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部分(第2页)

而第二日荀爽一行人便启程离开了。而窦辅则留了下来,只因窦辅安排庞德将自己部曲中受伤的送回零陵寨中。同时,再挑选些精锐,来补充自己部曲。另外,也是让庞德带信回去,向胡腾胡华等人报个平安,免得他们担心。而对于在最后时刻,援军赶到。窦辅一直觉得太过巧合,曾今

这一次大战,窦辅胜的极为侥幸,而且过程极为艰险。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此次胜利,确实有运气的成分在内。若在最后时刻,援军再晚来片刻,窦辅所整合之部队,就将被打烂了。

只是,这一切的成功真的只是来自于运气吗?在实际生活中,运气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所谓好运,其实就是机遇。机遇亦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若非窦辅一路筹谋,一路苦战,不惜以身犯险。如何能有如此局面,使得援军一到,立刻击败蛮兵。成功可不光光是靠运气的,毕竟是需要自身努力的,所谓好运也只是在最后也最关键时刻推动一把,使得窦辅获得最终的成功。只是,也并不能忽视之前一路的努力。从另一方面说,若不是窦辅之前收服了戏志才,又安排了张芝兄弟北上送信求援,亦不会使得援军来的如此之快。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窦辅对援军能如此快速到达,非常惊奇。便在事后向王睿请教,王睿从领兵将领处得知,是戏志才假托窦辅名义,要求都尉即刻出兵武陵。都尉在将信将疑间,派人过江打探,所过江之人都杳无音讯。这时都尉才重视起来,忙组织人员备战,只要郡守与刺史命令一到,即刻出兵!可是,这些人都被困武陵,如何有命令下!

而在这关键时刻,张芝兄弟到了,拿出窦辅亲笔信,且告知都尉,刺史等人全部被关押。而在这种情况下,都尉自然是荆州职位最高的,这才,火速出兵,前来营救。

所以,这一切的一切,看似是运气,实则是窦辅运筹帷幄后的必然结果!并不是用好运就可以轻易解释的。

而说道戏志才,窦辅亦很好奇,既然是戏志才首先去请的援军,为何他不曾随援军一起进击。而问王睿,王睿只说戏志才在安排好后,听到一个消息,使得戏志才大惊失色,连夜启程,往北去了。

可是,戏志才为何离去,却无人知晓。正在此时,典韦来到窦辅身旁,同来的还有一名亲卫。窦辅仔细一看,却认出这名亲卫应该跟随戏志才北上了。怎么会到此地?

原来他回来是为戏志才送信的。窦辅在得知戏志才一切安全,才将信件打开。只是,窦辅才平静片刻的心情,再次惊呆了!

戏志才心中,只有几个字:匈奴起兵,南下劫掠!

窦辅终于明白,戏志才为何匆匆赶往云中去了,也明白为何不告知任何人了。此等大事,确实不能轻言。

窦辅忙命典韦集合所有在武陵部曲,自己要连夜出发。而留言给庞德,让其安顿好零陵事宜后,率部火速赶回云中。

同时,窦辅命将马匹集中,自己带同典韦及亲卫,骑马先行赶回云中。余下步兵等,由黄忠父子带领,紧随其后出发。

可就在窦辅才整训完部曲,准备出发之际,王睿羊续同时到访。窦辅原本以为二人是来给他送行的。可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

羊续告诉窦辅说道:“朝廷有诏书到!乃是颁给敬德的!”

