以比起满清,秦始皇烧的那点算什么,为何现在后人天天骂始皇,却追捧满清!

真不知道这满清有什么地方值得推崇!以上写这些只是说明科举制确实在当时是先进的制度!

那么在科举未出现前,汉代及魏晋便是世家的天下!其能量大到足以影响国家的运转,皇朝的更替!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呢!就要先说说汉代的征辟制和孝廉制:

征辟制什么意思,就是三公及以上的官员可以自行征召人才。打个比方,我是省长,我觉得你不错,我就可以任命你为官。

孝廉制什么意思,就是男子成年后有地方推举品行端正,清廉孝顺的青年,作为孝廉。而后国家需要选拔人才当官时就在孝廉中选!就好比现在的人才库,国家储备干部。比如我是地方长官,觉得你不错,就把你放进人才库,等国家要用人,就分配你们。

可以想象,不论上层高官,还是下层小官。皆是世家之人,那么他们选人会优先选谁?不问可知!

先将这些做下说明解释,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开始讲述正文时,红尘不再做解释了!并且讲下三国的大环境!都是在这样的制度下产生!

先说一,外戚与君权!其实就是帝胄世家与诸侯世家的较量!一方已经上位了,另一方没有上位。那么必然是在位的想法设法保住自己地位!不在位的无非一是保住原有地位,二是取而代之!这个时候就需要平衡!找到这个点,双方都在努力维持这个点!一旦破坏,后果就是互相厮杀,直到一方倒下!

这个时候帝胄世家就需要找人介入,来平衡他与诸侯世家的关系!一开始,他找上了官宦世家!可是慢慢的他发现不行,这也是养虎为患!典型的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前期,官宦世家不足以抗衡诸侯世家,于是帝胄世家就增加其权利去抗衡!当官宦世家足以抗衡或者超过诸侯世家时,想法就不一样了!他便干掉了原先的诸侯世家,而一旦干掉,代表立功,帝胄世家就要奖赏他!

于是,新的诸侯世家产生了。又开始盯着帝胄世家!这个时候帝胄世家终于明白了,这么搞不行,这是死循环!应运而生的便是在世家之外的一种新的群体,宦官!他们没有后代,形成不了世家!永远只会为帝胄世家服务,不能取代帝胄世家!

这样东汉后期的格局就此形成!起初很好,相安无事,大家各取所取!诸侯世家呢也本分了!可是,人是贪婪的,宦官也是人,他们也有七大姑八大姨!自己无法做官,还不能给亲戚做!

好了,热闹了!原本只是诸侯世家与帝胄世家之间的矛盾,宦官作为平衡点!三角形,最稳定!我们都懂!

可如今宦官把亲戚搞出来,就有人不愿意了!谁?世代为官的官宦世家!叫喊着:谁动了我的nǎi酪!

你想啊!征辟制,孝廉制,就是互相推荐!说实在点,就向世袭一样了!所以要拼命生儿子,我一个儿子不行,不会每个儿子都不行吧!

原本这样也无所谓,就当促进人口增长!可宦官一插进来,让原本就不够吃的官宦世家彻底跳脚了!

怎么办,帝胄世家肯定帮宦官!于是官宦世家与诸侯世家的联合成为必然!我推你上去做帝胄世家,你把你的诸侯世家和原本属于官宦世家给我们!一谈,那是干柴遇到烈火啊,那就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