南蛮方才战罢,接着就是前往北疆征战,窦辅可以一如既往的胜利吗?朝廷送达的诏书,又将是什么内容?对窦辅是好是坏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第卅八回 五原会初识丁原 首战胜再遇奉先

上回说到窦辅在承诺五溪蛮王三个条件后,蛮王罢兵回山。而就在此时,窦辅收到戏志才急信,北方南匈奴欲起兵南下,云中郡首当其冲。故而,戏志才不及与窦辅相见,便急急奔赴云中了。窦辅亦急忙调兵遣将,准备火速北上救援。

正当出兵之时,朝廷有诏书到。窦辅忙前往接受诏书,命窦辅火速回云中,调集郡兵,往五原会师,随并州刺史一同抵御匈奴。

窦辅领了诏书后,随即出发。自己与典韦集合所有马匹,率领亲随火速往云中去。黄忠父子随同粮草辎重及步兵大部,随后赶来。另外命人回玲琳通知庞德,待招募完成后,立刻领兵往云中汇合。

窦辅一行人过江后,未作停留直接走南阳,经雒阳,渡黄河,越长城,星夜兼程,一路上人不卸甲,马不得歇,一人三骑,终于在七日后到达云中郡。

窦辅初次来到云中,这第一块属于自己的治下。云中郡也就是在今天的呼和浩特附近。自战国七雄之赵国所建立,赵武灵王改革后,胡服骑射,打败林胡,娄烦,进而占据河套地区。后在此筑城,传说当年在选择筑城地址时,赵武灵王见到一群天鹅在地处天空,云中盘旋,久久不散。后便选此筑城。名曰云中!后秦统一六国,始皇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云中郡就是其一。西汉时,分云中郡为云中,定襄两郡。如今窦辅所领之云中郡便是西汉沿袭至今。

只是因为此时,时间紧迫,不及细看,便直入郡守府。

此刻,在戏志才的带领下,一众属下前来拜见窦辅。只是,众人下拜时,却称呼窦辅为主公!这些人中有马鸣等老友,窦辅忙要阻止明确被戏志才制止了。

只见戏志才正色道:“主公!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过去是朋友,如今主公已是一郡之长,与吾等已是主从!合该如此,并无不妥!”

马鸣等人亦表明心迹,见众人皆如此,窦辅亦不再坚持。戏志才于是领着一郡官吏重新见过窦辅。

在起身时,窦辅却听见戏志才一阵咳嗽,紧张道:“志才可是身体有恙?即是身体不适,便不必前来迎接辅了!”

戏志才谢过窦辅关心,轻声道:“不碍事的!痼疾发作,许是这几日有些疲累!”

原来,在得知南匈奴起兵后,戏志才给窦辅写完信后,马不停蹄赶来云中坐镇。如此长途,窦辅等体魄健硕之人,都承受不了,更何况是戏志才!

而戏志才紧赶慢赶之比窦辅早到三天。到了之后,更是日夜谋划,将一郡事务理顺,同时为窦辅到来后,即将展开的汉匈大战,筹集粮饷辎重,兵源武器等等。以便窦辅到后,可以火速出兵。

窦辅得知这些情况后,心中感动,却忧心道:“志才还需保重身体!辅一日不可或缺先生啊!”

戏志才激动道:“主公以国士待之,戏忠自当以国士报君!”说完,拉着窦辅,往厅中挂地图之处走去,待走到地图面前,戏志才对窦辅说道:“主公且看!如今已进入秋天,胡人为了应对寒冷冬天,必定在下月前要退兵,以躲避暴风雪。故而吾等需要坚持到那时,自然可以不战而胜之!”

一旁马鸣问道:“军师何不进击胡人?为何在城中死守?若放任胡人进入云中郡,即便守住了。周边县城亦难逃劫掠!吾等难道就在城中干坐着?”

戏志才轻笑道:“孙子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骁腾以为如何?”

马鸣顿时没了脾气,不再说话。而这时,窦辅却无奈开口道:“志才此计虽好,却不可如此?”

戏志才一愣,不解道:“主公?这是为何?难道忠之计策,还有何不妥?”

窦辅摇头道:“辅在来时路上,接到朝廷诏书,命辅召集郡兵,前往五原郡与并州刺史汇合后,就地阻击南匈奴!”

戏志才听完后,不解道:“为何要集结于五原郡?匈奴只为劫掠,必定是分兵而进。若主公领大军往五原而去,而彼此匈奴分兵来取云中,何以御敌?”

窦辅笑道:“志才勿忧,此时匈奴大军已经集结在五原,诏